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来一卦?作者:夜晚的血
第24节
【正文·续】over
本来是没有这个番外的,但是因为蠢作者发章节的时候发错了。本来应该是把存稿箱里没有写完的文补充完整再发,结果一时没注意,新的一章直接放进新的章节里发出。所以就造成了中间有一章节的空白。_(:3ゝ∠)_
☆、第97章
等一切都想通了,放弃了,三阿哥心里也终于畅快了,就像是放下了身上的重担一样,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他挥手对身边的贴身太监喊道:“愣着干什么?带酒过来,还有小菜。今天可要痛快喝一回!”
太监可怜兮兮的看着三阿哥,都要被吓哭了:“爷,您……”从未见过三阿哥如此癫狂的模样,一时间还真以为三阿哥受的刺激太大失心疯了,差点没腿软给跪下。
“没事,我好着呢。”三阿哥双腿抬高放在榻上整个人都卧倒下来斜躺在软榻上,慵懒道,“只是突然想明白了。争不过,就不争了。我不陪他们玩了,让他们自己斗去吧。就算以后当个手中没实权的王爷,我至少也是个亲王不是吗。好在我陷的也不深,此时抽身也来得及。”平时父皇还说他性子软胆子小,太过谨慎导致办事也束手束脚不够爽利,可是胆大的一般都活不长。
“当个命长的胆小鬼,也不是什么坏事。”三阿哥眯着双眼轻声道,沉默了片刻见人没有动,拍着软榻道,“愣着干什么,去啊!”
太监回过神来,连忙应了,扭头就往厨房跑。
“继续捶腿。”三阿哥再次闭目养神道。
丫鬟抖了一下,慢慢的往前挪,给三阿哥捶起腿来。
十三的府邸。
直到下午的时候,十三才慢慢的醒了过来,打了个哈欠坐起身,开始穿衣服。
硬生生将火气憋了下去还陪着某人睡了半日的觉,午餐都没有吃的王仁幽怨的看了十三一眼,也起身穿外套。
睡的太迷糊将睡着之前那一小段事暂时遗忘的十三:??
怎么了?怎么觉得他的眼神有种……久居阁中见不到夫君的怨妇的感觉?
错觉吗?
稍微洗漱吃过了不知该说是午餐还是早餐的饭食,两人就八阿哥的事谈了半响,最终决定将计就计,不仅仅是为了稳住八阿哥让他不要把十三和王仁的事情捅出去,同时也是要借着八阿哥的手,将太子的党羽彻底清除。毕竟是在朝堂上三十多年的太子,即使他两立两废,这朝堂上仍然有几个心向着他的忠臣,且手中捏着实权。
若非太子着急冒进,而康熙又太过谨慎不好对付,凭借着太子在朝堂上的权利推翻自己的父亲夺位并非没有可能。可惜的是,这世上没有如果。太子再次被废且一生被监·禁再没有复起的可能,这已经是定局了。
和四爷通过气后,在明面上王仁在朝堂上就开始袒护八阿哥。而王仁这些做法的真实用意只有那两位阿哥知道,因此在其他官员看来,王仁的做法有些诡异且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四爷党羽的官员看来,王仁这简直是疯魔了。四爷和八爷从小关系都不怎么好,除了两人所支持的皇子是对立党以外,还有因为两人私下里的竞争关系,无关于党派,也无关于皇位,简单的说,就是看对方不顺眼。
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天生八字不合的人吧。四阿哥和八阿哥就是那八字不合的人。四爷铁面公正的做派在八爷眼里那就是做作,而八爷四面玲珑的样子在四爷眼里那就是假惺惺。
也因此,即使八阿哥想要拉拢来王仁,也绝对不想将四爷和十三一块拉拢过来。他宁愿改为支持太子,也不愿意看到老四那张冷脸!
可见这两人之间究竟是多么的不对付。而王仁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去维护老八?
当然最怪异的就是,在王仁去维护八阿哥的同时和十三仍旧交往过密,两人之间没有因为王仁的党派不同而生疏,四爷看起来也并不怎么在意的样子。但是在大家看来,四爷确实开始不愿意和王仁接近了。
至于其中几分做戏几分真实,也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
王仁虽然帮着八阿哥清理了几个太子的党羽,但也不过是些身有龌龊的贪官,其他的王仁没有伸手去动。只是这样倒也是足够了,八阿哥也没有再找王仁的麻烦。
太子被废后过了一年多,日子看起来就这么平淡的过去了。太子被废,大阿哥被圈,三阿哥闷不做声退出了夺嫡的漩涡,四爷仍旧扮猪吃老虎,在朝堂里大致扫了一眼,只有八爷的人还在蹦跶。当初夺嫡的皇子去了一半,八阿哥望整个朝堂,竟然有种没有敌手的感觉。
因此,心开始慢慢的松懈了。
直到之后康熙南巡之时,发生了一件事,让八阿哥也不得不从夺嫡的争夺中败下阵来。
在宫中修养一两年,康熙的心似乎因为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被磨砺的坚硬了许多。第二次废太子并没有给他造成什么影响,相反的,二废太子后,康熙的身子骨竟然开始慢慢好转起来,一下子就从体虚病弱的老头变成了身子骨硬朗的皇帝。然而这在王仁来看,却有种日薄西山,回光返照的意味。王仁心里算着,等康熙再次大病,便该是要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的时候了。
因着身体好了许多,康熙便兴起了再次出去巡视(玩)的心思。而这次要去的地方便是热河一带。老样子,康熙要带着几个儿子一起出去巡视(玩)。而四爷和十三则不在其列,原因自然是因为四爷需要处理朝中事务,这次没有了太子,便要康熙信得过的儿子留在京城,而这信得过的首先便是老四,而其次……竟然是老三。
这哥俩全部都留在了京城。
至于十三……自从一废太子后,十三的存在完全被康熙有意忽视,冷处理。换个词来说也算是雪藏。这次去热河的名单中自然没有他。名单里有八阿哥和九阿哥,以及十四阿哥等人。然而八阿哥却拒绝了这次同行,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是八阿哥的母亲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王仁作为康熙身边的小红人,是在随行名单里的,他瞥眼看到了康熙在得到太监送来的信儿的时候,脸上那不高兴的表情。
王仁心中暗笑,八阿哥这样做,康熙会高兴的起来才怪。虽然这样做的确体现了老八重视孝道,但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将康熙的面皮往地上踩。
康熙要他一起同行去热河,这是恩赐。然而八阿哥却为了给一个出身低贱且已经去世两年的女子上坟,而拒绝了康熙。先不说这个女子是八阿哥的生母,就因八阿哥不是亲自前来致歉,只是遣一个太监过来送信,康熙就足够火大的了。那个良妃是八阿哥的母亲,他康熙难道就不是八阿哥的父亲?母亲的地位就比这一国之君的父亲地位还重,重要到让八阿哥亲自去上坟扫墓而连在自己父皇面前亲自致歉都来不了?
再加上往日以来八阿哥在朝堂上因没有敌手而过于自大,让康熙更加不满,冷冷的哼了一声就不再理会。一句允许的话都没有告知那个太监,便直接走了。
八阿哥这是要步入太子的后尘啊。
他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太子究竟是怎么倒的吗?不是因为其有谋逆之心,而是因为太过自大,将康熙的脸面一次次的往地上摔的缘故啊。
如今八阿哥也开始摔康熙的脸了。
启程后便开始前往密云县、花峪沟一带去,就在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有驿丞来给皇帝送东西,说是八阿哥送来的,为了给陛下解闷用。王仁想着可能是因为八阿哥被人提醒知道了自己之前的行为不太合适,便送了礼物过来讨好罢。然而等那东西送到康熙面前,康熙掀开了罩着的布时,看到的就是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海东青学名鹧应,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送这样两只动物来的确能讨好康熙的欢心,但是前提是……要是健康的,活的。
而这两只海东青,却已经蔫蔫一息,羽毛凌乱,眼神涣散,看起来像是随时都要死了一般。
康熙的脸色顿时就黑了,狠狠的将鸟笼子仍在了地上,这两只海东青跟着在笼子里扑腾,却没有叫出声来,看起来也没什么力气了。
“皇上,且息怒。”一个全程围观的老臣站了出来道,“许是这海东青年岁大了些,撑不住旅途劳碌这才……”
这话明摆着就不是给八阿哥开脱,而是在康熙的怒火上继续添柴加油。
“逆子!”康熙气的直喘粗气。年岁大,这是在讽刺自己吗?!
王仁立刻上前,轻声安抚道:“陛下,身体要紧,莫要气坏了自己。”
听到王仁的劝告,康熙这才慢慢的平静下来,但是怒火却不降反升,对着身边的太监李玉道:“你去把所有人都喊来,朕有话要说。”
这所有人自然是指一起同行的皇子和大臣们。
片刻后,众人都到了,全部站在康熙前等候教诲。
康熙让人将笼子里奄奄一息的海东青给众人看了,怒道:“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以前就曾经听江湖骗子张明德之言,想要夺得朕的皇位,暗害二阿哥,这也是朕念着以往的情分没有严惩。朕之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非常的无奈,便将前太子胤礽放了出来,可是这几年内我心中也经常后悔。胤禩却从未改变他的想法,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现在更是用这两只海东青嘲讽于朕,认为朕岁月无多,你们现在保奏的人,便是这样一个不孝不悌的人!”
康熙是越骂越激动,甚至都拍着桌子怒吼。
下面站着一溜儿皇子大臣,却无一敢开口说话。
康熙骂着骂着气又喘不匀了,便开始咳嗽起来。旁边的李玉慌忙倒上一杯清茶,递到康熙面前给喂着喝了下去。康熙沉默了片刻,歇过劲儿来继续骂。
王仁:……
骂完后,老爷子看着心里也痛快了不少,大家本以为这件事可以就这么停歇的时候,康熙又来了一句更为绝情的话来:“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太过诛心,王仁肯定若是八阿哥在,定是会晕过去的吧。
皇家中最狠辣的不是曾经开口要杀二阿哥的大阿哥,也不是当上皇帝后对自己的弟弟行圈禁改名的四阿哥,而是康熙。刚才这一番话中,他不仅打压了八阿哥,同时也将曾经疼爱了几十年的前太子也骂了进去,不断声称当初二立太子是无奈之举,是败笔,是因为众臣都在力保八阿哥,他才将太子放出来平衡势力。大概是看到了二立二废,自己在太子这件事上的失败,让他将这一切过错都推到了别人身上。一副这都是你们逼的,所以才会变成这样的脸孔。
看惯了皇家的无情,但仍让人感到心冷。
回京城后,八阿哥便被康熙夺了俸银俸米,将人关在家中,也算是变相的监1禁。八阿哥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一次热河之行,不过是为父皇送了一次礼,便得到这样的结局,尤其是……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续】
便得到这样的结局,尤其是那断绝关系的话更是让八阿哥难以接受,收到旨意后便病倒了,缠绵病榻一年多没有见人。
康熙现在也是不愿意见到八阿哥。王仁和十三的秘密,倒是意外的保住了。
但是八阿哥送来的海东青为何会变成那样却仍旧是个谜。
直到回京的半个月后,门房送来一张不知道是谁给的信,信的收件人是王仁。
拆开信封后,落款只有寥寥几句:
看你行为有异,已被发现?顺手帮一把,竟效果非常,不谢。
落款是易明。
王仁嘴角抽了一下,这个家伙,怎么把手伸到驿丞那边去的?
罢了,这次的确是承了他的情。哪怕他不出手相帮,这件事王仁也能解决就是了。
让乌梅取了火盆来,点上火,扫了一眼信后往火苗上一放,跳跃的火苗很快就将信件吞噬殆尽。
海东青事件的真相就此掩埋。
【正文·续】over
本来这章应该是96章的,没想到一不小心发错了。罢了,之后中间那章我会加个番外~就酱紫。
☆、第98章
老八倒下了,因着老八的关系,老九老十这几个阿哥也安分了不少。三阿哥最近低调的跟隐形人一样,众人在皇子们看了一圈,最后有戏的竟然只有仍旧被皇帝宠爱的十四阿哥。而四阿哥,也许是往日来建立的公正不阿,无欲无求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和其他阿哥一样没什么野心。
转眼便是一年,这一年康熙给予了王仁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任命为科举监考官,副的。正监考官为朝中很有名望的老臣,王仁的资历尚欠不够资格。
科举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步步往上走。
最开始要在家乡进行县试,考中便是童生。之后进行院试,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而后便是三年一次的乡试,也称呼为秋闱,考中后便是举人。成为举人才算是踏入了求官的第一步。之后便是参加次年的会试,也称呼为春闱,考中便是贡士,头名被称为会元。最后就是殿试,得中便是进士,前三名则又称呼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只有成为进士才可以做官。而进士也不代表全部都能做官,只能等着什么时候有空缺什么时候去。前三名待遇好,状元可以直接进翰林院帮忙编书,而榜眼探花则是下放做官。运气好有才华的过几年便可以入朝堂。
朝堂上一直是僧多粥少,不仅是三年出一批进士,更有那些买官了的人在等着。因此总是求官的人多,官儿的空缺少。但是这几年不同,因为皇子夺嫡,被砍掉的官员实在太多,因此朝堂换血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儿都会不小心被卷入各种事件中,运气好的被撸到底丢了官儿,运气不好的就丢了命。
但即使换血速度再快,这监考官的位置仍旧是个香饽饽,大家都在盯着求,哪怕只是副职。因为一旦成为了监考官,这出来的一批进士便都变相成为了监考官的学生,见到他要称呼为恩师或者恩门,哪怕以前从不认识没有被教过也一样。而且朝堂上官员有分派系,这新进士大多都会成为那个考官的门人。
当然这好处大多是正考官的,可副考官做的好,也能分杯羹。
只是王仁却一点分杯羹的想法都没有,若非康熙任命不可推辞,他恨不得立刻撂挑子不干。
一般来说,这考官应该是从翰林院里挑选,但是不知道康熙这次中了什么邪,或者是因为……翰林院的人大多和八阿哥交好,被康熙防备了吧。这次的主考官和副考官竟然都不是翰林院的人,只是这主考官以前曾任内阁大学士,才没让翰林院的一群人上奏折反对。
主考官为赫舍里氏家族人,是元皇后的娘家。虽如此但是这位主考官和元皇后是远房堂兄妹,关系较远,太子的事情他没有被牵扯进去。另外就是这位主考官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和康熙差不多的年龄,已经打算最迟明年辞官回乡养老。
康熙选这么个人出来,其心可知。
而且会试是考三场,三日一场,一共九天。从第一场开始考,直到考完考生才可以离开。而在这几天内,考官要严密盯牢,一旦出了徇私舞弊事件,考官要负全责。
责任大,麻烦多,还累。因此王仁对这个工作真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即使再不喜也要认真做,第一场开考前进场的时候,王仁就特地跑门口盯着。为了防止携带任何作弊小纸条,盯着门口的侍卫一个个检查那些考生所携带的东西。
进场的时候检查的很仔细,做好的食物要切开,穿着的衣服也要解开给看过里面,可以说是从头到脚彻查到底。清朝科举若是发现徇私舞弊所给予的惩罚很严重,是要剥夺起科举的权利,甚至会打入大牢。但总会有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人,被搜查出带着记载东西的小纸条,为了杀鸡儆猴,便绑在门口旁边的柱子上,作为警告。
除了有私底下携带小纸条的,还有冒名顶替的。王仁就凭着看相发现了好几个。这人的面相与递过来的身份文牒上的信息完全不符,除了替考以外便没有其他的可能。
而在这批考生中,王仁竟然还看到了两个人。是贾家的人,其中一个竟然就是贾宝玉。
现在的贾宝玉完全不是平日里那被千宠万宠的宝贝,脸上没有了以前看到时候的稚气和天真,他更加的成熟了,身上带着一丝颓废的气息。王仁惊讶的看了他一眼,沉默的看着他解开衣服,打开食盒。
食盒里的吃食也简单粗糙的很,竟然只有馒头和咸菜,看来现在贾府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贾宝玉不知道有没有认出王仁,他经过王仁的时候的确多看了一眼这位竟然守在门口的副考官,但是也只是平淡的看了一眼,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怎么都是好几年没有见面,该是不认得了吧。王仁心里想着。
上次见面的时候,贾家还没有败落,王仁还天天想着算命,贾宝玉还在内纬厮混。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王仁位高权重,贾宝玉也开始出来做官了。
贾宝玉的后面是李纨的儿子贾兰。贾兰和贾宝玉不同,他前两年便见过王仁。就是在贾府败了,王熙凤一命归西后,王仁最后一次来贾府要为妹妹收尸的时候,贾兰曾远远的看了一眼这位大理寺卿,原本和贾府是姻亲但却不知为何交恶的王仁。那时候见了一面后就不曾忘记过,王仁身上的那股气势和风采让贾兰深深的向往。他想日后也变成像王仁这样的人。因此这个时候在考场的门口,他一眼就认出了王仁,吓得长大了嘴巴。被王仁的眼神冷冷一瞟,他又立刻闭上了嘴,乖乖的脱下衣服打开食盒,让侍卫检查。眼神却不断的往王仁这边瞟。他第一次离王仁这么近。
贾兰比王仁小了有八1九岁,当年王仁送贾宝玉礼物将贾府的人惹恼的时候,贾兰才六七岁的年纪。贾兰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是个懦弱的,因此他便从小自强,小小年纪便像是个小大人一般成熟。可正因为如此,在老太太面前便没有大了他五岁的贾宝玉叔叔更加讨喜,在众人面前的存在感也很低。王仁更不会去注意这个贾家的孩子。因此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贾兰和王仁从未说过一句话。
自从贾府倒了,王仁来贾府闹过一场后,王仁便和贾府是彻底的划清了界限。如今在众人眼里,王家和贾家也已经是没了什么关系。而贾府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甚至一度撑不下去,但再也不会想着去找王仁求助。
这两年王仁忙着帮助十三的四哥夺嫡,那边的大观园里却是不断的发生祸事。
首先是家中几个爷们的处罚下来了,宁国府的贾珍贾蓉以及荣国府的贾赦贾琏被发配,这一生都回不来暂且不说,以那几人平日里早就掏空了自己身子的行为来看,估计这一路都未必撑得过去。宁国府的两个男人没有了,尤氏孤零零一个根本就撑不下去,她早就失去了儿女老无所依,绝望之下便自尽了。荣国府这边倒是还有一个贾政,却因为被牵扯进去降了官职,现在不过是个小官拼命省下俸禄维持家计。银钱先不说,至少家中有个男人依靠不至于落得宁国府的尤氏的下场。可大房那边仍旧是倒了,贾琏是被衙役用锁链锁起来拉走的,走之前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回家看看。可怜他还记得自己家中有妻儿,却不知妻子过世,妾入了青楼,女儿被人抱走日后长大也只当自己是捡来的,只认王这个姓氏。也许贾琏不回家是好的,至少心里还有点寄托。而邢夫人早就收拾细软银钱跑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贾家两侯爷府,只剩下了荣国府的二房尚存。然而即使尚存,也零散破碎。赵姨娘在邢夫人离开后不久也和贾环一起跑掉了,也许是看着留下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不仅分不到钱,还可能还要被抢走自己的小库房来养着贾宝玉。赵姨娘便趁着没人注意,顺走了府邸还剩下的那点好东西,甚至还去贾母那里摸到了值钱的东西,连夜和贾环一起跑了。等次日贾母醒来发现屋内的东西少了后才得知赵姨娘做的那些好事,也是贾母的错,明明家里都败了还非要摆着排场,未免屋子里像是雪洞一样空落落的难看,剩下那点值钱的摆设她都摆了出来,不仅是她自己的卧室连她平日所呆的客厅都有摆。贾府如今不比往日没有那么多奴仆看着,这样大咧咧的放着不被贪心的赵姨娘顺走才是怪事。
贾母得知这一切的时候直接给气病了,年纪大了,本就该知天命,她却还在身体不大好的时候情绪过于激动。因此这一病不起,拖延了几日后便一命呜呼。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巧的是,贾母这去世的日子刚好就是嫁给贾宝玉的史湘云的生日。从史湘云嫁过来贾府就遭灾,而这贾母偏偏又在她生辰的日子过世,这本该是一件巧合,却成为了王夫人发泄怒火的最好理由。她已经受够这种日子了,这简直要将她逼疯。因此王夫人在贾母过世下葬当天,将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了史湘云身上,说她是扫把星。可怜平日里开朗的女孩,被王夫人骂的抬不起头来,险些一根绳子自尽。却被贾宝玉拦住了。
而后,贾宝玉就突然变了性子,开始发奋读书,并且和小他好几岁的侄子贾兰一起来到这考场,这才有了王仁见到这两人的一幕。
王仁挥手让前面的人快走,贾兰注意到……
【正文·续】
王仁挥手让前面的人快走,贾兰注意到王仁眉头中的不耐,立刻收拾自己的东西,快步往考场里走。难得看到了一向很崇拜的人,他便想要和自己的小叔叔一起分享,只是贾宝玉仍旧目光有些呆滞,像是木头人似得往里走,贾兰便只好讪讪住嘴。
门口坐着的王仁面无表情的盯着过往的考生,心里还想着刚才看到的贾宝玉,趁着检查的时候他稍微观察了一下贾宝玉的面相,本来是想看看他有没有踏入仕途的可能,却在他的面相上看到了佛缘。
考完后,无论是中还是不中他都是要去出家的。出家人讲究一切皆空,了却因果。贾宝玉这次来科举,想必就是要了贾政的心愿,彻底斩断和贾家的缘分吧。想到这里王仁无奈叹气,想这么多做什么,又不关他的事。
检查完所有的考生,王仁让门口的衙役将大门紧闭,还落了锁。在考完之前,无论是考生还是考官,都不准离开这里。
【正文·续】over
贾府的剧情这才彻底结束哟~~
☆、第99章
【正文·始】
会试进行了整整十天,从第一天迎接考生,到最后一天收卷结束考试,而王仁也被憋在考场里闷了整整十天,那烦躁的表情看起来竟然比考生们还要崩溃。
考试的时候环境恶劣,很多考生身体不好再加上压力过大一时昏厥都是有的。为避免出了人命,王仁很贴心的来回巡视,只要看见晕倒喊不起来的,直接让人带出考场送走。这次不过还有下次,但是一旦丢了小命,这辈子就此结束了。
考完试后考生可以回家等着放榜,但是身为监考官的王仁却还没能轻松一下,或许该说他真正辛苦的地方这就要来到了,那就是……阅卷。
大清每年报名科举的人数以万计,就算一层层刷下来,可三年一次的会试仍旧能收到来自全国上千个考生。而每一个考生要交上去三份试卷,人数少的时候是三千份,考生人数若是多了……上万份试卷也是有的。
幸运的是,监考官是不用判卷子的,他只需要将批阅过的卷子看一遍检查无误即可……
是的,只要看一遍。全部,看一遍。
……
是的,只要看一遍。全部,看一遍。
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都由不同人完成,但是作为主副考官,每一项都要仔细盯着才行。阅卷这种重大的事情自然也需要检查清楚才行,避免哪个阅卷官太过偏向自己喜好而批阅。
简直要疯有没有!
尤其是主考官的年纪大了,灯光一昏暗就看不清字,因此主考官只在白天工作,太阳一下山他就立马休息。但是王仁则需要没日没夜的阅卷检查。放榜是有日子的,他必须要督促着众人在放榜之前把卷子披阅好,将榜填写好。
而每一届录取的进士人数也完全不同,基本上都是一两百人,至于具体人数,若皇帝没有要求那便要考官自己揣摩多少合适。主考官也许是看着自己年纪大了,就要退休了,这种事也懒得去插手,便要王仁自己定,说多少便多少,反正这个数字多十几人少十几人也没什么差。
王仁算了算,以总人数和现在考卷的整体水平来看,定下了一百二十个的数字。当然若是优秀的人才多了,便加几个,若是不足,少几个也可。
光是排榜就花费了十几个阅卷官三天的时间,在放榜的前两日,这榜单才堪堪拟出来。王仁拿到名单,草草的看了一眼。然后赫然发现贾宝玉和贾兰的名字都在其列,只是名单上贾兰的名字更加靠前,在前三十内。而贾宝玉的名字则在后三十名内,堪堪入榜。
王仁见没什么问题便交给了主考官,主考官草草一看也无异议,次日便给皇帝过目。康熙对这名单里有谁完全不在意,他只是看了一眼入榜的进士数目,在看到尾页上也人数136人的时候稍微顿了一下,开口问道:“爱卿,人数是不是太少了呢?”
不够砍的是不是?
也许是最近被拉下去的官员太多,王仁心里便冒出了这么个想法。主考官迈步出来开口道:“陛下,这是老臣和王大人协商得来的数目。”
康熙看向王仁。
王仁也走了出来,对康熙行礼道:“陛下,此次参考的考生本就不多,不过一千九百八十二人。而这近两千人在这九日中就昏倒抬下去一百零三人,剩下的考生也都良莠不齐,大多是擅长歌词诗赋,于治国上无才能。陛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恕臣直言,若外敌来犯,诗词歌赋可能退敌?真天灾,诗词歌赋可能解决?若遇上陛下忧心之事,诗词歌赋可能为您分忧?”
朝堂上一片寂静,片刻后康熙嘴角带笑道:“为贤说的对。这诗词歌赋在空闲时间抒发情怀就也罢了,但在这朝堂上,诗词歌赋没有任何用处。”康熙将名单递给李玉,由李玉又交给了主考官手里。
“今日便贴榜去吧。”康熙道,“四月九日,让诸位贡士来朝参加殿试。”说完就站起身离去。随着身边太监的一声呼喊,今日便退朝。
王仁随着众位大臣出了朝堂,便直接往家中走,回到家的时候便喊乌梅:“给我准备热水,我要洗澡!睡觉!”
在贡院里监考十天,吃的基本上都是馒头加醋溜黄瓜,晚上睡的迟白天起的早,睡觉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去洗澡,整个人从里到外透着酸味。
“乌梅?”喊了一声竟然没有见到乌梅回应,王仁左右看了看,一个穿着浅蓝色衣服的女孩立刻小步跑了过来,低声道:“乌梅去四福晋那里了。”
王仁迷糊了一会,然后才反应过来,肯定是四福晋又想那丫头了。最近四福晋身子骨不太好,有些体弱。王仁见过她一次顺便看了她的面相,是个短命的,算算日子就在这两年。想到此王仁也不理会,让那丫鬟去给烧水,自己便往屋子里走。
才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砸椅子的声音,自己弟弟的怒吼声以及……罢了,不提。
那个弘时,明明是四爷推到十三那边去的,仗着自己家和十三家挨着,没事总往这里跑。好在小皇孙身边有人盯着,倒也不怕丢了。王仁打了个哈欠,让丫鬟不要烧水了,直接扭头往门外走,要去十三家。
“大哥!”身后传来弟弟的呼喊声。
王仁回头看,弟弟正将弘时抱在怀里另一只手紧紧的捂住小孩的嘴,紧张的看着王仁:“我们是不是太吵了?”
“没事。”王仁挥手道,“我刚好找十三有点事,你就……先陪弘时玩吧。”这两个孩子年龄差的也不是很大,玩起来也挺好的。便打算让他们继续培养感情,他去十三那里睡和十三培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