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才不枉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你真不愿意去美国?”
连郑宇成也觉得意外。
谢凯刚冒出头时,表现得极其自私,表现的都是那种以个人利益为重的,虽然现在看来是表象。
谢凯看着郑宇成,叹了口气:“郑叔,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最开始我确实想要出国去。毕竟国内各种条件都很差,所以那时候想去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享受资本主义世界的腐朽生活。可随着这些年慢慢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终究还是在自己的国家呆着自由、舒坦。就像之前每一次出国,哪一次不是提心吊胆的?”
谢凯说的是实话。
尤其是在泰国,莫齐被cia刺杀,在床上昏迷了那么长时间,如果不是肚子里有个孩子,在生产的时候,身体本能让她醒过来,指不定现在莫齐都还躺在床上。
现在的日子不是挺好么。
没事逗一逗儿子,再陪陪自己媳妇。
当然,现在莫齐又回去读书了,根本就不需要谢凯陪,两人也就晚上很晚时才睡在一张床上……
“也是,在国内走哪里都可以大摇大摆的,一点也不担心被人给暗杀。毕竟,老外在咱们国内太显眼了。”
郑宇成乐呵呵的。
中国可没有多少外国人存在。
哪怕随着改革开放,不少外商进入中国投资,可外国人的数量在人口庞大的中国,依然是极其不显眼。
哪怕是首都这种外国人比较多的地方,很多区域,外国人都是不会出现的。
胡同太多,分不清东南西北的老外容易迷路。
甚至连隔壁棒子国及鬼子的人,也能很明显地被分辨出来。
各国文化不同,外在打扮以及精神面貌都不同。
哪怕外国人刻意打扮,也很难如同中国人这样和周围环境融洽。
“再说了,咱404基地当初情况多差,谁都知道。而现在,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城,甚至超越了原本最巅峰的时期,或许,未来这座城会更强大……”
谢凯一脸憧憬。
404基地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快。
大量科研项目直接就留在祁连山里面。
“咱们那地方,终究条件是太差了一些,没有在城里面舒坦啊!”
郑宇成提醒着谢凯。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几乎一天一个样。
无数人都羡慕城市生活。
在基地里,除了工作,很少有其他。
连娱乐活动都非常少。
“羡慕外面繁华生活的,不适合在基地呆着。咱们不是有很多民品项目么?到时候调查一下,基地里相关人员,如果有意向到民品单位或离开,就把他们调离出来吧……”
谢凯也没想强行让所有人都待在祁连山里。
为国家奉献,并不是一句话,需要身体力行。
国家军工科技的发展,都是靠着无数放弃繁华生活的科学家及技术人员默默地付出,一直坚守在自己岗位上。
搞科研,就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
祁连山那地方,条件不如外面。
可再里面搞技术研究,跟其他单位相比,好得太多了。
基地里面的科研人员,永远不会为科研经费担忧;不会为缺乏设备而发愁;甚至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都在逐步完善,丰富。
“苏联那边,情况已经越来越差,咱是不是该动手了?”
两人回到办事处时,汪贵林已经在谢凯办公室等着了。
汪贵林可没有郑宇成这么闲,退休后,整天也是各种忙碌。
也不知道他整天忙什么事。
“苏联那边情况确实是越来越不容乐观,现在几乎所有单位都已停工,很多技术人员开始摆地摊,以此养活家人……”
汪贵林把自己得到的消息向谢凯做了介绍。
苏联计划,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
为了这个计划,404投入不少。
甚至之前跟乌克兰的技术合作,也都是在为这个计划做准备。
“立陶宛那边不是还没独立吗?”
谢凯看着几人。
在他的记忆中,好像是海湾战争刚刚结束没几天,美军刚开始撤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就第一个率先脱离联盟,不再是苏联的一分子。
可现在眼看已经要到四月,国际上依然没有传出立陶宛脱离苏联的消息。
“确实没有,苏联内部非常混乱。而乌克兰那边,情况更是严重,他们已经无法再从苏联政府得到任何的拨款,就靠着和我们的技术合作支撑着……”
汪贵林疑惑地看着谢凯。
他不明白谢凯为什么要问立陶宛的事。
立陶宛可没有什么先进的产业。
甚至没有什么技术值得国内重视的。
(本章完)重生军工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