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铁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章 黄河求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淮河为害的根本原因是入海口为黄河所夺,只要恢复其入海口,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至于黄河……”

沉吟片刻,朱明忠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问题的根本在于河沙,而黄河上绝大多数所有的河沙,都来自于陕北,自从秦汉于陕北地区垦殖,伐尽山林,变草原为耕地之后,黄河就不可逆转的成为一条泥河,所以,治黄的根本还是治少,而治沙的根就是陕北。那里本就贫瘠不适合耕种,待陕西收复之后,朕计划将陕北各府县裁撤,百姓迁移至东北或者四川等地,陕北完全封禁,二十年内,若是陕北地区无人伐木、种植,其当地的树木就会生长起来,耕地也会变成草地,只要没有人去破坏,那里的环境,必定会在几十年内恢复如初。”

封起来就长草了,这是二十一世纪一位环保专家的“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理论,生态系统也如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适应环境和自我修复的各种能力。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围封”,就是在保证土壤不损失的前提下,促使自然分布的各类繁殖体(种子、孢子、果实、萌生根和萌生苗等)能够“安家落户”并得以自然繁衍。

类似的试验不仅在北方的治理沙化土地的过程中取得成效,在南方治理荒山时,同样取得极为显著的成果。只要大部分生态退化没有超过生态阈值的地方,均可借助自然力恢复,人工恢复应为辅助措施。自然力恢复尤其适合广阔的沙地草地、草原、荒漠、南方山地、北方山地之阴坡等。因为那些区域土壤保存较好,且具备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热、光、养分等有利条件。在地广人稀的区域,更应提倡自然力恢复。

或许在二十一世纪无法做到将陕北地区的人口迁移,然后封区育林育草,但是在这个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天灾人祸之后,陕北地区的人口不过只有区区几十万,加之无论是四川或者东北,都需要移民补充,迁民封地恢复环境,自然也就没有问题。

只不过,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完全恢复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朱明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之力下时间会修复一切。

“淮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根。”

默默的念着这几个字,潘明礼发现几乎每一次见到陛下时,都能学到很多颇为新鲜的学问,沙的根在陕北?虽说好奇,但他并没有发问,将来等到陕西收复之后,他肯定会过去仔细调查一番。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在与陛下谈论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河务之后,潘明礼犹豫片刻后,说道。

“尽管直言。”

“陛下,臣以为北宋故道,应该修以北派,而不应是更省时的东派。”

潘明礼的建议让朱明忠一愣,北宋时的黄河入海口并非只有一处,而是“两股河”,北宋庆历八年,黄河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黄河从澶州横陇埽决口,冲出一条新河道,称为横陇河,从沧州南入海。庆历八年河决澶州胡埽,从现在的天津卫入海。这就是宋代两股河的北派。而这次挖掘废河道,之所以选择东河道,是因为东河道更短。

“哦,说说你的想法。”

朱明忠已经预感到潘明礼要说的话,肯定有他的用意,便示意他说下去。

“陛下,虽说东派、北派河口相隔不过数百里,而河道距离也不过数百里,可是北派河道却横穿整个北直隶,自从黄河夺淮之后,北直隶旱灾不断、土地贫瘠,也与黄河南移有很大关系,如果黄河沿北派河道北移,黄河沿线必可多少千百万亩的水浇良田,如此,北直隶地方必定可复为北宋时的米粮之乡,如此,北方边地再无粮饷之忧。”

潘明礼的建议,让朱明忠微微一愣,当初选择东线,是因为东线相比北线短了几百里,可以节省时间、工费,可现在他的建议,却又让朱明忠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借助黄河恢复北方农业。在这个时代区分土地良劣的就是水,水浇地就是最好的良田,有了水,北直隶的农业就能再次发展起来,那些亩产百斤甚至几十斤的田地,可以变成亩产二百斤良田,相比于长远的回报,增加的开支和工期似乎并非不可以接受。

尽管心里倾向于潘明礼的建议,但朱明忠并没有马上表态,只是略微点头说道。

“此事,你回头上个折子,交给内阁讨论,这船舱里有些闷?走,到外边透透风吧。”

站在的船头上,看着这浑浊的黄河,朱明忠不由得心潮起伏。黄河水清而圣人出,也许再过个三四十年,这黄河水便不复今天的浑浊了,也许到那时,这黄河也就是名不副实了……

第31章 黄河(第二更,求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