首页 抗日之铁血兵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六十七章:渔翁得利(第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民抗战时代,本应该和老蒋一样成为全国抗战领袖的汪精卫,却在这个时候动摇了。1938年8、9月间,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与日本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日方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支持汪兆铭的和平运动。

同一时期,在汉口国防最高会议上,汪精卫主持第54次常委会议通过接受日方所提条件的决议,煽动孔祥熙在日本所提的停战条件上签字。置轰轰烈烈的抗战于不顾,醉心主和。

抗日战争正是考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韧性,而汪精卫却在胜利前的黑夜悲观绝望,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良知,走向了无法回头的叛国之路。

事实上对于汪精卫此人,日本方面起先并未重视。因为打一开始日本方面就想着彻底灭亡中国,将中国大陆化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和谈不过是为了分化瓦解国民政府,并没有人真心实意的对待汪精卫,而之前日本代表引诱汪精卫叛变时答应的哪些条件也全都是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却摸不着,无奈之下,汪精卫只能亡命海外。

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以及大日本皇军不败的金身注逐一被打破,中日两国陷入了日军最不愿意进入的战略相持阶段。

更重要的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已经使得日本国内的经济濒临崩溃,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垮了日本经济,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而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即使是加上海军也不到25万人,每年军费开支并不大。

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日军部队不断地扩编,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足足70多个整编师团以及数十个混成旅团,总兵力已经扩编到了130万人。战争费用更加扶摇直上,达到了5000亿日元这样的天文数字,国债余额从1930年的62亿日元增加到现在的660亿日元,整个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根据内务省做出的统计,如果两年内解决不了中国战局,那么不用其他人进攻,日本就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不战自溃,到时候国内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军队缺乏给养以及作战所需的军械弹药。因此日本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支那问题,或者是另外开辟获取战争资源的通道。

内务省的报告令日本高层很是吃惊,原本他们心中强大的大日本帝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原本还以为就这样打下去一定可以彻底占领支那的,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只要中国人再坚持两三年,强大的大日本帝国就必须主动撤军,不然的话整个国家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吃惊之余,日本高层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日本现任首相平沼骐一郎突然想到前首相近卫文磨的对华策略,觉得很有借鉴的必要,为此亲自拜访了近卫文磨。

经过几次会谈之后,平沼骐一郎拿出了一个解决中国问题的大纲,提出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策略,要求是在大日本帝国的扶持下在占领区组建一个新的亲日的支那政府,以此来达到分化中国抵抗力量以及减轻大日本军事压力的目的。

原本这个计划在御前会议商讨的时候遇到了麻烦,一部分日本高层并不支持这个计划,更不愿意支持汪精卫,其中就包括在陆军中颇有名望的垣征四郎以及他手下的日本特务今井武夫。

板垣征四郎是一个战争狂人,尤其是他在华北方面军担任第五师团师团长的时候战果很不错,尤其是创下了以一个师团的兵力硬憾中国三十多个步兵师的奇迹,因此板垣征四郎打心眼里瞧不起中国人,包括汪精卫这样的亲日派。

而且他们也不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好不容易取得的战果拱手让予汪精卫,他想要的是让日军自己来消化占领区,然后将现在大日本皇军已占领的地方彻底变成日本的地盘,就如同关东州那样,而不是委托扶植一个中国政权。

但就在这时,突然从中国战场传来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支那八路军竟然攻占了青岛和天津,同时还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北平围了个水泄不通。更让人吃惊的是,支那人竟然全歼了帝国第二舰队,包括丰田副武中将以及足柄号重巡洋舰这样的大型战舰都下落不明。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这也让固执的日军高层不得不重新审视汪精卫的作用!(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