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队长!我这里有重大发现——”薛晓南刚坐上车,就迫不及待地拨打电话。
“你找到物证了?”张队长急忙追问道。
“是的!除此之外,我还将成阳的专用水杯也拿出了出来,这上面应该还残留着他的指纹和唾液,对于物证的对照应该有帮助——”
薛晓南临走之前,将成阳家里恢复原状,出门之际,无意瞟见茶几上成阳的陶瓷杯子,里面还盛有半杯水——
看到这里,薛晓南二话不说,取之倒掉杯子中的水,也放入塑料袋中一起带走,以便日后取证。
“很好!”张队长对薛晓南的举措赞赏有加,这丫头果然是检察官的女儿,考虑事情面面俱到,做事滴水不漏,不当检察官真是屈才!
“我现在在警局等你,你马上把东西送过来,我到化验科作比对去!”
薛晓南应声,踩上油门,向市公安局驶去——
次日薛晓南与林可人回合,一起商谈关于廖启帆的开庭事件,心里却还着急等待警局的化验结果,这可是至关重要的物证啊!若是没有留下痕迹,自己这趟行动就白费了!
这时,张队长来了电话,带来的确实不是什么好消息——
“薛老师,你送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张局长唉声叹气道,“成阳太聪明了,凶刀已经做过处理,指纹和血迹都被洗的干干净净……”
听到这里,薛晓南心情瞬时跌入了低谷,本以为自己此行,会有所收获,结果一切努力,现在看来全是枉然。
薛晓南默默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不动声色,脑子却也不闲着,一直再想对策,做最后挣扎——
沉默良久以后,薛晓南若有所思地张口道来,“张队长,我有一个提议,不知道会不会对案情有帮助?”
“你说!”张队长也陷入了困局不能自理,薛晓南的提议若是能对案情有所帮助,那是最好不过的!
薛晓南理清思路,一一道出自己的想法,“你看这样合适不?……”
周一上午,市人民法院开始受理廖启帆杀人事件。在法庭上,被告、原告双方正在进行激烈的唇枪舌战——
“法官!我的陈述完毕,被告现在物证、人证俱在,也同样具备杀人动机和杀人时间,请法官明断!”控方振振有词将案情叙述一遍,胸有成竹地瞥了林可人一眼,转身坐回原告辩方位置。
原告方律师是业界有名的大状,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在法界无一次战败史,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可见林可人此次算是遇到了对手,此次征战凶多吉少……
“原告陈述完毕,请被告律师陈述案情——”法官瞬时宣布下一个环节进行。
林可人应声站起身来,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地挺直了腰板,铿锵有力地进行自己辩护——
“原告提供的证据,证词看似无懈可击,却是漏洞百出,首先我想想说明一下被告的作案动机——”
“我们都知道,廖洪胤也就是被告的父亲现在患有尿毒症,已到晚期阶段需要换肾治疗才可挽回性命,而被害者则是肾型携带者,我们大家都有常识,肾脏配型十分难找,一万个人中能有一个匹配上的就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被告怎么会动了杀人的念头,难道他不想让在父亲活了吗?仅仅是因为意乱情急口不择言地一句话,就要断定被告是杀人凶手是不是太过牵强?”
“第二,所谓的人证也有问题,医院护士只是看到了神似被告的男人出现过被害者的病房,而非见到本人的脸,这样模棱两可的证词也算的上证词的话,法律的严谨性何在?比如说张四和李二是堂兄弟,张四杀了人潜逃,而李二因为酷似堂兄,而被抓进牢房顶罪,是不是相当荒唐之说?”
“第三,物证里面曾经提及到嫌疑人的足迹,为了澄清被告,我们辩方将其足迹拿到权威机构进行认证,给出了另一种结果,这里,我想让我一个有力证人出庭解释,他是关于足迹分析的专家,此人是公安干警大学里的知名教授董教授,希望法官批准——”
法官应允林可人的要求,宣董教授出庭——
董教授一上来就拿着足迹开始分析,并将自己的结论一一道出,以此来洗刷廖启帆的罪名。
原告方眼看着自己失利,出席律师瞬时坐不住,站起身来欲要辩论,“有这个结果又能说明什么?说不准是俩人同时作案,而只留下其中一个人的足迹而已!还有……”
林可人的陈述还没有结束,原告律师就急不可耐地插进来,法官十分厌恶地喝止道,“现在是被告陈述时间,请原告保持沉默——”
一听此言,原告律师无可奈何地坐了下来,继续聆听林可人地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