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智建把这炮的逻辑讲完,王浩和许三多立刻就听明白了,这炮特适合桃源现阶段,现在这船都要军民两用啊,哪里养得起那么多专业炮手,这种炮放商船上遇到怂的可以追着打,遇到比自己强的还可以凶猛抵抗下,放到军舰上立刻狂加军舰火力,唯一遗憾这射程也太近了点,还不如桃源二斤炮有效射程远呢,要是能和陆军再通用就完美了。
小许扭头看着法里亚问道“咱们炮场能制造这样的火炮吗?”这炮用这么短的炮身还要打出平直的弹道,明显要求炮膛和炮弹之间的间隙要降到极小,这对生产工艺压力是很大的,法里亚想了很久才说道“如果用青铜能做出来,我们现在做的二斤和四斤半炮就是拿镗床来切削内膛,好的技师可以做到百分之三甚至二以内的间隙。要是用铁制炮的话没有把握。”
许三多没听懂只能继续问“铜炮可以用镗床加工,铁炮为什么不能?”
遇到这些技术白痴法里亚也是服了,偏偏他还性格执拗于是把大家带到制炮场现场讲解。原因就是机器技术和冶金技术,后面鸦片战争输给英国也是因为这个,欧洲技术不断进步,炮越造越小威力越来越大,而清朝炮越造越大威力越来越小,两个曲线走下去到了某个节点,量变就引发质变了。
这年代的镗床是水力驱动甚至人力驱动,桃源现在就是水力作为动力,青铜这种材质坚硬但是容易切削,功率不大的水力镗床也能很好的加工青铜器件。而生铁筑造的大炮质地没有青铜硬但是脆,稍微一用力炮管就裂了。如果用铁制卡龙,要不就要有更好的铁,要不就要有更好的加工工艺,两个都不行,难度叠加只会更难。
没把握就只能试制,最近桃源添了好几条大船,将来还会更多,所以大家就在造炮场开始给炮定型。四斤半铜炮已经造出两门,铁制也是两门。其中最早一门青铜炮打了一千二百发,炮管已经打炸了,新的一门还在继续打,这门新造铜炮凝聚了目前炮场最高技术水准,重量减到了630斤(375公斤)连炮车755斤,有效距离和威力比第一门850斤的铜炮下降不到一成,这门炮已经打了七百发炮弹,还在继续测试。
两门铁炮一门做到1600斤,一门做到1460斤,一门打到六百五十炮已经炸断。法里亚提醒大家观察这两门坏炮“先生们请注意看两门炮炸膛的区别。”铜炮是沿着炮身纵向撕裂了一个一尺半的大口子,整个炮身还基本保持完好。那门铁炮则已经被炸得四分五裂。法里亚继续说道“按照我的经验,撕裂的口子大概打出了20到40个碎片,如果在战场上大概会有三四个炮手被炸伤。”他继续指着那门铁炮“而这门,大概被炸出几百个碎片,这门炮周边的炮手估计没有人能活。”在战场上,打红的铁炮炮手经常会拒绝开炮,这就是大清国为什么炮管越做越厚,炮手还是怕死不敢开炮的原因。
既然差距如此明显,那选择题就很好做了。桃源的陆军和海军四斤半炮都选择青铜炮,这样筑炮成本提高,但是通用性和灵活度得到保障。实际上这时代的欧洲国家也没谁像桃源这么不懈追求军火的通用性和机动性,1720年代法国人的火炮标准里,六磅青铜陆军炮的标准还在一千磅(760斤)呢。桃源的四斤半大炮炮车在水泥大路上两匹马就能拖得动,如果用三匹马拖拽的话,甚至可以轻松跟随骑兵行动。
六磅炮再往上,就是欧洲的九磅炮和十二磅炮,也就是桃源清斤的七斤炮和九斤炮。其中七斤炮威力适中,是商船和轻型军舰上常用炮,陆军很少用到。而九斤炮就是传说中的明末清初红衣大炮那个级别,这个级别是这个时代最大威力的野战炮,也能用于常规的攻城战,九斤炮子对普通城墙具有很大破坏力,在军舰上,这个级别是轻型军舰的顶配大炮和中型军舰的标准配炮,这次买来的巡航船就是配的这两个级别的大炮。按照桃源的规矩,继续试制吧,反正越往重就尽量往铁炮转,越重用铜就越造不起,按照欧洲各国财力,到三十二磅加农炮的时候甭管哪家,大家都是用铁造。
这次除了定炮以外,还需要定炮弹规格,二斤炮是野战炮,这个很简单,以后不打实心弹只用散弹和开花弹,散弹好办,反正就是放进去火药,然后再放一包铁砂子或者铅子打出去,葡萄弹就是海军用的散弹,这技术现在已经挺成熟的。开花弹这东西现在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传统的炮兵多少有些抗拒,因为得先把炮弹点着引信再发射出去,对于炮弹引信的燃烧时间和炮手发射速度就要连接的很娴熟,有些技战术水平不高的炮兵就不大敢这么玩。
而且开花弹弹壳里面需要装爆炸药,这爆炸药的配比又和发射药的配比不同,这个也要重新摸索。不过抗拒也得干,开花弹也是个主流方向,尤其是陆军小炮本来就是以人力杀伤为主的。
钱穆乡现在已经是桃源的火药专家,现在他那里光试验记录已经做了厚厚三大本,这事他正在汇报“王大人,火枪枪药已经定型,我已经把配方提给许大人,火药局里加上我一共只有四个人知道这个比例,绝不会泄露。火炮发射药二斤炮和四斤半的数据也都总结完毕,卑职的意思是想等等看其他重量的大炮试制出来,看看会不会有调整。爆炸药上次您提醒过以后卑职已经开始试验。”小钱同学已经变成数据控,除了试验数据,其他一切经验或者推理他都不认。这样也挺好的,反正又不急着打大仗,那就还是慢慢的摸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