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采鬼郎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五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中医里的中药是人难以想象的复杂的,整个中药涉及到的是动物学,植物学和矿石学的整个名目,因为古人把中药历来就归类为动植矿三大类,据此又朝下细分,什么草木虫石谷,什么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等等……

自古以来便有“是草皆是药,万物皆为医”的说法。

这个透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可以见微知著。

《本草纲目》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把所有药物分为16部、60类,其中十六部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

正因为书中所收集的资料广博,“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因此书中不免有些内容与现代的认识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色彩的东西。

其中:

“服器部”,记载了裤裆、汗衫、衣带、头巾、裹脚布、蓑衣、草鞋、死人枕席、日历、钟馗像、桃符、蒲扇、蒲席、锅盖、蒸笼、竹篮、扫帚、马绊绳、厕筹、尿桶等种种日常用品把它们烧烧或者煮一煮就可以用药对付各类疾病。

“水部”,记载了牛蹄中的水、三家洗碗水、磨刀水、猪槽中水、溺坑水、鞋底下土、床脚下土、烧尸场上土、冢上土、蚯蚓泥、犬尿泥、粪坑底泥、檐溜下泥、梁上尘、门臼尘、寡妇床头尘土等等都可以入药。

不同时节下的雨水可治不同疾病: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

“人部”,人指甲(人退)、人头发(药名血余)、人乳汁、人尿(又叫轻回酒)、人胞衣(药名紫河车)、人脐带(又叫坎气)、人中白(人尿自然沉结后的固体物)等等都是良药,都有种种神奇药效。

这些东西除了极少数具有一些药理可以陈述之外,其他可以说都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道理,完全是封建迷信里的谶术还有厌胜之类的附议,实为医之糟粕。

但是他从侧面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百草皆是药,万物皆为医”这句强调中医取之于自然的经典谚语,尤其是有些纯天然的植物,矿物药理药性经得起长期的考验。

正因为中药的广义,我们采药人熟练的掌握了它,我们才能在中医的存存废废之争的曲折路途中立于不败之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采药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性的户外职业。镇守边关的军队也有放下武器回家种田的时候,盗墓贼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人家也有歇手的时候,淘金人不会这样常年风餐露宿,堪舆家们最多也就在山上呆个十天半个月。

可我们采药人不一样,采药人可以在深山之中呆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天地为家,日月为灯,甚至可以在深山里搭窝棚安家落户,只有贩卖草药的时候才难得下一次山赶一次集,衣食住行可以完全取之于自然。

我们采药人分三六九等,形形色色,境界最高的,应该就属于我爷爷这类人,他们有药材成类的专业知识,有从小就习武的强健体魄,还有交叉学科的深厚扎实阅历。

采药人也是世界上接触超自然现象最多,感触最深的人,正因为他们的足迹踏遍大山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发现的溶洞和自然界的奇特现象也是最多的,所谓的交叉学科甚至涉及到现代科学最先进的内容。

“鬼者,诡也”,人类总有这样的习惯把所有位置的东西都归为鬼类,而爷爷这样的人却总是在诡的世界里穿梭,所以我们这一派又叫做“采鬼郎中”,以后故事里慢慢的就用采鬼郎中代书。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在心里其实一直不敢肯定吞棺的这东西跟息壤会不会扯上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