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尽星河作者:鼎鼎当当
一百七十五节盯着他去
雨,像银色的亮线,交织成片轻柔水幕,点亮了春花。桃李争妍斗艳,像是起舞的二八姑娘,手和脚点、点地伸展,鸟雀开始跳上枝头,房檐,墙头和午后草垛,吱吱喳喳呼唤个不停,虽然天地还没有换上新装,但枝头缀着的几个黄色金芽,透露出点新生命萌动的希望。
春耕在即,往年zhègè时候,立春开始,jiùshì迎春祈祷丰收的庆典,紧接着,就已经开始了农忙。官府,县上官衙,无论好官孬官,都要忙着出门劝耕农桑,东边乡里捉个锣鼓,西边乡邻讲些桑麻,见着闲田询问二,督促乡里补,见着青苗让人爱护。
农业为国家之本。
吃饭是天下第要务。
有着数千年耕作传统的靖康,焚香祀奠皇天厚土,那是绝不可以不恭敬,不诚心,忘记播种,忘记松土,忘记施肥。
雨还没停,农忙就开始了。
春雨下,李虎带着个斗篷,在田间,名后生跟他起试耕牛,两人将犁把拔住,由着牛往前拽,低头看犁痕拉出来的深浅。地长,来回几趟下来,眼看到了中午,雨停了,地头的人越来越,位请来的东夏农官在堆农民佃户面前,扎捣矛,看小雨沁下深,嘴里传授着那些普通农民不易总结的规律:“秋耕深,春耕浅……”
为什么秋耕要深呢?秋耕要过寒冬,时日长。
李虎回来趟,jìxù套着牛往前犁地,挂了耳朵,自己也念念有词:“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饼厚,饼厚,深了。”
这两年三熟和年熟的边界地带,春耕占了小半,而北平原虽然靠北,除了要种豆类和些特定的作物,几乎都是秋耕,但凡误了秋耕的,来年春上播种,都称呼说是补种,年熟和两年三熟,产出自是大不相同,差距下就拉大了。而且两边的麦,连种子都是不样。
大麦就得春上种。
夏麦却可以秋天种。
大伙原本都觉得东夏是游牧人的国家,听东夏人反过来给他们讲耕作,都有种针扎样的感觉。
但机会难得,天地间都是农民,种地却是最低贱的活。
除了村头场面讨论几句,家里父子相传,很少有士大夫来到地头细细深究,有些人种了辈子地,地种得好,却说不出来,传授不出来,人死了,儿孙就把地种得不像样子了。说东家请了人来传授种地,雇农嘀咕着种地谁不会,但当众传授农学,对于农民来说,亦是来之不易的个机会,个个都是屏息凝视。
东夏人也确实讲究。
春耕如翻饼,靖康也有类似的歌谣。
但zhègè饼厚,尺度不,靖康少年间,纯粹靠感觉,唯有东夏人,捣熵测温,非要定个厚度。
他们要求植株密度,要求坡沟,会定期浇水,施肥,不靠老天爷,也不完全靠老农民的眼力劲。
李虎本来定好要去保郡的,却想参与春耕,硬磨蹭来磨蹭去,要蹭到春耕之后。
李财捧着袖子,在田对面大路上看着。他看着,方海和李鸳鸯也看着。
方海和李鸳鸯现在以李财马首是瞻,李虎耕田,他们也不能闲着,在田里扎了上午,这会儿才得会空,闲下来,个劲纳闷:“这种个地。他瘾咋这么大呢?不是团犁子jiùshì团泥巴。好玩不成?”
李财轻声说:“他爹打小教的。我就知道他爹带着他去自家农庄,父子就在那儿说,这土地上长出粮食,能养活众生,想想神奇呀,知道为什么地上能够长出来粮食和草吗,知道为啥有的地啥都长不出来呢。阿虎去高显上学,那个叛贼熊老师年年给他爹说,说李虎不好好读书,慌着种地。”
杨燕燕挑着个挑子来送茶,大老远晃来晃去。
李鸳鸯扭脸看到,就忍不住了,压着声音,从牙缝里头挤出来话:“他俩非要来出你耕地我送水。老叔公。你说这咋办呀?你说将来要是让人知道,那些敌国敌人不笑死?他爹那边儿都跟着脸面受损。”
李财又是句:“他爹让的。我敢劝?”
杨燕燕jīngguò他身边,清脆脆喊了声“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