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奕心中有些好笑,心里却有浓浓的暖意,只怕也只有自己才会让这个意志如钢铁一般的男人轻易落泪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从他的目光里,司马奕知道自己一直想隐瞒的事情终于还是被人知晓了。
他并不怪李记,在帝王权威的面前,一切的背叛都是无可奈何。
朱元璋也没想到自己的软弱竟然会被当面看到,不过这种尴尬很快就被扔在脑后了,若非是李记亲口笃定的告诉他,他真的没想到太子生病的原因竟然是中了毒,而这种古怪的毒物一时半会还找不到解毒的办法,只能让他留在太子的体内,不断侵蚀他的生机。
他已经暗中派人查询幕后主使,倘若让他知道是谁在背后暗害太子,他定然要诛他十族,朱元璋的眼里戾气翻涌。
“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朕?”
“儿臣想着父皇政务繁忙,这些事情自己处理就好,说了也只能让您为儿臣担忧”
“不懂事,什么政务还能比儿子更重要”
朱元璋语气分明透着不悦,可是却不舍得罚司马奕,他暗自责怪自己平常关心太少,若非是自己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他还不知道到要被瞒多久,如若真是如此,他定是会后悔半辈子的。
“以后啊,你就好好听太医的话,调养好身体,政务就交给父皇处理吧……怎么了?”
朱元璋看着司马奕一脸犹豫的样子,关心问道。
“儿臣身体如此之差,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恢复,怕是很难帮到父皇了,不如请父皇重新册立一个太子,儿臣也会好好辅佐他”
司马奕以退为进的试探道。
“胡说,只要你在一日,你就是我大明当之无愧的太子,谁敢多言!”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想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就让他分外不悦,太子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那些给他下毒的人就是为了等这一天,他是绝对不会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得逞的。
“你安心养着病,这太子之位永远是你的”
司马奕不禁感叹,这几世的父亲待他都是真心真意的,显得自己反倒有些虚假了。
“多谢父皇,不过为了稳定群臣的心,不妨设立太孙之位,您看如何?”
“皇太孙吗?”
朱元璋眼里划过一道深思,如今太子身体不适,短时间可以瞒过一些人,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会让有心人注意到,所以设立皇太孙,也是为东宫增添砝码的事,也有益于稳定人心,只不过这也意味着下一任的皇权继承者必然出自东宫,看着躺在床上一脸苍白的司马奕,朱元璋叹了一口气心中做了决定。
“既然这样,那就册立允炆吧……”
他是最喜欢这个孙子的,性情纯孝,人也聪明伶俐,和太子的性情最为相似,这皇太孙的身份必然要嫡子才行,所以他思来想去,还是允炆最为合适。
“儿臣有不同的看法,允炆固然不错,但是性情过于温和了,只怕辖制不住朝廷上的老人,不妥,不妥……”
朱元璋虽是心中不悦,但是心里却是有些同意这番话的。
“那你到说说,谁人合适?”
“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册立皇太孙关系到国本,父皇不妨多看一看再做决定”
“不错,你说的有理”
朱元璋赞同的点点头,看着司马奕叹了口气,若太子的身体康健就无需如此了。
李记每隔三日就会去东宫问诊。
“你是说这段日子孤体内的毒一直在累积?”
司马奕的脸色有些古怪,带着几分的不可置信。
“回禀殿下,确实如此,所以您的病情才不断反覆”
李记也有些意外,太子对东宫的掌控一向严密,更何况出了投毒之事以后,上下都彻查了一遍,这毒源到底隐藏在何处?
“这不可能?!!!”
孟公公很是激动,每天的膳食都是他亲自接手的,贴身伺候的都是最忠心的老人,根本不会给人有下毒的空间,现在他眼皮底下又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让他难以接受。
“殿下,不妨先去侧殿住一段日子如何?”
李记如此建议,找不到下毒的人和方式,就意味着太子殿下时时刻刻处在危险的状况之中,只是他心中却有些疑惑,既然那暗中下毒的人能轻易接触到殿下,想要毒死太子殿下就不是难事,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坚持每次给太子下微量的□□呢?
李记将心中的疑惑告诉司马奕,他只是看病的太医,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好了。
李记退下之后,司马奕吩咐孟公公将殿里所有的衣物和香料都送去销毁,连每天睡的床榻都换了新的,殿里的所有物品都替换走。
站在焕然一新的大殿里,司马奕的心情却丝毫放松,现在的情况是如今敌人步步紧逼,敌暗我明,他时时刻刻处在危险的情况。更何况,他身上的毒不能再拖延了,李记告诉他,这毒的配置异常的复杂,他很难在极短的时间里配出解药,如今他的情况还在不断的恶化,他必须得马上找到下毒的人,拿到解药。
提到下毒的人,司马奕就是一阵头痛,他那几个庶出的弟兄个个心思不浅,在各自的封地里作威作福,他实在想不到究竟谁才是对他下手的人,不过司马奕更倾向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更何况这位还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永乐帝,他会出手的可能性最大,而且能悄无声息在东宫安插眼线,他相信也只有这位能做到。
洪武二十五年冬
马上就要到一年的年尾,一个月前,朱元璋就颁下圣旨,召集诸王回京祭祖,自诸王就藩以后,这样的盛事就越来越少了,一来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来未必不是为了防止诸王起野心。朱元璋此次颁旨,出了想念诸王之外,想要借此机会暗查下毒者的心思也只有司马奕才明白了,司马奕暗道,看来朱元璋也对这些儿子们起了疑心,无论结果如何,对他来说都算的上一件好事。
为御侮防患,朱元璋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而这些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司马奕在各地的暗探发来消息,有些藩地的情况已经很糟了,到了只知藩王而不知帝王的地步,不臣之心已经昭然可揭。更有甚者鱼肉百姓,穷兵黩武,搞得封地里一片乌烟瘴气,民愤四起,即便是将来他能收回这些地方,只怕也不好处理了。
明朝新建,许多百姓尚未归心,留恋前朝,所以诸王如此作为,实在是司马奕担心不已,倘若他的身体支持不下去,以后的继承者也很难辖制住这些桀骜不驯的藩王,曾经的历史只怕又会重演。
原身自然也看到了分封诸王的弊端,几次上奏请求朱元璋撤藩,但都被打了回来,圣心已决,原身到最后也是有心无力了,只能任由诸王做大。朱元璋自登位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何到最后偏偏留下一个烂摊子下来。
此番诸王进京,他一定要想办法在事情变得更糟糕以前解决这件事情。
诸王陆陆续续赶到,这几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雪,街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新春的喜庆在这一刻弥漫在整个南京城里。
燕王是最后一个到的,比起其他藩王的大队人马,他们一行人却是轻车出行,只带了几十个护卫的侍卫,朱棣此行带着他的嫡妃徐氏和他们的嫡子女们。
司马奕收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行宫里住下了,他不得不感叹这其中燕王朱棣果然是个聪明人。入京带着大队人马,可见是对朱元璋的不信任,再加上朱元璋此人最是看重嫡庶,显然这位燕王非常了解他的父亲。
朱元璋这几天很高兴,即使有老臣在朝堂上顶撞他也不生气,每天连饭都多吃了一碗,自从把几个孩子都分出去以后,他就很难再见上人了,所以这次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将他们召回来,再看到他们的时候,他的心里也只剩下了愉悦了。
年轻的时候,孩子多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除了一个嫡长子能够让他稍稍看重以外,他每天忙着打江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不多,但是等到他年纪大了,他就愈发喜欢这种儿孙满堂的感觉,可是偏偏他却不能这么做了。
孩子长大了,心思就多了,人心也就复杂了。朱元璋认为前朝之所以覆灭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早早的立下太子,所以他建国以后,就直接立下太子以安人心,将诸子都分封出去拱卫皇室,为的就是避免夺嫡之争。至于那些在封地里作威作福的王爷,朱元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说人心有偏爱,但到底都是亲生的孩子,年少就藩,朱元璋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所以即便太子多次上表要撤藩,他都没有同意,只要他们没有反心,在他闭眼之前,他就得护着他们,这也是一个作为父亲的帝王最后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了吧。
朱允熥第一次见到朱棣的时候还有些认不出来,这个略略有些发福的男人就是他的四叔吗?
燕王朱棣洪武三年受封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一晃也就这么多年了,他上一次见他还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久到所有的印象开始变得模糊。
“你是?”
正准备去向朱元璋请安的朱棣迎面就撞了一个半大的少年,穿着一身皇子的装束,可是他却没有什么印象,他不记得有个这么大的弟弟,更没有见过这般年纪的侄子。
“拜见四叔,我是朱允熥,前太子妃的嫡次子”
朱允熥淡淡的笑了,眼神里没有半分恼意,气度从容。
“好小子,原来你长这么大了,这么多年不见,四叔的年纪大了,记性也差了”
朱棣瞬间露出熟稔的笑容,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让人很难生出恶感。
不得不说他心里还是很惊讶的,要知道他上一次见他还是很多年以前了,站在角落里畏畏缩缩的,也很瘦弱,看不出一点皇家子弟的样子,没想到真是人长大了,他差点都认不出来。要知道这孩子一直不受太子宠爱,虽然是嫡子,但是出身尴尬,何况东宫一直有一个很受父皇宠爱的孙子,所以他能长成这样的人才相貌还是很让他欣喜的,抛却了其他的东西,他算得上是他的叔父呢!
“你这是……”
“刚从学堂下课,正准备回寝殿”
“既然这样,那不着急,来,陪着四叔说说话”
朱棣瞬间改变了想去请安的心思,比起请安,他反倒是对这个少年有更多的兴趣,他的直觉告诉他,或许从这个少年的嘴里,能知道不少他想要知道的事情。
朱允熥欣然应允,这才不枉他在这里等了许久就为了一次意外的碰面,父王说此人心思深沉,野心勃勃,所以派他来接近这位四叔,他很开心的答应下来,他知道这就是父王给他的机会,而且对于这位在父王嘴里不好对付的王叔,他也很有兴趣呢。
随着诸王的入驻,南京城里瞬间就热闹了起来,皇宫里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新春的喜意开始在各宫出现,而在各式的热闹背后,各种试探和较量也在徐徐展开……
☆、第34章懿文太子朱标
吕氏遣走了殿里所有伺候的太监宫女,沉默了良久,元芜静静地守在一边,她知道自家主子现在的心情并不那么美妙。
突然,吕氏抬起手臂,挥手将桌上刚刚沏好的热茶翻倒在地上,地上的水渍蔓延了一地,升起丝丝的雾气,茶壶碎裂的声音不近不远的传到了站在门外守着的太监宫女耳里,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幸好他们站在殿外,不需要当主子们的出气筒。
虽然说整个东宫上下都在传说这位太子妃娘娘生性和善,宽待下人,但是真正的情况他们这些在吕氏身边伺候多年的老人才知道这位太子妃是不是真如别人所说的那样。
“娘娘,您冷静一些,仔细您的手”
元芜神情紧张,赶紧蹲下身子查看吕氏有没有受伤,等到发现吕氏只是袖口的边缘沾了些水渍才放松下来。
吕氏僵硬着身子随着她折腾,她现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另一件事情上。
“殿下竟然带了那个孽种去给陛下请安,你让本宫怎么冷静?”
吕氏朝着元芜吼道,她的表情激动,目眦欲裂,身体控制不住的颤抖,原本柔和的嗓音也因为心情激动而变得有些刺耳。
“娘娘——您小声着点”
元芜急切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害怕,娘娘怎么能称呼三殿下为孽种呢,这若是让别人听见了……
“这可是在宫里,小心隔墙有耳啊!”
元芜压低了声音,无论娘娘怎么生气,都不应该给别人捉住把柄的机会才是,虽然说在殿里伺候的都是心腹,但保不齐别人有什么手段,还有站在门口的那些人她稍后也要去警告一番。
吕氏看了一眼着急的元芜,然后平静的坐了下来,恢复了以往雍容大度的太子妃形象,丝毫看不出刚才歇斯底里市井妇人的模样,嘴角甚至还带着淡淡的笑意,只是从那双凤眼里透出来的幽幽冷光让元芜突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好了,本宫已经没事了,你也出去吧”
吕氏开口吩咐道。
“可是娘娘……”
元芜一脸担心的看着吕氏,她看起来真不像没事的样子。
“出去!”
吕氏秀美的脸上似乎染上了一层薄霜。
元芜低下头,最后听命的离开了大殿里。
整个宫殿里就只剩了吕氏一人,精致奢华的摆设似乎也缓解不了她心里浓浓的寂寥,她从椅子上坐起来,一个人在偌大的宫殿里打转,裙摆随着她的脚步在地上拖曳着……
吕氏是万万没想到那个孽种还有翻盘的机会,殿下竟然带着他去请安,就意味着殿下开始看重那孩子了,这么多年以来,殿下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多余的事情,她差一点都认为他已经快遗忘那个孩子了,为什么现在事情却发展成这样?!
尽管知道无论是殿下还是陛下,更看重她的炆儿,可是她不敢赌,万一殿下糊涂了怎么办?她甚至忍不住猜想这么多年殿下对那孩子的忽视是不是有意而为之,而她的炆儿只是明晃晃的靶子,一想到会有这样的可能,吕氏心一寒,巨大的恐慌在心底蔓延,不行,这种事绝对不能发生。
看到那个孩子,她就想起了死了多年的常氏,不行,她不要再活在她的阴影下面,她不要再想着缠着她,她绝对不会让那个孽种伤害到她的炆儿的。
洪武四年,那是她进宫的那一年,被一顶小小的轿子从侧门送进了东宫里,没有凤冠霞帔,没有亲友的祝福,她成了当今太子的良娣,同她一道进宫的,还有几个大臣的女儿。
太子性情温和识礼,如清风朗月一般的人,更何况还身份尊贵,她一腔的女儿心思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当时她的身份是同一批人里最高的,所以份位也是最高的,她知情识趣,容貌娇好,所以太子殿下很宠爱她,知道后来太子妃的入宫……
陛下是注重嫡庶的人,所以殿下对常氏也非常看重,甚至在她尚未生下嫡长子之前给后宫送来避子汤,为的就是确保长子是出在太子妃名下的。
那时候她是多么嫉妒那个女人啊,同样出身名门,为什么常氏为正,她却只能为妾,她穿不了娘亲早早为她准备的鲜红嫁衣,更不能名正言顺地站在太子殿下的身边,连为心爱的男人生孩子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她真的很不甘心……
后来,皇长孙出世,加恩天下,东宫里一片喜气洋洋,连着几日放了烟火庆祝,而她看着漫天的炫亮,一夜未成眠。有了皇长孙,太子妃常氏的地位稳固了,太子更是高兴,两人的感情愈发好了,可是他来后宫的日子也愈发的少了。
他不来,即使吃着最美味的珍馐,穿着最华丽的裙衫也没有意义了,不过她还是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等他,因为她知道自己总会有机会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
吕氏走到梳妆镜前,将镜台前的檀香木盒打开了,里面放置的正好就是九尾凤簪,流光溢彩不可方物。
那个机会她等到了,所以今天她才能住在这个尊贵的宫殿里,取代了那个女人的一切,既然当年她可以做到,现在她也可以,没有人可以抢走属于她孩子的一切。
“早知道当年就不应该心软那么一次的”
吕氏面无异色,只是语气里带着淡淡的遗憾。
“不过现在也不晚,呵呵呵呵………”
低低的笑声在空荡的大殿里响起,守在门外的太监宫女早早就被元芜带离开了。
“陛下,太子来给您请安了?”
“快宣!”
朱元璋赶紧放下了手中的笔,眉眼里都带着几分慈爱的笑意。
司马奕带着两个小家伙走了进来,朱元璋也赶紧离开了座位,把正准备要给他行礼的司马奕按在了铺着厚厚垫子的座椅上,但是另外两个小家伙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规规矩矩地行完了礼才站起来,站在一边老老实实的听着两人讲话。
“你身体还没好,就不必总是来向朕请安了”
“儿臣知道父皇体恤,不过这不过是做儿子的一番孝心,儿臣想趁着还能走动的时候多来看看父皇,不好吗?”
“还是你最有孝心了”
朱元璋一脸感慨,不知想到什么叹了一口气,脸色也有些难看了。
司马奕聪明的选择不插话,他知道朱元璋定是恼怒前几天在南京城里闹事的几个王爷,天子脚下还不知收敛,强抢民女也敢做的明目张胆,朱元璋知道以后,下令狠狠的教训了几个王爷,不过现在看来这气还没有消。司马奕也不敢多说什么,万一被人误会是挑拨就不好了,所以他只是静静等着朱元璋回过神来。
朱元璋自然也不会和大儿子讨论小儿子们有哪些不好,他很自然的将目光落在边上一直保持沉默状态的两个小皇孙身上。
“你是……小三吧?”
朱元璋的语气有些犹豫,上下打量着朱允熥,适时的露出几份茫然,记忆在脑海里回溯。
其实朱允熥再如何不受宠,但是作为皇孙,每年的家宴上他都会出席,不过那时候朱元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他喜欢的皇子皇孙上,对于他不喜欢的人自然印象就不深了。
“回皇祖父,我是……小三”
朱允熥从司马奕身后站了出来,眼里一闪即逝的失落在抬头的瞬间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虽然早就有了猜测,但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失落,不过他到底是在后宫独自挣扎求存的孩子,即使他这样的年纪还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但是最基本的隐藏情绪的能力还是有的,少年人眼里透着单纯的濡慕,是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的,不过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位见惯世事浮沉的开国帝王。
“没想到一转眼你也这么大了”
朱元璋发出了对岁月迟暮的感慨,再英明的君主,也和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喜欢新生,厌恶死亡。
几句不咸不淡的问答之后,朱元璋就看向了另一边的朱允炆,而这时候,他的眼里才带了真切的喜悦和宠溺。
“皇爷爷好~”
少年人清亮的嗓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讨好,这种自然而然的亲昵油然而生,而那声皇爷爷自然也将他和其他的皇孙区别开来。
“好!好!都好!”
朱元璋眉开眼笑,显然看见自己喜欢的皇孙他很高兴,和刚刚同朱允熥谈话时候淡淡的表情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
看见朱元璋笑了,朱允炆心里刚刚那点小小的纠结也不在了,从小到大,父王从来都只看重他的,可是这段日子以来他明显感觉到父亲态度的变化,虽然不改从前对他的看重,但是却对从前毫无存在感的三弟也重视起来了,让他产生了一种父亲马上就要被抢走的恐慌感,而且今天也坚决要带三弟一同来请安。
看到皇爷爷最先和三弟说话,他是真的担心最疼他的皇爷爷也会被人抢走,所以才故意对皇爷爷撒娇,不过事情过了以后,他又觉得自己异常惭愧,觉得自己太小心眼了,自己身为兄长,理应谦让弟弟的,而且三弟从小也过得不好,朱允炆有点心乱了。
“听太傅说你这几日在书房里念书念的不错,做的好!真不愧是老朱家的孩子,真给皇爷爷长脸,说,你要什么,皇爷爷都赏给你!”
朱元璋大手一挥,显得特别的豪放大气,逗得在场的人皆是笑了起来。
“孙儿喜欢念书,所以孙儿不要赏赐,孙儿只想要皇爷爷健康长寿,万寿无疆!”
“嗯,皇爷爷一定健健康康的,看着你成亲生子,好不好”
粗砺的掌心落在朱允炆的头上,朱元璋此刻的心情真的很好。
朱允熥站在一边看着这两爷孙亲昵,脸上没有露出半点异色,似乎并不为此感到失落,司马奕伸手拍了拍朱允熥的手背以示安慰,朱允熥略显惊讶的看向司马奕,眼眶微微的有些润泽。
朱允炆此时正背对着司马奕,所以他根本没有看到这一幕,朱元璋却恰好看到了这一幕,眼神一闪继续和朱允炆说话。
等到朱允炆和朱允熥二人离开以后,房间里就只剩下朱元璋父子二人,此时二人间的气氛已经由温馨变得严肃起来。
“你今天带那孩子来见朕是什么意思?”
“父皇不是已经猜到了吗?”
面对着朱元璋质问的语气,司马奕显得很镇定,时不时清咳一下刷刷朱元璋的同情度。
“正是因为朕猜到了,才不敢相信”
看见司马奕如今的样子,朱元璋真是有气也撒不出来,只能自己硬憋着,对这个儿子还真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朕以为当初你不肯同意立允炆为太孙,是因为觉得他年龄尚小未定性的原因,可是你今天把那个孩子带过来之后,朕就明白了你的心意,不过朕是不会同意的”
朱元璋的态度很坚决,司马奕也不失望,今天带朱允熥过来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也让朱元璋明白他还有这个嫡孙,有了这层考虑,之后朱元璋定然也会对朱允熥多些关注,他相信这个儿子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父皇爱护允炆的心意儿臣懂,不过父皇您自己心里也清楚允炆他不适合做一个帝王,他也不喜欢朝堂上勾心斗角的事,这个位置他承担的起吗?与其如此,不如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爱他的方式”
如今藩王做大,地方不平,如朱允炆一般的性子,只适合做一个太平帝王,这个王朝需要的却是一个能够开疆拓土的帝王,这是历史告诉他的答案,也是他真正看到的。
朱元璋的态度有些动摇,却隐隐的觉得有些不甘心,对于自己最喜欢的孙子,他自然想给他最好的,在他看来,最好的莫过于这个皇位,这无边的权势,可是今天他的太子告诉他,这个位置没有想象中的好,他对那个孩子的期待是错误的,这无疑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既然你这么说,难道你认为那个孩子就适合吗?”
朱元璋逼问道,对那个克母克兄的孩子他实在喜欢不起来。
第10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