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历之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一百二十二章 竹溪书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都督这个问题,还是挺难回答的。台湾这些年搞的这套游戏规则,和历朝历代的都不大一样,方司观张张嘴巴,到底没敢说话,毕竟他对大人的行事风格,那是相当相当了解。

这是个愤儒啊,要是比比的话,大概和屈原有些像,如果搁到几百年后就比较好分类,这是个偏执狂嘛。

王浩也不是很知道怎么能说的明白,他只好按照简单的说“小方啊,礼贤下士,三邀四请的,才显着名仕风流,这是魏晋那时候经常干的。那时候就要这个样子。这也是儒家治国也误国的一个因素吧。”

他张着嘴想了半天,继续说道“有没有学问和有没有用处,能不能给国家做贡献是两回事。”

明末有个名人叫黄道周,崇祯年间就在朝里做到二品官,那是个理学名家,和这个屈大均在儒家内那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北京丢了以后,黄道周悄悄跑到南方继续当他的大官,兼职还做着大儒。隆武朝的时候,大清国又往南打过来了,朝廷没兵抵抗,黄先生门生遍天下,靠着名气就招了几千兵,不是书生就是农民,训练都没一个人会。

这些兵既没得到训练,也没个武器,干脆就拿着扁担和清兵打,结果初战就是末战,黄先生被抓以后绝食十四日,最终被杀于南京。

“所以有时候我真心觉得儒家挺可悲的,除了认识字知道很多典故,还能讲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话,很多时候没一丁点实际作用。还老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侮辱别人。当然我不是说你啊,你是实干的。”

王大人赶紧给小方加了一筷子菜。“你是从头就加入咱们组织的,你看着咱们是怎么一步步成长的,我们至今还很弱小。”

王大人说的这儿,自己都有些悲观“咱们用了八年时间,才有了如今这两个小省的地盘,两百几十万国人。面前是人口已经快上亿的大清国。这需要咱们集中每一分精力、每一丁点时间和每一分钱。经不起任何内耗,也经不起任何损耗,对吗?”

“李知州做的并没有错,他是亲民官,他要经办的都是实务,有四十万民人等着他指挥。他没有精力,也没有义务去三催四请的让那位屈先生吃饭。”

王浩自己先抢着吃了两口饭菜,毕竟说了这老半天话也要花不少体力的。

“而且李知州位子做的很正,他是中层官员,他要干的是沿着路线执行,而不是调整方向。就像一个哨官,”王浩拿手比划了一下“他要做的就是指挥整个哨把火枪打好,而不是决定去哪儿打,和谁打。”

“大人,属下知道错了,那我现在就回衙门。”

自己的大人总有自己一套道理,方司观是君子,这饭菜实在没脸再吃了。

“先别走,先别走。凡事都有好的一面。这个屈先生也不是一无是处,有些咱们站在台上不方便说的,没准让这些特殊人物说说合适。”

王大人在那儿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算了,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这社会总会有些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看法,只要总消耗不过大就行。这位屈先生不管是不是个酸儒,至少立场很正面,将来有需要的时候,拿来做个招牌也不错的。”

“小方啊,这屈先生绝食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县里议事会有位议员看不过眼,跑到台北告状,方司观就急吼吼的跑去现场看望屈先生。王浩眼珠转了转,觉得这倒是个经典案例。

“你这样,你找个脸生的去鼓捣安平县议会,让他们向都督府控告县府不作为,然后都督府出面,把这事特事特办了。拿这个当个案例,让县令们知道县议会这个监督权是管用的。”

哎,大人老是这样,这也没办法,人家这领导能力确实强,台湾如今家家吃穿都是前所未闻,比那帮酸儒治理的就是要好。

“大人,我马上回去,找个不起眼的人出来挑这事。”

这一年晚些的时候,屈大均和汪士铉两位先生在安平开办了一家小小的竹溪书院,差不多二十几年内,这都是台湾岛上唯一的一家儒学书院。一直要到百年后,人们又回过头来,希望得到精神洗礼的时候,这家书院忽然走出了一个新的学派——竹学。

“大人,我已经送小方大人走了。”这个秘书小程气度非常好,凡事多听多看少问,安排事情很有条理,王浩用着很顺手。

“下午两点的时候,我约了修发的师傅过来,明天一早您有个码头欢送仪式,要盛装过去。”

王浩想起来了,年底顺化城下突袭战打的很惨烈,两条船重伤两条轻伤,几条船全部要回台湾修理。结果好容易爬回台湾,台南那个造船场刚建成一个船坞,当时还占着造船,几条船只好沿着海岸一路回到台北和基隆。眼下整个船队已经整备一新。年初他们有个活,一条一等船和三条二等船组成船队,沿着吕宋各港口友好访问。

西班牙夷已经签发法令正式驱逐所有华人,参军司估计没准吕宋那边有些人会不冷静,他们建议派几条船过去转转,让夷人普通市民冷静一下,刚下水的那条三级战列舰他们也建议派过去。

派军舰跑到别人大门口吓唬对方,这很符合夷人的思维方式。王浩多问了一句,果然是一个印度回来的叫林栋的参谋提出来的。学的很到位,这方案王浩马上签发了,不过上川号没批准。

巡航船速度快,活动半径大,战力还可以,夷人一般看做五级战舰。相比起来,夷人更在乎大炮巨舰,也就是三级以上舰,甚至强国之间是比一级舰和二级舰的。今年琉球开始装备三级战列舰,这消息传到夷人耳朵里,到底什么反应很难预料,所以上川号短期内严禁和别的船编队,单独拿卑南港为母港试航训练。

“好的,你问问小钱大人下午四点有没有时间,如果有让他来一趟,我要和他讨论下调整船场的事情,让布莱克中校也一起来吧。”

既然船队要访问宿务,那是不是苏禄也顺路去溜达一圈,让苏禄人也安生着点。

台北大营的西侧,一栋单独的三层小楼,虽然已经是晚间,这里依然灯火通明,这里就是台湾海陆兵作战的半个大脑——参军司。

“中尉,大人叫你过去。”所谓参谋参谋其实大量工作是图上作业,林栋负责跟踪向北和东北方向巡逻的战船、判研一切朝鲜过来的信息,另外他还负责跟踪两条沿倭国内外两侧向北,一路行驶探测航道的探险船,这会儿他正在做图上作业。

“大人。”林中尉说一口极烂的国语,在印度混了四年的他实在没什么语言天赋。

“恭喜你,上尉。”陈侃一张板板的国字脸,生生挤出些笑容“大都督府调你担任大都督侍从武官,交接一下,明天一早过去报道,好好做,不要给参军司丢脸。”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