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冠冕唐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几乎在一夜之间,长安城周边就布满了王师大军的各种旗帜,特别是在一些道路桥梁津渡附近,全都驻扎了数量不等的王师将卒。

大量的骑兵队伍以灞上大营为中心,向左右延伸开来,往来巡弋,仿佛两条铁臂紧紧包裹住规模宏大的长安城。

作为隋唐两朝国都,长安城的规模自不待言,而且各类城防设施建造的也远比神都洛阳要周全且扎实。洛阳就连外郭城墙,都是在不久之前由宰相李昭德主持营建。

抵达长安城下的王师大军已经有三万之众,自然不足以将长安绵长的外郭完全包围起来,但是控制城门出口与周遭通道,震慑得城中乱民不敢大举外逃自是绰绰有余。

长安城扎实的城防建设,本来是拱卫城池安全的已达防线,现在却成了限制民众们自由出入的一大阻挠。

闹乱时期原本把控各处城门的悍徒们已经统统不见了,出于对王师军令的不信任,尽管接下来王师骑兵们不断在绕城宣传王师的赈抚策略,但还是有许多民众们冒险出城潜逃。

在警告恫吓无果之后,王师骑兵们也开始对这些逃散的民众以杀止逃。

这方法虽然残忍了一些,但却很有效,城中那些还在犹豫不定的民众们看到逃散的乱民被王师骑兵赶逐射杀、抛尸郊野,心里想要冒险出逃的念头也很快熄灭,只能困守城中,等待王师所约定的出城日期的到来,极大程度的避免了乱民出逃、拨乱四边的情况。

与此同时,王师也并非只是一味的威令恐吓,随军的力役与左近县乡所征发来的乡民们,已经奉命在主要城门外择址修筑营盘,用以收容稍后从城中退出的民众。还有许多牛马车具拖拉着粮食,运向各处营地。

王师的这些动作也并没有向民众们隐瞒,许多人站在城楼上就能看到相关的工程进度,特别在看到拉运粮草的车驾在郊野中所留下的深深车辙后,对于前程不免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当然,王师之所以可以投入这么多的物资赈抚,还是多亏了城中那些豪贵人家们慷慨解囊。

他们按照此前的约定,在城东灞上集粮十万斛,但其实具体的数量还要更多。

因为除了雍王派李湛所接触的那些门户之外,西京还有其他人家甚至两市商贾们,在得知雍王大军已经抵达灞桥后,也都动用了一些途径,向王师捐输了许多物资。

所以王师真正收到的物资颇为充足,单单粮食就有十五万斛之多。除了定乱需要直接用到的粮食,其他各种钱货物资自然就归入此次定乱王师的军费中。

从西京这些豪贵们调度物资的效率看来,长安城中眼下虽然动乱嘈杂,但其实还是没有触伤到根本的秩序与积累。只要能够妥善处理那些聚乱的民众,秩序也能在短时间内重新建立起来。

这对整个长安城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一个好消息。起码整个王师上下,对于此次定乱都颇持乐观态度。

或许军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一部分将士认为雍王定乱的策略稍显软弱,毕竟将士军功是要通过人命体现,而雍王明显没有要大动干戈的意思。

原本这些军士们的渴功诉求,也是足以影响定乱计划的一个因素。不过由于此前大军驻在蓝桥驿,雍王防患于未然,将军纪进行了一番整顿,从而加强了对整支大军的掌控,所以这方面倒不足为虑。

至于后路赶上来的一些文官员佐们,对雍王的定乱策略则就表示拥戴与支持。毕竟他们作为政务型官员,让乱地尽快重新归治才是事功的体现。

像是作为开元名相之一,已经担任雍州牧官佐的宋璟,在大营会议中便毫不掩饰对这一定乱策略的拥戴:“西京此乱,根源本不在于士民奸猾,而在于政令刻薄,官府乏人主持,大户无称乡德!殿下以仁治乱,而非以暴虐民,正是对症入药,以道除疾!

西京久为帝宅,宗庙所在,世道岂有血浴宗庙而称功者?朝廷所以遣用殿下,便在于殿下宗家贵胄、时誉隆著,前以雷霆之威诛除朝奸,今以仁德之法播治小民。刚柔并具,不损于威,不折于德,家国诚是得人,士民诚是大幸!”

如果不是对宋璟的秉性还算有些了解,李潼还以为他又招揽了一个小舔狗。世道名臣他是见过不少,但立场上都不乏冲突,此际听到宋璟对自己评价这么高,老实说心里还是有点美滋滋的,越看越觉得宋璟实在顺眼。

不过话说回来,宋璟也的确风度不凡,三十出头的年纪,身高将近六尺,面目方正端庄,动静俱有法度,虽然还穿着卑品蛤蟆皮官袍,但或坐或立,让人不敢小觑、不敢失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