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作者:闪烁
第48章 一锤定音
也就是一碗小米粥,唐祖德整整用了十五分钟,才慢条斯理的享用完。
拖这么久,也是为了让大家冷静下来。
会议从清晨到现在,海军与陆军,以及分成两个派系的大臣吵翻了天,就差用拳头与牙齿了。
争的不是裁军规模,是时限,限制军备的期限。
用唐祖德的话来说,用不着帝国出声,只是同盟集团的列强,就不会答应由纽兰总统提出的裁军方案。
没有兵力,如何捍卫刚刚到手的战争红利?
不要忘了,列强的敌人不仅仅是其他列强,还有各殖民地的反叛力量,乃至国内遭到剥削的阶层。哪怕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存在了,也得维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遍布全球的核心利益。
话说回来,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凭啥叫列强?
数百年来,不管是老牌帝国,还是新兴的工业强国,就没有一个列强是由理想主义者的嘴巴吹出来的!
纽兰联邦也不例外。
如此一来,限制军备的时限,成为了关键话题。
对此,陆军坚持以十年为期,而海军认为应该延长到二十年。
十年与二十年,不同的绝不止是一段时间,更加不是条文里面的数字,而是帝国的总体战略!
要是十年,就得以陆军为重,实行北上与西进战略;确保在下一场大战中,能以闪电般的速度横扫整个巨大陆;赶在其他列强完成战争动员前,击败巨大陆上的对手,将战线推进到西大陆与玄大陆。等到地面战场的局势得到巩固之后,再把重点转到海洋上,与列强争夺海洋的控制权。
毫无疑问,该战略的核心是陆权。
二十年的方案恰好相反。
以二十年为期,就有足够的时间重建海军,也就能采用南下梵炎洋与东据东望洋的总体战略;确保在大战爆发之后能够控制周边地区,保住主要的资源产地,并且围绕帝国本土建立起防御屏障。在巩固了基本盘之后,再以海权为基础,稳打稳扎的向外推进,逐一击败遇到的对手。
这套战略的核心是海权。
理性的讲,后者肯定更稳妥。
陆军那套战略,其实是孤注一掷,把赌注全都押在了战争初期的闪击战上。
虽然在介绍的时候,陆军总司令明确提到,利用新技术,陆军有望在下一场战争中创造奇迹,但是马钟毅元帅明显忘了一个问题,在几年之前,陆军同样认为能够在几个月内击败骆沙帝国。
哪怕到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陆军都还在强调能在几个月内击败骆沙帝国。
当初,就是因为没能像计划那样击败骆沙帝国,陷入了消耗战的泥潭,才导致战局全面失控。
换个角度,如果陆军在开战之后取得大胜,大战肯定能在两年内结束。
其实,海军方案也有类似的问题。
因为海军建设周期更长,所以二十年根本不算充足。
有趣的是,祝世建同样强调了新技术。
结果就是,马钟毅抓住这个问题,认为海军方案同样是孤注一掷,二十年之后未必能够击败列强。
只是,祝世建没有强调速胜。
以海军的方案,哪怕在战争初期取得大胜,一举夺得战略主动权,也需要稳打稳扎,用足够多的时间,付出足够巨大的代价,甚至要经过反复鏖战,才能够战胜所有列强,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外,海军方案并没有过多的指望与依靠盟友。
还有一点,祝世建根本没说。
如果完全按照海军的套路走,战略规划的期限就不是二十年,最好三十年,至少也需要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