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攀龙化鸾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1章 多了两个小弟(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卜至忠没有卜式行事老辣,也没有金日磾那种惊才艳艳的政治智慧,呆在外面会活得更好。

目前,就有这么两个例子摆在众人的眼前了。

第一个就是宁成,他现在虽然依然是定襄郡的郡守,可他现在在汉武帝心中的重要性未必比他当中尉时要低多少。

这一点,金知蝉是早就心里有数,而宁成这些年也感悟了过来,所以,他才会一直安心呆在定襄郡,从来没有回朝廷中枢的打算和意图。

定襄郡虽然易攻难守,可是,正因为这个特点,此郡才会屡次成为大汉军队进攻匈奴的发起点。

战事频仍的情况下,刘彻自然会非常倚重宁成了。

而第二个却是韩安国。

堂堂一朝的前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如今却混成了地方郡守,还是不沿边的郡。可看看人家韩安国真的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任上干得兢兢业业。

别说,这条老狐狸,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地方的治政能力和政治智慧一点都不缺,可是,他唯独就不善于军略,因此,他安安心心地学着宁成在太原郡当地方官。

而且,因为屡次出兵,关中官库里的粮食消耗过大,如果下一次汉军还是经由定襄郡出塞的话,关中能够支援的粮食就不会太多了。故而,太原郡、上党郡和西河郡的屯田情况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至于汲黯监管的上郡,刘彻早就不对其抱有任何幻想了。可即便如此,即便除了走私大案,刘彻依然没有将其免职,仍然将其困在上郡太守的位置上。

一方面,上郡地理环境复杂,不适合屯田,派任何人来,其效果其实都差不多。另外一方面,走私那件事,也不是汲黯的锅,而是淮南王刘安和前几任上郡太守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这个案子上,其实,汲黯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若不是他激化了矛盾,将那个小官逼反,大汉边境走私情况如此严重的问题,也不会暴露。

不过,刘彻如今身边已经有了张挚这样的直谏之臣,自然就不需要再多一个忠直的人在他耳边唠叨了。

总体来说,还是太原郡的屯田进行的最好,成果最大,每年收获入库的粮食也是最多的。究其原因,还是当初底子打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