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之琮来不救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霍大人是想将倭国收之囊中吧,直白的说是想让倭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冯渊觉得这个一定是他扇得蝴蝶翅膀,竟然有人提前看到了倭国的狼子野心,这个世界一定不会再走上前世路了。

而他之前的种种顾虑也就不是事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便大致推断出了世界时间,想阻止这个国家重蹈覆辙,又怕自己螳臂当车被碾死在尘埃中,如今有了带头人,他怎么也要将前世知道的一一实现。

“没想到你和霍家琮倒是心有灵犀。”徒祐一口气憋在胸口,为毛他就从来没想到灭倭,只想让这些弹丸小国臣服。

最后才被霍家琮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臣服有个屁用,造反的总是臣,敢犯者虽远必诛灭。至于那些文臣唧唧歪歪的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就等灭了这些不臣之心的臣之后让他们去感化好了。

这味道,实在酸。冯渊也终于明白初见这两人之间怪异的气氛是什么了,不过想到眼前郡王的身份,倒是十分的不看好,古人可是十分看重传宗接代的。

至于他和柳湘莲,那不是师父做榜样嘛,再说还有柳辉和林黛玉呢,他是真没想到自个能扇出这么大的蝴蝶效应,林黛玉不但没挂林中,还怀上了。

“郡王,此时我们该做些什么?”作为直男的柳辉觉得在一众弯男中间压力有点大,这古怪的气氛还是让他来打破吧。

“当然是趁火打劫了。”徒祐可是打着把那座岛做封地的主意。

“总要禀明皇上吧。”柳辉真是被郡王大胆惊到了,不过看着三人明显兴奋的模样,不得不出声打断几个人,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先斩后奏了。

“自然需要皇帝四哥的鼎力支持。”徒祐可没想过去瞒着皇兄行事,做了皇帝的人都小心眼爱猜忌,况且他也不想让琮琮一个人背负战争的沉重。

“下官自当全力配合。”柳辉自从审问了内鬼之后,也是憋着一股气。

“草民虽说无权无势,但饷银还是能支持一些的。”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书商也是很有前途的,再说打下倭国还愁没钱花吗?

“草民愿”柳耀话未说完就被冯渊捂了嘴,没好气的拽下冯渊的手,“你干嘛啊,我的一身武艺总能练兵吧。”

“我以为,我以为”冯渊可不想柳耀去战场,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火炮枪弹,血肉之躯怎能抗衡。

“行了,都退下吧,本郡王要写折子了。”徒祐挥手将三个人赶了出去,他觉得皇帝四哥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变,战争并不是伤财也有可能敛财,希望皇兄能顶得住满嘴仁义道德的酸儒们。

也不知道琮琮现在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吃好睡好了没有,算了,等打下倭国就知道了,他一定要做先锋,于是折子上的笔墨更浓重了些。

☆、第七十一回轻描淡写亦成王

收到折子的徒禛看着徒祐字里行间的畅想,忽然就热血起来。蒙古铁骑可是令欧洲人都闻风丧胆的,虽然折在了海上,但是元人做不到的,不代表他做不到。

四海之内皆王土,万国来朝颂明君。

是个皇帝就抵挡不了这种诱惑,如今徒祐愿意做他的开路先锋,要得不过是个海外小岛又有何不可,打下来了给他便是,打不下来此战不但能起个震慑作用,还能让自个的弟弟吃个教训,两全其美。

想他不过是腾不出手来收拾南边的茜香国,就算是送个勋贵庶女也是很憋屈的一件事。若是徒祐旗开得胜,再如其设想的一般,以战养战还能有富余,那绝对是个最好的战争模板。

于是徒禛连夜同心腹商量该怎么名正言顺,不过心腹之所以称之为心腹,就是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看到皇帝兴致勃勃自然没有不长眼的去阻拦。

至于朝堂之上,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阻力了,看四王八公的下场就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紧跟皇帝的步伐才是最终要的,但是。

对,很多事情都坏在了但是上,若朝臣真的能团结一心,也就不会有文官武官之分了,武官自然是拍手赞成。有战争才有军工,才有加官进爵,才有光耀门楣,要不然整天混吃等死都磨不出血性了。

而文官,受了几千年孔孟之道的影响,总是想着中庸啦仁义道德,以德服人之类的,再加上文武天然不对付,自然又辩成了一锅粥,无奈之下徒禛只能和心腹们演场戏了。

“张大人,你怎么说?”徒禛看到心腹们一言不发的听着众人讨论,满意的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臣只是在算户部银钱是否支撑得住。”张廷玉一脸为难,言下之意就是打仗是个烧钱的事情,还是先清算下库存。

“九弟说了要以战养战。”徒禛看张廷玉恢复了面无表情,笑了笑,就知道张廷玉是个小心的,就这还要饶个弯,“还有其他问题吗?”

“兵将的抽调是否会影响北疆的防备。”田文镜作为兵部尚书,虽有剿灭倭寇之心,但是西北和东北虽说打了胜仗,但是蠢蠢欲动说的就是这些外族。

“田大人多虑了,不还有郑家戚家嘛。”徒禛看田文镜还有些疑虑,接着说道:“朕知道你是怕有人趁火打劫,岳钟琪他们知道了可是要鸣冤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田文镜无奈的说道:“施琅子不必说,郑家和戚家得皇室允许有八百私兵,真要打起来这人数可是万万不够,可北方的士兵对水战可不在行。”

“确实如此,水师虽自大顺建立之日起便组建,但是这百年来毫无战事经验,最多也就是维持各港口秩序,匆匆下海恐力有不逮。”李卫是做戏的高手,一脸无奈为难的看向施世范。

此间的施琅施家因为郑成功的缘由,可没有清朝时期靖海侯的称呼,因为施世纶的缘故反而是走科举之路比较多,不过施家毕竟也是海上起家,在水师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比如施世范的儿子施廷皋。

“看老朽干啥,老朽的儿孙任凭皇上调遣。”施世范其实也很清楚为什么他们家得不到徒家的重用,大顺的第一任皇帝似乎不太喜欢他父亲的反复,尤其是郑成功被顺利招降后。

不过现在就是个好机会,若真的能顺利灭倭,他们施家在文在武都会有底气,也不会挂个虚职每天上朝没有发言权了。

“看来诸位大臣都很赞同朕灭倭了。”终于没有人在底下说什么仁义道德了,李卫这移花接木接得好。

皇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唱反调不就是找死嘛,不过没人在灭倭的这件事上唱反调,但是架不住皇上喜欢扔炸弹啊,什么九皇弟劳苦功高,再升一级好了,嘛蛋,再升一级就是亲王了好伐。

这让九皇子的哥哥们情何以堪啊,郡王亲王一字之差却有千里之别,不过乾纲独断可不是说着玩的,于是众朝臣只能纠结的想着还未弱冠就封亲王,是捧杀还是捧杀还是啥呀!

不过被封了亲王的徒祐就不那么高兴了,等着圣旨上的封号一脸的愤愤不平。

“定海王是个什么鬼啊,我又不是金箍棒。”徒祐恨不得即刻返京对着皇帝四哥咆哮一通,最气人的是封地直接就划到了倭岛,也就是说他是个空头亲王。

“郡王,不,王爷,有霍大人的消息了。”柳辉作为地方官有幸接了次圣旨,虽然不是给他的,不过他是碰巧撞上了,王爷不王爷的他不在意,关键是霍家琮的消息是在太震撼了。

于是在看到跪在那里的徒祐,悄悄的挪了挪,小声的说道。

“有琮琮的消息了?”徒祐看到柳辉点头,顿时把刚才的不快一扫而光,麻溜的站了起来,也不管宣旨的礼部员外郎被囧到的脸。

“王爷请看。”柳辉将手中的密信递到了徒祐的手中。

“叫什么王爷,那就是个空头王爷,待倭岛被打下来再改口吧,现在还叫郡王。”徒祐翻着手中不算薄的纸张,眉头渐渐凝了起来。

“纪大人,你不急着启程吧。”徒祐看向纪容舒,这个刚刚中了进士就做了礼部员外郎的,算是霍家琮私底下探听过得,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

“但凭郡王吩咐。”纪容舒拱手应道。

“那好,你便把这些抄录一份,顺便上个奏折,当然回去要带的奏折,可不仅仅只有你一个人的。”徒祐可是计划好了,要把这里的官员统一一下,省得他出海的时候被拖后腿。

“容臣先看看。”纪容舒拿起徒祐放在手边的纸张,越看越惊讶,他是听说过霍家琮的,原以为就是个攀附着九皇子而平步青云的小子,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这武力值就够立足的了。

原来自从冯渊和柳耀发现了海难幸存者的不对劲之处,就上报给了柳辉,柳辉又禀明了徒祐。而徒祐则派出了几个暗卫,顺着霍家琮的路线一路走去,将路上的所见所闻飞鸽传书,这才有了徒祐手中的一沓信纸。

而信纸上所记录的东西彻底震到了柳辉几个,尤其是冯渊不停的大声叫好,直喊痛快。到底是什么东西震惊了徒祐,当然是霍家琮在倭国闹出的动静。

这时候的倭国和大顺一样因为西方的大航海,也正处于新旧冲击的变革时期。不同于大顺的上下一心,倭国还有倭王和幕府之间的争权夺利。

而霍家琮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今天杀一个倭王的人,明天杀一个幕府的人,激化双方矛盾的同时还隐藏了自身。不过他发现倭国在提前了百多年的冲击下依旧迅速接受,并开始融合,尤其是从海外归来的倭人留了短发。

当然现在的西方毕竟不是十九世纪的大工业时代,那些留着短发的也不过是为了海上行程的方便,至少不用再为洗头梳头浪费水资源以及时间。

而剪了长发的人为了免遭异样的目光,会把剪去的头发做成假发戴着,直到再次离开。霍家琮其实也很不耐烦长头发,末世里的人,尤其是女人都恨不得剃个光头了事。

他自打到这里为了不显得怪异,也就私底下三五不时的剪一剪,还冷被徒祐说吃不好连头发也不长。现在想到当时和徒祐说的将倭岛做封地,未尝没有来次大变革的想法,首先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现代社会女的留板寸,男的黑长直也不是没有,所以他才说怎么舒服怎么来,毕竟这里不是末世了。至于大顺子民的想法,慢慢来就是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再说孔孟之道能流传千年就代表着其内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符合历史的发展,至于没留下来的内容自然就被去其糟粕了,至于程朱理学既然在这个世界没有发展壮大,那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别看霍家琮做的平静,可看的人一点也不平静。纪容舒翻看着手中的纸张,心中是天人交战,霍家琮的做法和他受到的教育南辕北辙,偷袭暗杀离间反间,全都不符合君子之道,可看着倭寇的覆灭却又打心底的高兴。

“纪大人,你这表情可是扭曲得厉害。”其实柳辉在冯渊时不时的惊人之语中很快接受了霍家琮的异于常人,现在看到纪容舒的表现,忍不住调侃道,反正他们两个的官阶差不多。

“我只是有些矛盾,孔孟常说仁义道德,但也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偏偏读书人喜欢把自己绑在仁义道德上。”纪容舒叹了口气,“霍大人的做法虽然激进了一些却没有错,否则我大顺无辜被屠杀的百姓又情何以堪。”

“纪大人倒是与众不同。”太上皇还在世的时候,他可是亲耳听到过那些说着感化的人,却只是动动嘴皮子,也没哪个自动请缨去感化夷民。

“王爷过奖了。”纪容舒在礼部也接触了洋人,尤其是那个神父,虽说对神爱世人,人人平等的教谕有些嗤之以鼻,他才不相信西方的世界是人人平等呢,要不然那些国王怎么没去耕地种田去。

但是他确实受到了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否则也不会再看到霍家琮的所作所为只是矛盾,而不是想着怎么参徒祐和霍家琮这些人一本了。

“纪大人还是叫我郡王吧,毕竟王爷什么的还名不符其实,待倭岛真正成为我的封地再改口吧。”徒祐看向手边的圣旨,心里轻叹,看来四哥做了皇帝之后越来越能掌控全局了。

这基本上就是逼着他去打仗,去担着发动战争的暴名,定海王啊可不是好做的。

“早改晚改结果都一样,王爷亲征可比郡王亲征的号召力大。”纪容舒知道皇家人多疑还喜多思,不过皇帝确实没有恶意,他是真的想让徒祐打着王爷的旗号收拢人心。

徒祐闻言愣了一下,继而笑了起来,都说文人弯弯绕多,可直接起来也挺戳心的,成王不成王的他是真不在乎,只要能将倭国收入囊中,但凭他后人怎么写,至少现在他是肆意的。

☆、第七十二回大顺版图开拓中1

且不说徒祐奉命调兵遣将中,单说正在倭国玩的开心的霍家琮,自他收到徒祐的传信,就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说到传信,暗卫自有一套他们的渠道。其实霍家琮从不小瞧古人的智慧,因此在一只狗的脖子上找到徒祐的亲笔信时并不惊讶。

不过再怎么有一套,消息也不会像手机那样迅捷,所以这个时候的霍家琮并不知道徒祐已经是定海王了,所以当他看到徒祐早就设计好的旗帜上有根金箍棒时,才会满头的黑线。

回头再来说霍家琮想到的人,正是郑成功那个过继给郑母的胞弟,要说他知道这段历史还是末世时碰到的。

不过那时郑成功胞弟的后人姓福住,也是一群文化人,不过到底亲不亲祖先他是完全不知道。只知道在末世的时候这一家子带着家谱投奔到了居于河北的一支郑姓人家。

而他刚好经过河北,并在基地生活了一段时间,接到的任务就是接这家人来基地,后来改没改姓他就没去关心了。

而现在,他看到了福住家族谱上的郑道周了,已经年过古稀的郑道周。说来大概是时空不同的缘故吧,郑成功的一家子不像原来世界基本都是英年早逝,现在管理郑家军的也不是郑克爽,而是郑克臧,而冯锡范早早就被郑克臧解决了。

不过田川七左卫门这一脉倒是长寿,如今的郑道周还是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目前正在发愁德川幕府和倭王的联合起来的打压,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何况郑道周还是郑成功的侄子。

“不知道这老小子会做出怎样的抉择。”霍家琮和徒祐的第一个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倭国成为徒祐的地盘,他好养老。

不过看着郑道周的服饰,霍家琮就知道这是一个正处在矛盾中的人,衣着不想大顺也不像倭国,似乎是两者之间的改良。

也是,其实混血儿在特定的时候回很尴尬,比如国际竞赛的时候,给任何一方加油都感觉怪怪的。

“或者需要我策反一下?”霍家琮这么想着就翻身落在了院子中,瞬间就被隐藏起来的护卫包围了起来。

霍家琮看着戒备的众人,摊手表示无恶意,“我只是想见见郑老板,是郑老板!”霍家琮特意加重了“老”字的读音。他要见的是郑道周,而不是郑道周的儿子孙子什么的。

“我们老太爷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其中一个人听到霍家琮的京话,眼中迅速闪过深思,面上却愈加凌厉。

霍家琮不用倭语就是为了试探郑家的倾向,目前看来就算对大顺举棋不定,至少还是向着郑家的,这些护卫摆出的架势明显告诉他这些人是水军,而水军从何而来,自然是郑家军。

“郑家会有人来看望郑老板的。”霍家琮对郑道周的事情也听过一耳朵,至少在郑家军征战的时候没少提供粮草,所以他对策反还是有信心的。

如果真的无法策反,那就交给郑克臧来处理好了,反正倭是灭定了,这个地方可是他和徒祐一早商量好的。

“稍等。”看着像是护卫头头的人对着身边的人一招手,吩咐道:“去,禀告老太爷。”

霍家琮也不着急,双手笼在袖中,一副悠闲的样子。不过是暗自戒备罢了,谁知道这郑府里有没有奸细啥的,暗箭难防呐。

“这位小兄弟,我家老太爷有请。”去传话的人很快就返了回来,护卫头头也松了口气似的,打量了一下霍家琮才以小兄弟称之。

其实霍家琮老早就知道郑道周所住何处,不过是为了光明正大的向倭王或者幕府透露自己的到来,说白了就是胁迫郑道周,即使不帮大顺,倭王他们也不会信任郑家了,端看郑道周的选择。

所以霍家琮才会在护卫去通报的时候,立刻警戒起来,万一郑家有人投了倭王,拿他做投名状怎么办?而现在看来,他可以稍微放下心了,这么大的动静想必郑家上下都知道了。

“郑老板!”霍家琮拱手致意,主动报上名字,“小子霍家琮。”

“我知道你。”郑道周即使身在倭国,也从来不缺大顺的消息,他的船只可是往来两地之间,“九皇子的伴读。”

郑道周想了一下到底不知道霍家琮的职位如何,虽说打了胜仗,也就九皇子受了封赏,而霍家琮却是深藏功与名,只是伴着九皇子行走,所以只好以伴读来定位。

“郑老板的消息果然灵通。”霍家琮也不介意自己的定位,随便他们怎么叫,自己知道自己的位置就行。

“不知道霍大人有何见教?”郑道周知道货架才能够无品无级,但是底下的人无不叫一声霍大人,他一介商人还是随大流的好。

霍家琮不是个会拐弯抹角的人,因为在实力决定一切的末世,他已经习惯了直来直往,你见过和丧尸拐弯抹角的吗?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他根本就不怕郑家去向倭王或者幕府告密,于是直截了当的说道:“郑老板,不日将战,下个决心吧。”

习惯了弯弯绕绕的郑道周,被霍家琮的直白惊得哭笑不得,“霍大人是什么意思?”

“灭倭啊,还能有什么。”霍家琮耸耸肩,轻描淡写的说出来让郑道周心惊肉跳的话。

“灭倭?”郑道周的声音陡然提升,然后又归于寂静。他在倭国能立足,不仅仅是靠着身上的倭国血统,别忘了他还有一半的血统来自驱赶倭寇的郑家。

他能立足就在于他有着强大的私家军队,除了配置的刀剑还有火枪,这是连倭王和幕府都没有达到的。

而且他的私兵多数都是父亲从郑家军中挑选出来,这些人多半是拖家带口的,因此府中的护卫竟没有多少倭人,心自然也就偏向了海对面岛上的郑家军。

“不光是灭倭,还有高丽啊茜香等等,犯我大顺国威者,必斩草除根。”其实末世里的人对于国界的认知,基本都模糊了,因为丧尸不会因为你是本国公民就不上口,所有的人就只有一个目的,活着。

不过世仇就是世仇,这是解不开的。况且在这个世界,看到处于清朝时间段的大顺,自然而然的就生出让这个世界的华夏古国处于世界顶端的念头。

人总要找些事情做不是,前世是为了活着,今生既然没有了随时丧命的威胁,穷极一生试试不一样的奋斗目标也不错。

“那我们这样的人又该怎么办?”郑道周虽然有一家之主的威势,但架不住从丧尸死尸堆里走出来的霍家琮,一时间被霍家琮的气势所压,竟迷茫起来了。

“心之所向。”霍家琮选择倭国做地盘的主要原因是天高皇帝远,不是有句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算皇权更迭他也可以听不见啊听不见。

“那老朽要做什么。”郑道周想到矛盾日益尖锐的王室和幕府,说不得他们这些人就是第一个被用来儆猴的。

“保证粮草即可。”远水解不了近渴,粮草什么的必须要保证,这可是隔了一个海,弹尽粮绝是必须杜绝的,“还有保证郑家上下一条心,我想你一定不希望定郡王出手。”

“你可以代表九殿下吗?”郑道周很快就明白了霍家琮的意思,看来这个地方将来会归九皇子,他丝毫不认为大顺会失败,就算元朝军队于海上覆灭,但大顺的海军可是非常强大的,至少郑家军就赶走了荷兰军队。

“自然。”霍家琮完全不惧郑道周是否有二心,如果不是他想,没有人会抓到他。于是他很自然将手伸进袖筒,其实是从空间里拿出了徒祐给他的副印鉴,直接抛给了郑道周。

副印鉴同徒祐的印鉴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上面比郡王的印鉴多了一行字,只能代表身份,,但是不能下达命令。

郑道周作为郑家人,自然知道王的印鉴是什么样的,而身携副印鉴的霍家琮足以证明一切了,“老朽要一个保证。”

“完全没问题。”霍家琮立刻提议:“你要什么,保证书,信物,还是人质啥的,我住这里都可以。”

要信物好啊,他也正愁没地方藏身呢,信物啥的,藏身郑家啥的是最好不过了,完全一条战线了有木有,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有木有。

“大人说笑了,老朽自当竭尽全力。”他还不想让郑家处于风口浪尖,和一个大顺的人会面还能说是本家派来的人,要是让这么一个人直接住下来,他家的监视该更严密了,家人就更提心吊胆了。

对王室和幕府来说,郑家军比起西方夷人来说差远了,他们认为这个时候的西方人是无所不能的,他们能发动海上战争,能所向披靡直达东方,绝对不是倭国这种只有小舟商船可比的,自然也是郑家军比不上的。

郑道周一瞬间就想明白了,要什么保证啊,就是看在郑家军的面子上,他家也不会有事的,于是乐呵呵的表示,“老朽完全相信霍大人,这是给大人的茶钱,望大人笑纳。”

“郑老板果然是生意人啊!”霍家琮也不想逼得太紧,要知道还有个词叫身不由己,待徒祐打过来的时候,队伍自动就站好了。

他是真的满心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别说什么人道不人道了,现世哪个国家不是在划拉地盘,争当世界霸主,还有的国家都被拆得四分五裂了,还是实力决定一切啊。

就如百年屈辱史,若国家强大了就可以让别人屈辱一下了,不过是东风西风而已,而霍家琮希望在这个世界,大顺的能吹得强一些,更强一些。

☆、第七十三回大顺版图开拓中2

霍家琮和郑道周磋商之后并没有从大门离开,而是原路返回力求不惊动其他任何人。郑道周或许有六七分向着大顺的心,他的子孙可就保不齐了,毕竟三代之后基本就是土生土长了。

至于身后跟的尾巴,他一点也不介意,正好让郑道周了解下他们灭倭的决心和实力,于是从郑家跟出来的尾巴们就看到霍家琮那快闪的身影。

而今个他要做的便是进一步的挑起两个政权的矛盾。怎么说呢,霍家琮对倭国的历史是不清楚,但架不住这些年在徒祐等皇室成员的熏陶下稍稍长了些敏感度。

无论什么朝代,都会有守旧派和昕锐派相争,从口角到斗殴,屡见不鲜。而这个时候的倭国面临的是西方的冲击,因此霍家琮提前看到了倒幕派和倒王派的斗争。

追根究底还是倭国的市场不够大。用大顺来做比较,大顺地广物博,人口庞大,即使舶来品可占一席之地,但是分摊下来对民生的影响还不算大。

而倭国就不一样了,首先是土地狭小,第二是资源有限,被外贸这么一冲击,自然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这下阶级矛盾激化,再加上两个政权的勾心斗角,煽动起来不要太容易,狭路相逢的倒幕派和倒王牌再次血流成河。

“看来智商没退化多少,或者近墨者黑给充上费了。”霍家琮可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否则也不会被父亲蒙鼓里近十年,还感恩戴德的记着养育之恩。

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他知道自己吃住都用的是母亲留下来的基金时,才知道果然智商这玩意是练不出来,所以才会在私生子登堂入室的时候,把自己手上母亲留下的股份全部卖掉了。

想到那那一家三口听说自己卖掉股份,拿钱走人的瞬间青黑的脸色,他觉得作为末世的调剂品是再好不过了。至于那一家子在末世里是人是尸或丧尸,那就不关他的事情了,世界那么大想不碰面多得是办法。

“不过这口信也太频繁了点吧。”霍家琮看着准确无误的飞到肩上的鹦哥,扶额,十天不到就送了两次,暗卫也是蛮辛苦的,用飞禽走兽传信可比人来得麻烦多了。

待他飞到肩上的鹦哥脚上解下小纸条,看到上面“已到”的字样时,脸色一整,瞬间隐匿了身形,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所有人的范围。

而受到霍家琮手段惊吓的护卫们在如实禀告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府里的紧张气氛,所有的人都上了弦一样。

准确来说,霍家琮并没有隐藏自己的踪迹,那些被送回大顺一批一批的难民,正好就是他行进的路线图,以他和徒祐的默契,此时的大军必定是在他解救的最后一批难民地。

“接应什么的就算了,我有一场烟火表演给你看。”霍家琮就着小纸条的背面回信,让徒祐他们十天后再登岛。

霍家琮整理了下空间里的弹药,将火箭筒擦拭调整后,光明正大的扛在肩上,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的人的眼中就是怪模怪样了一点,绝对想不到这是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

然后霍家琮就这么一路奔向京都,只要遇到重臣的府邸,一指尖的火苗甩过去,除非跑得快,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可以扑灭的可以一睡不醒了。

几天后霍家琮顺利到达京都,“原来这里是倭王和公卿住的地方吗?”他一直以为应该这些人是住东京的,原来住京都啊。

不过这里还不叫东京,叫江户。所以说德川幕府所在地是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了,霍家琮本来想着是一炮轰进将军府,然后再补火的,却阴差阳错的到了倭王所在地。

“哎呀,谁让你倒霉呢!”霍家琮想炮轰将军府,是因为这将军将军的听着战斗力就强,不过倭王也没差了。

霍家琮趁夜绕着王府走了一圈,心下转过一个念头,或许可以让倭王和小部分公卿活着,可以下令发兵和将军府干起来。

第14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