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罗杰在凭借电影时一般会给出两个评分,一个是电影本身的评分,一个是推荐评分。简单来说,有的作品本身十分出色,但也许因为太过沉重、太过晦涩或者是太过爆米花,而不见得会推荐给观众看。他坚持认为,“电影达到当初拍摄的目的,就是出色的,但承认不等于电影本身值得推荐。”
所以,在评价“活埋”时,罗杰也表示,这是一部考验观众神经的电影,并不推荐观看。在四星满分的情况下,他给出了两星推荐,并且表示,“丹尼-鲍尔执导的’127小时’即将在明天上映,同样讲述的是独行者在绝境之中求生的故事,届时两部电影也许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相较于“城中大盗”来说,罗杰对“活埋”这部作品展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尤其是对蓝礼的推崇更是吸引了无数瞩目。
和“太平洋战争”、艾美奖不同,这里是多伦多电影节,这里是云集全球顶尖电影人的场合,即使是“活埋”这样名不见经传的独立电影,只要足够出彩,一样可以赢得万众瞩目。显然,“活埋”就迎来了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继“综艺”和罗杰撰稿的“芝加哥太阳报”之后,其他七个影评也纷纷吸引了更多焦点。
“纽约时报”的影评人伊丽莎白-威兹曼(elizabeth-weitzman)也是北美的权威代表,能够在全美第一报纸任职,她的观点无疑值得借鉴。这一次,她也加入了同僚的行列,为电影送上了赞美之声在评论之中表示:
“粗糙却不失细腻,简单却不失深刻,电影展现出了小格局之下的大世界,真实可信地呈现出了所有情绪的起承转合,将密闭空间下的自救发挥到了极限,但真正折射出来的却是人性的复杂和脆弱。当演职员名单出现的时候,每一位观众都沉浸在黑暗之中,无法自拔,这就是导演的成功,更是演员的成功。无疑,这是今年多伦多开幕以来,最有趣的一部电影。”
“名利场”的影评则由克劳迪-普格(claude-puig)撰写,这位自由影评人和罗杰一样,主要经营自己的影评网站,他的影评可以出现在任何一本杂志或者报纸之上,不过自从去年和“名利场”签约之后,他的影评就找到了固定发布平台。
能够得到“名利场”的青睐,这本身就说明了克劳迪的出色,更为重要的是,克劳迪凭借着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在年轻人之中备受追捧。这也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
“霍尔的演出无疑是扣人心弦的,这位新人演员在半年之前,依旧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但先是在’太平洋战争’中奉献了艾美奖级别的表演,而后又在’活埋’里奉献了奥斯卡级别的表演,瞬间完成了一鸣惊人的壮举!
电影十分聪明,它不像明天即将首映的’127小时’拥有那么多资源——它的成本是三百万,仅仅只后者的六分之一,但是它却依靠着演员的精彩演出,与现实生活产生了完美共鸣,彰显出了剧本的勃勃野心。承载了如此丰富的主题,同时又被局限于狭窄的空间之内,电影无疑面临了艰巨的挑战,任何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导致作品变成让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曲。幸运的是,它拥有了霍尔。”
克劳迪的影评几乎把所有重量都压在了蓝礼身上,他强调,“霍尔无疑是2010年至今为止的最大发现!充满了令人惊喜。”显然,“名利场”对此也表示了赞同。
与此同时,迈克尔-菲利普斯(michael-philips)为“好莱坞报道者”撰写的影评则表示,“奥斯卡评委们应该把手中的选票投给这部从来不曾有人听说过的’活埋’吗?也许吧,他们应该把选票投给蓝礼-霍尔。”
先是威尼斯,后是多伦多,一年一度的颁奖季已经徐徐拉开帷幕,虽然要等到十月份才真正点燃战火,但显然,作为前哨站,多伦多的影评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提起了作为终极目标的奥斯卡。首当其中的,赫然就是和“综艺”并列为好莱坞最权威最专业的杂志,“好莱坞报道者”。
“这是一部观影效果至上的作品,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剧情给观众带来了简单纯粹的享受,惊悚又刺激;霍尔的天赋尽显,他充分利用了狭窄的空间展现出了表演的爆发力,独角戏的舞台却酣畅淋漓地将情绪的精髓展现出来,牵动着观众的情绪进入一个真正的活埋世界。好莱坞的评委们,是时候把视线投向这位年仅二十岁的新人演员了。上帝,这仅仅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二部作品。”
从“好莱坞报道者”的影评就可以窥见一丝行业内部的发展,在奥斯卡争夺战上,多伦多已经涌现了第一批种子选手,现在看来,蓝礼已经至少赢得了一位支持者。
汹涌如潮的赞美,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将“活埋”推向了大众面前,俨然已经在声势上与昨晚的“城中大盗”齐头并进,这着实是大家都没有预料到的;不过,在电影节官方场刊的九篇影评之中,也并不全部都是赞誉之声,其中三个评论都表达了否定的观点,这也是“活埋”首映式结束之后第一次出现的不和谐音。
170 一鸣惊人
- 高辣文(www.gaola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