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间的眼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用分数换取汗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由此鉴之,我认为当今中国的教育形式应从其根抓起,从其畸形之根改头换面,故提出以下小议:

一、课时安排少;

二、学习课业少;

三、家庭作业无;

四、师资平衡好;

五、实践组织多;

六、课上废话少。

这六点建议,仅围适当教育所提。要想提高教育质量,要想提升

升学率,不一定是时间多、精力多、汗水多就会提高或改善。

面对现今教育的现状,80后作家韩寒的高中主动辍学现象,难

道还不足以说明“多”的教育并非是成功的教育吗?

适当的教育,说不定是成功教育的关键点和根本源呢!

总论“失败”教育

首先,我们要知道:学习和劳动是有一定关联的。一般来说,学习属于脑力劳动,理由是学习要思考,思考要动脑;而体力劳动(简称“劳动”)确是辛苦疲累。

然后,我们会明白:劳动都会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其本质和行径都为劳动,因此脑力劳动也会使人疲倦。

最后,我们须了解:体力劳动,累在筋骨;脑力劳动,疲在神经。

大脑,不仅仅能令人思考,还能主导肢体运动。

由此可想,如若老师布置大量课业,学校安排多时间学习,学生还有精力去放松吗?学生还有时间做些其他事吗?

现状的回复是:“没有!”

既没有,那在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环境中的学生的大脑必定会有所损伤。在大脑有“损伤”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提高吗?

这就犹如一个机械零件一般,长时间运转,长期使用,就一定会损坏,损坏后的零件不能用,其安装该零件的机器也就无用,其要完成的任务即无法进行,就不可能完成了。

不过,要是能在这个快坏的零件上抹一抹润滑剂,说不定还能修好,就能继续进行要完成的任务,坚持重复,必能完成。

这个学习的润滑剂不正是“适当”的教育,不正是“适可而止”的教育吗?

诚然,我们不一定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以做到“适时学文,余力再行”,可以用一分分数来换取学生们的一滴汗水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