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冠冕唐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579 胡酋出降,突厥势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马岭坡下的战场上,厮杀仍在继续,而在这生死辗转之间,阳光已经逐渐攀升至中空。

“总管,末将请继续上阵!”

契苾耸在处理过伤势并稍作休息之后,便再次来到旗纛之下请战。

看着战场上仍然激烈厮杀的情形,契苾明面沉如水,只是微微颔首道:“可!”

讲到真实的军力对比,其实唐军还要劣于突厥军队,契苾明此番驰援原州,所率不过六千之众,而且几乎没有辅兵并辎重从行。但是反观突厥,尽管已经深入唐国境内,但却足有近万之众。

如果是驻守于马岭堡,哪怕突厥军众再多一倍,契苾明都可从容坐镇,据险而守,让贼军片甲不得逾越关山。

可是既然选择了野战,就等于放弃了唐军最大的优势,突厥军众在这种深入敌境、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本就具有豪掷性命、背水一战的觉悟,想要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无疑是加倍的艰难。

但是唐军所面对的敌人,不仅仅只是眼前这近万的突厥贼众,还有河曲周边诸多已经隐怀不恭的诸胡部伍,特别如今关内所面对的敌人并不只有远出来犯的突厥,还有虎视眈眈的吐蕃,唯有打出唐军高昂的士气,才能有效的压制住一些潜在的忧患,所以唐军唯有于此拙战,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此时战场上,唐军所有投入战斗的部伍,起码已经经过了二休二战,但是突厥贼军仍然没有大肆崩溃的迹象。这种高强度的战斗,仍然需要继续维持下去。

在一般人看来,突厥贼众深入唐国境内数千里之遥,客军作战、孤胆竞勇,尚且能与唐军胶着胜负,如此说来,唐国的确没有威风可夸。

但是,他们不会见到神都革命,不会见到西京动荡,不会见到大唐于此内忧外患之际仍要毅然围杀突厥贼军!

所以唐军需要一场无可挑剔的胜利,需要体现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置疑的威勇,而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便就只有全歼这一路贼军。

其实经过几个时辰的鏖战,唐军的优势已经体现的极为明显,彼此厮杀战线,已经推进数里有余。除了战场正中央仍然胶着惨烈的战斗之外,外围一些骑兵游卒甚至已经能够巡游叩击到突厥河湾处的本阵。

取得这样的战果,突厥军众诚是陈尸遍野,而唐军也付出了颇为惨重的代价。契苾明所率五千军众至此,除了中军千人仍在蓄力待击之外,其余诸队损员也已经超过了一成有余。

这还是在唐军已经占据战场主导优势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损失,突厥方面的损失则必然只多不少。战场上的最大凶险就在于必战,一旦双方都有不得不进行这场战斗的需求,那么战场就成为了一个绞肉机、成了一个吞噬人命的怪物。

无论战前双方统帅有着怎样的灵活计谋,但在正面的战场上,所比拼的唯有双方战卒的意志力。一旦哪一方承受不住如此惨烈的战斗,那就一定会输掉这一场战争!

眼望着负伤的儿子再次率队驰入战场,契苾明并没有更多的感触,他只是自己默默加披了战甲,并勒令中军那千余战卒再次做好投入战场的准备。

一旦中军这一路人马投入战斗,要么成为压垮突厥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战场上突厥局面彻底崩溃,要么通过这些有生力量的奋战,给整支大军撤离战场、退后休整争取时间,不会有第三种情况发生。

可当中军刚刚换装完毕,战场上的第三种局面便出现了。

河湾处突厥大营中突然响起了鸣金收兵的声音,当军号声传入战场中的时候,不独仍在奋战的唐军将士们愣了一愣,就连早已经强弩之末、勉强支撑的突厥军众们也大感意外。

但军令就是军令,尽管突厥军众们倍感意外,但在听到鸣金收兵的声音后,还是快速的收束部伍,逐步的向后方回缩。

“此战胜矣,中军出击!”

尽管契苾明也好奇突厥营中何以下此命令,毕竟战场上的突厥军众们虽然颓势明显、但仍在顽强抵抗,但一方鸣金收兵,自然便意味着斗志瓦解,这正是扩大战果的良时,所以披好甲胄的契苾明不待细思,即刻作出了指令。

中军千余将士,本已久蓄士力,在听到全军出击的命令后,顿时便纵马向战场驰行。

此时战场上的突厥军众,本来就已经维持艰难,所恃者无非一点背水而战、不斗即死的孤勇而已。但当听到退兵军令后,一时间就连这一点孤勇都快速消退,而唐军则是擂鼓再战。

两下军令截然相反,于是战场上本来还在僵持的战局便快速的向唐军倾斜,奋起余勇、继续追杀。至于突厥军众,则顽势瓦解,溃不成军,仅仅在这短途的撤军中,便丢下了近千条人命,而唐军前阵则直接逼临突厥河湾处的本阵之外!

且不说突厥军众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当唐军前路杀至突厥营阵之外的时候,一时间却难以再推进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