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调查,碧绝凌飞知道了前因后果,更加是雷霆震怒,他的大话已出,就算不是全国皆知,也是半个国家都知道了此事。这件事情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事件,已上升为两国之间的矛盾,作为皇上,他必须为自己的臣子讨要一个公道。
碧绝凌飞斥责了一翻司空晴,又大骂了孔国国主教子无方,便修书一封,让孔国国主严罚他那外孙,给邛国一个交待。不是碧绝凌飞多么喜欢那妃子,关键是老侍卫说不得有多么德高望重,倒也因着他的身份,令人不能小视。先皇上在世时,这老侍卫曾数度为先皇上挡剑,先皇上曾公开说过,这老侍卫就是他的恩人,所有皇家人必须感恩。
孔国这边自是不愿意的,司空凤琴来到孔国后,深得孔国国主的喜爱,自然也是溺爱他们的孩子,不过是调戏个妃子而已,公孙邺便回了封信,骂碧绝凌飞小题大做,故意找事儿,说他一个老家伙纳一个能当自己孙女的妃子干什么,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那老侍卫的死就是活该,孔国的皇子怎能让他国之人惩罚?
公孙邺和碧绝凌飞的谩骂很自然地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一方面是邛国的皇帝要摆出爱护臣子的姿态,另一方的孔国又因着十多年前的败帐心有不甘,公孙邺盲目自大,不顾太子为首的和平派的反对,执意要和邛国再分个高下;碧绝凌飞底气更足,有常胜将军楚世怀在手,谁怕谁?于是,这仗打了起来,两国百姓通过各种渠道也知道了事情的缘由,邛国人自然是指责孔国皇帝昏庸,孔国本国的民众也是怨声一片,不得民心的战争当然换不来将士们的热血拼命,败仗是注定的结局。
这样一来,孔国的局面程现出前所未有的一边倒,本来公孙邺就不喜欢太子处处与自己作对,有意改立自己钟爱的儿子,此事一出,举国上下莫不骂那皇贵妃是奸妃,舆论的威力是无穷大的,本来想以此战事为司空家谋个好前程,却是得不偿失,皇贵妃被迫被禁在了冷宫,连着她的儿子也一并看押起来。
在战争之初,司空相如其实已在秘密准备粮草伺机造反,却是在某一夜,突然失了所有粮食,被人反将了一军,当时的他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几乎当场晕倒,至今是何人所为竟是不得而知。再加上东陵之家在商业上对司空家族的打击,以及碧绝老皇帝似有似无的怀疑,令司空相如乱了阵脚,当然,也有凌墨宫的捣乱,碧绝凌天再不喜那同父异母的哥哥,也不能不顾老爹拼下的江山。司空相如本身也是个疑神疑鬼的家伙,前怕狼后怕虎的性子决定了他做事不够干净利索,害怕不能一举定乾坤而丢了便宜性命,又担心孔国那边与自己合作的人摆自己一刀,犹犹豫豫之间就错失了良机。楚世怀在民众的心里,那就是正义之师,又在各方暗势力的支持下,顺利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公孙太子便与碧绝凌飞去了秘信,很隐晦地提到了司空相如,当然,这只是他的探路石,他也有着种种顾忌不能一下子讲个清楚,何况证据这玩意儿也不好弄到手,正是有了这一茬儿,邛国之珠失窃后,碧绝凌飞才没有紧咬着此事不放,已然默默地将矛头指向了司空一族。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