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在十几年前,你既然去闭关了,总不好让媒体继续给你发通稿吧?但真的一去半年没消息,回来粉丝早就把你给忘记了。所以只能想方设法“泄露行踪”被媒体拍到,就显得不那么自然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便利,所以《流景》开始筹备之后,粉丝们就已经从微博上得到了消息,知道两人终于出关,而且作品也将很快与大家见面。这样一来,期待度就提升到了最高。
不过,大概正是因为期待度过高,所以EP真正发行之后的反响,反倒多种多样,并不是如同之前一般一面倒的称赞。
其中认为这张EP跟《四季》高度重合的评论占了大半。
甚至有人打出了“沈宴如江郎才尽”和“安知晓不过如此”的论点,认为这是一种音乐上的退步,甚至不排除沈宴如在自我抄袭,因为她写不出新的东西了。否则如何解释这两张专辑如此相似?
当然,支持她们的人也不是没有。
实际上只要在音乐上有些造诣,就能够很清楚的听出来这两张专辑的不同之处。虽然表现的内容相似,但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作品。
至于说沈宴如写不出东西了要自我抄袭,那就更可笑了。就算要抄,她也不至于会抄《四季》。沈宴如自己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四季》的发行时间又那么短,即便要抄也应该挑选那些时间足够久,不会引人注意的歌曲吧?
双方各执一词,最后居然又掐起来了。
以至于原本只是一场小范围的争论,最后反倒将事情闹大,人尽皆知。
很难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有没有沈宴如的故意为之。毕竟明明余下的歌曲还有那么多,她却偏偏挑了那么六首歌来做EP。要说她自己事先完全没有料到,自然也是骗人的。
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世上本来没有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完美的人,身为公众明星又是生活在镁光灯和大众的视线之下的,一点点瑕疵都能够被挖掘出来放大,自然也免不了会引起争议。
安知晓已经红了,实际上之前也曾经被掐过几次,只不过她自己都不在争论的中心,往往会有其他更加吸引火力的人在一旁罢了。
但是随着她的人气越来越高,这种情况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以后或许她会成为别人拉踩的对象,又或许是单纯的有人看不惯她,总之她会成为这些争议的主角。到那个时候,情况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就不是由自己控制了。
所以沈宴如认为,如果能够将争议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错。
而且炒作这种东西为什么始终能够存在?就是因为越是有争议的作品,反而传播得越快,甚至可以变相的对新专辑进行宣传。
当然,这种办法从来都是双刃剑。用得好了或许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很容易反伤自身。所以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对舆论进行引导。免得连她们自己的粉丝也受到这种说法的影响,产生怀疑或者期待下降。
因为新专辑如何沈宴如自己心里有数,所以甚至某些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抛出“不信就等新专辑出来了再看”这样的话,完全不必担心会被打脸。
反对一方自然不甘示弱,同样认为新专辑也必定是换汤不换药,好不到哪里去,最好不要太期待。
结果就是,最后这一场掐架莫名的演变成了打赌,大家都等着新专辑出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哪一边能赢。也算是变相的提升了关注度和期待度,甚至就连一部分路人也被吸引了过来,表示很想知道结果。
不过这些事情暂时跟安知晓没什么关系。
虽说是出关了,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清闲下来,而是每天泡在录音棚里雕琢新专辑。其他一应事务,自然都交给了其他人。所以她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EP所引起的争论有多大。
七月底,新专辑终于发行。
因为之前造势足够,所以发行之前安知晓并没有上节目去进行宣传。否则到时候被问到类似的敏感问题,就不好处理了。索性等专辑出来,有了作品再去。
专辑的销量并没有大爆,但也还算是正常的数字。倒是歌迷们听了歌曲之后,一个个都上网发言,大呼上当了。
有等着看笑话的网友,立刻开口嘲讽,“早就说过这张专辑名不副实了,就是粉丝们傻,冲着人气就去买。现在受骗上当了吧?你们去官方微博那边留言问问沈宴如工作室愿不愿意退款吧,哈哈!”
原以为这种挑衅的说法会立刻引起那些粉丝的不满反驳或者同仇敌忾,不管是哪一种反应,都是他们所期望看到的。
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粉丝们看到这种嘲讽,淡定的吐出一句“傻逼”,然后就悠然自得的到一边交流去了,根本不理会他。
嘲讽的人傻眼了。这叫怎么回事?明明是你们叫嚣着上当了,我替你们鸣不平,为什么脸一点反应都不给?
不过他们也不是傻子,很快意识到,恐怕是专辑有问题。
意识到这一点的不光是他们,还有围观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