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场面不像是恐怖片,反倒是有些像是警匪片一般,通过大屏幕上的人物对话,抛给观众无数的线索,让他们追寻这些蛛丝马迹,慢慢地抽丝剥茧,揭开谜底。
有人喜欢这样的充满悬念的开头,但是也有一部分观众,并不喜欢这种慢吞吞的剧情进行的方式,他们喜欢看血肉横飞的画面,喜欢看脑浆满地的画面。
而《电锯惊魂》之前主打的广告和宣传,都是在告诉所有人,这是一部充满血腥的恐怖片。
所以,这就给了很多人很高的期待值,但是结果一看,te:'mu:'d-i,这什么鬼啊?
怎么变成侦探剧了?
于是电影里面开始出现了不少嘈杂声,谩骂声。
因为这些所谓的“对话”,给一些关注的感觉难免有些枯燥无味,他们要看的是血腥,是恐怖,是人头落地,手脚斩断……说白了,他们想要看的东西很低级,不过可以直接刺激他们的感官感受,而不用去消耗什么脑细胞。
好吧,其实大部分的观众,都是这种的。
然而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
影片在两人的谈论中进行下去,观众对他们的身份也明白了。已经开始了快十分钟,影片一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血腥暴力,只有两个人的述说,如果不是宣传是恐怖片,肯定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是一部警匪片。
电影虽然吸引着观众们观看下去,但对于电影公司的宣传却非常不满,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其实,这种开头并不是太突兀,很多恐怖片的开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恐怖的画面,很多时候,都是非常平淡的开局。
事实上,这是很多影片故意为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术问题,什么样的恐怖才是最恐怖的?
其实这一点从《电锯惊魂》之前的网络宣传的那些视频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一个视频,一开始就是吓人的画面,那么或许会让人觉得恐怖,但是却绝对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恰恰是那黑下来的10秒,静默的10秒之后的第11秒,那突然爆出来的恐怖惊悚的画面,能够让人一下子就将恐惧值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地步。
根据专门研究恐怖心理学的专家的说法,当你睁开眼就看见一具模样狰狞的死尸时,你的恐怖指数可能是40;而当你睁开眼,间隔三分钟后,再猛然看见一具模样狰狞的死尸时,你的恐怖指数可能就是57,当你听着柔美的音乐,舒适无比地躺在床上,睁开眼熟悉了周围安全的环境后,再猛然看见一具模样狰狞的死尸时,你的恐怖指数可能达到80!
所以,很多恐怖片的开头,往往不是那么恐怖,恰恰相反,说不定可能内容还很温馨,画面很和谐,因为这样做铺垫,会让观众们看了精神开始松懈,大脑会丧失警惕,然后再突然开始一些恐怖的剧情,画面,这个时候,恐惧值一下子就会达到最大化,让恐怖的效果直接突破天际。
就好比,很多电影,往往结局出人意料,可能过程很平淡,但是结局却突然让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然后他们就会认为这个结局,简直是画龙点睛,就是因为,之前的铺垫,让人不由自主地就会松懈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