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之庶子贾琮作者:契丹皇后
第5节
贾母是个聪明人,在没有成为老太君之前,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顺势而为,颇有见风使舵的本事。而自打丈夫去世,她成为荣国府第一人之后,便再无顾忌。这么多年顺风顺水的走过来,不免失了警惕,才会有如今的一时失意。
但聪明人永远都是聪明人,即便偶尔走错了路,也不会一直固执下去。因此贾珍本来想象中的打一场口水横飞的硬仗的情境,并没有发生。
贾母由丫鬟们搀扶着下了轿子,贾珍、尤氏、贾蓉、秦氏等人已接了出来。不几步,便是宁国府正堂。早有几个人打起毡帘,大家进入房中。此时屋中已有各房老人坐在两边了,众人三五个围成一群,各自窃窃私语。见贾母走进来,立时都不再做声。
贾珍见此,笑道:“老太太请坐。”说着,将贾母请到尤氏下手的位子上,又对下人们道:“快上茶。”转身对贾母笑道:“知道老太太不吃六安茶,这是进上的老君眉,老太太尝尝我们府里的茶怎么样,若是觉得还过得去,就叫丫鬟们带些回去尝尝。”
贾母见贾珍安排的位子,胸口一闷。自己这个诰命本来是和尤氏一样的,不过因着年纪辈分,才排在尤氏前头。也是尤氏不是原配,不过和邢夫人一样是个填房,若是珍哥儿的先太太,按着族长夫人的名头来算,只怕还要排到自己头上去。
贾母因着这个,看贾珍先妻很不顺眼,待到后来他娶了小门小户的尤氏,才有所好转。偏如今贾母被降了品级,无论礼法人情,都没有再叫贾母坐上位的理。
只是贾母是个年老持重的,心中再怎么憋闷,面上却不显。只笑道:“珍哥儿有了好东西,我自是要尝尝的。”低头慢悠悠的品了一口,又问道:“用的是什么水?”
贾珍笑道:“我哪里懂得这个,原是用了旧年梅花上的雪水,偏琮哥儿知道了,说这个不好。又送了我两坛子从南边运过来的武夷泉心水,道是特意托人从福州那边捎来的。我一尝,果然比我那个强上许多,便连忙来给老太太献宝了。”
贾母点头笑笑,道:“琮哥儿是个雅人,哪里是你们比得起的。他老子娘也宠他,别说是运两坛子泉水泡茶,就是为了他将养性子,从南边时不时的运些花草树木,也都是极为平常的。你别看他小,要说到这些雅事,可是咱们几家中的头一份,便是宝玉,也不及他明白三分。”
贾珍骤然听老太太这么说话,心中一哆嗦,浑身鸡皮疙瘩。自打琮哥儿出生到现在,老太太何时夸过一句?更别说是如今这般比宝玉了。自己今天扯出琮儿,本来是想借机发挥的,没想到叫老太太堵了回去。得意了大半辈子的老太太,如今竟然违心赏识一个她本来看不上的小辈,这份功力,可谓难得。
贾珍听见这话心中一愣,这般想着,却见尤氏接话道:“我虽不大明白,却也知道这配老君眉的水,要甘而洁、活而鲜。琮哥儿难得有这么心思,大老远的弄这个,反倒显得我们都是大俗的了。要我说,还是老太太有本事,会调理人。我是没有个女儿,但凡有一个,也得求了老太太抱去调教呢。自己省心省力不说,日后被老太太养成了天仙似的,也显得我生的好。”
尤氏这番话,说的众人满堂皆笑。贾珍见气氛不错,也跟着附和。
却不想贾母下一句话,叫他楞了半晌。贾母见尤氏此言,慈善的笑道:“这是什么难事呢,你虽没有个好女儿,却有一个好妹妹呢。我瞧四丫头不错,你若舍得,不如叫她和我一起住去。”
尤氏欢喜道:“果然老祖宗最是慈善的,我那小姑子,平日里也忒喜静了些,要是有福气跟着老太太,我也便放心了。”
贾珍见此,急忙道:“你急什么,老爷还没发话呢,你就这么定下来了。待我十五给老爷请安时,问过老爷再做打算。”又道:“若是妹妹真有福气,日后还得劳烦老太太了。”
贾母满意的笑了笑,点头应下。珍哥儿虽是族长,不过却太嫩了些。想帮着老大跟自己斗,也得看看斤两。
贾珍说请示老爷等语,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平白拖延时间。且不说贾敬自去修道后,万事不理。便是他但凡管一些,也不会拦着。惜春眼看年纪一天天的大了起来,也该学一些女红教养了。虽有长嫂尤氏,可尤氏自己也是个半瓶子晃的,如何教的了宁国府嫡出的小姐?
贾珍见尤氏和贾母三言两语的将自己妹妹扣去,做了人质,心中火起。也不再客气,直截了当道:“今日叫众位来,是有一件大事。如早下朝后,万岁爷单独招我面圣。”说着这话,贾珍向皇宫方向拱了拱手,以示敬畏。
接着道:“万岁爷吩咐的,是西府的事。想必大家也听说了,如今闹得实在不像,竟然惊扰了圣上,本是我监管不力,罪该万死。只是如今之计,还是要商议一下此事该如何了结。”
贾珍话音一落,因着贾母素日里的余威,无人敢说话。还是贾代儒见此,心中不平,颤颤巍巍的道:“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从走水之事查起!又不是天干物燥的气候,也不是晚上没有人点灯燃蜡,平白无故的,怎么会走水?若是意外,是谁造成的意外,哪里疏忽了,该谁负责。若不是意外,这事情便大了,有道是杀人放火、杀人放火,故意放火可是大罪!”
贾代儒声音刚落,旁支一个叫贾现的开口道:“六爷爷急什么,正经的受害人还没伸冤呢,您老不过烧了点破书废纸,就值得这样儿?六爷爷若是嚼头不够,我倒是还能借您一点子,别大惊小怪的叫人小瞧了去。”
贾现本是贾家一旁系,其父与贾代儒是一辈的,却是庶出。到了贾现这儿,就更远了一层。本来这种场合是不够资格出席的,但奈何人家有些小聪明,前些年赚了些小钱,买卖做到南洋去了。因此放在族中有了一席之地。
贾现属于暴发户中比较没有人品的那种,早就糟了天怒人怨。因此他刚说完,便有一人唾道:“呸!这话也是你能说的?也不照照镜子瞧瞧自己的模样,不过是一个商贾,什么牌位上的奴几,也敢在六爷爷面前装大。你粗鄙不堪,没读过几年书,只当是几本破书烂纸,便该少说几句,没有上赶着来炫耀自己没有见识的。”
贾现见此,涨红了脸,冷哼道:“我是奴几,你贾玿便是什么正经主子了吗?别以为大家都不知道你那点子事,前”
“都少说几句!”贾现还没说完,便被贾母打断。贾母拄着拐杖,起身道:“都是我的不是,平日里有些偏心,弄的家宅不宁,还连累了全族,这里先给大家陪个不是。”说完,便颤颤巍巍极为缓慢的要弯下腰。
尤氏连忙上前两步搀扶住贾母,道:“老太太这般可是折煞我们了,这满屋子老老小小,又哪个受得起你这一礼?”众人也连忙纷纷劝说。
贾母又道:“老身闯出来的祸事,自然还是由老身了结。一会儿散了之后,我亲自去平遥大街将老大接回来。老二一家住处走水,如今暂且住在府中客房。或是另置办宅院,或是在原址上翻修,左右不过是这几个月,便能搬出去了。”
贾代儒哼道:“二嫂子果然是个明白人,没有袭爵的老爷跑到外头住的理。不过二嫂子是长辈,哪有叫你去接的理?知道的,是嫂子诚心惦念着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在以孝道相逼呢。若是这般,只怕事情才闹得不好收场。”
贾玿连忙附和道:“六爷爷说的很是,要我说,不如还是叫二叔叔亲自去吧。从何处起,便从何处了结,方才是正理。”
☆、第三十二章尤氏
上次说到贾玿出主意,叫贾政带人去平遥大街给贾赦负荆请罪,亲自迎兄长回府等语。
贾母听这话后,并不恼,笑笑道:“我听说玿哥儿媳妇前些日子病了,还特意叫人拿了几两好参送去。你媳妇还年轻呢,最是要提防留下病根的。如今她可好些了?”
贾玿脸色微变,强笑着回道:“托老太太的福,已是大好了,如今也能下地了,还得谢老太太关心。”
贾母摇摇头,道:“你媳妇福气大,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年纪轻,还不懂,有些事啊,都是注定的。该你好了,自然就好了,与旁人何干呢?你也不必谢我,日后多做做善事,给你媳妇积攒些功德,也就罢了。”
贾玿见此,嘴角僵硬了一下,只点头笑笑了,不再接话。
贾母心下得意,饮了口茶,半晌方道:“刚刚玿哥儿说的很是,既如此,我便回去和老二说吧。老二素来淳孝,定不会不依的。再有搬家的事”
贾母话未说完,就有小丫头一头扎进来,高声道:“恭喜老祖宗,恭喜老祖宗!”
尤氏连忙喝道:“站住!这是哪里来的丫头!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也是你闯的?”
小丫头立时站住脚,连忙跪倒在地,磕头道:“回各位老爷、太太的话,我是西府的,因有大事,不得已才来找我们主子回禀。”
贾母咦道:“哦?可有什么事?”
小丫头连忙膝行至贾母跟前,喜道:“恭喜老太太,刚刚二太太身子不适,请了太医来瞧,说是有喜了!”
得了,这下大家还议论什么了。家有孕妇,一年内不得搬迁。贾母虽还淡定,但她身后的丫鬟,以及站在贾母这边的贾现等人,神色间的得意可是毫不遮掩的。
贾母见火候差不多了,方才起身,笑道:“家中有事,便不久待了。”
众人纷纷起身相送,贾珍突然道:“老太太慢走。”
贾母以为贾珍仍是不死心,笑道:“可是珍哥儿还有什么事儿?”
贾珍摇头道:“并不是我有什么事,只是老太太的这个丫鬟不好就此带走。族中主子们在商议要事,这奴才不经通报便闯了进来。虽说事出有因,却也实在不像,我虽有意给这奴才一个体面,却也不好当着族中老老小小的面就此包庇。老太太,您看这事如何处理?”
如何处理!这话珍哥儿也好意思说出口!若是他不出声,不就不用处理了吗!亏他知道族中老老小小都在,若是就此当初处置了自己的奴才,日后叫她如何还在众人面前立威?
贾母笑道:“珍哥儿说的也有理,只不过这丫头是来报喜的,怕是不好见红。”
贾珍摆摆手,道:“不妨的,我就知道老太太是个明白人,懂得什么是长幼尊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包庇这奴才。既然老太太说不好见红,不如就不要动刑了。左右平日里没在老太太身边见过,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奴才,打发人牙子来发卖了就是了。”
那丫头听了,连忙跪地哭磕头,哭道:“求老太太开恩,我知道错了,老太太饶命啊。求老太太救救我,千万不要撵我出去!”
贾母虽有意保下这个丫头,此时却不好再说了,便只对贾珍道:“既如此,这丫头便交给珍哥儿了,只是她跟了我这么久,家里几辈子都是贾家世代的家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过一点疏忽,就要一家子骨肉分离,我着实不忍心啊。”
贾珍笑道:“这却无妨。我也有意保下这奴才,定不会难为她。既然是世代家奴,不如阖家大小都开个恩典,叫他们出去团聚,也就是了。”
这还不叫难为!人家在国公府当差当的好好的,你一句话轻描淡写的就把人一家老小,都撵出去了,还说是恩典!红口白牙的上下嘴皮子一碰,你倒是轻松,这就日后替贾母办差的奴才们,都怎么想啊。
贾母攥紧了掩在袖中的拳头,笑了一回,回府照顾孕妇去了。余下众人见今日贾珍、贾母两方都各有得失,谁都没占到便宜,不好应承,也都拍拍屁股走人了。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如贾代儒等人,贾珍都带着尤氏、贾蓉,亲自一一送到门外。
直到最后一个族人离开,贾珍一直挂着笑的脸,方才撂下来,喝道:“都愣着干什么,关门!”
强撑着回到屋中,贾珍再也忍不住了,劈手将桌子上的茶壶、茶盏,扫在了尤氏脚下。“哗啦”的一声响,尤氏吓了一跳,站在碎片中进退不得。这么大的动静,惹得下人们纷纷凑在门口向里面张望。
贾蓉见此,喝道:“看什么看,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都不要命了!”
奴才们都散开后,贾蓉也慢慢的往门外摸去,唯恐牵连自己。日后尤氏再想起自己目睹了老爷发作她的场面,定是心里不舒服的。刚走到门口,却听贾珍道:“蓉儿也不必躲,既然你太太不要脸面,你何苦还替她着想!”
尤氏这时才反应过来,贾珍刚刚对着自己砸了一地的瓷器!自己虽不是什么大家出身,比不得宁国府与国同长,却也是自幼锦衣玉食长大的,何时有人敢对着自己摔摔打打的!“哇”的一声,尤氏就哭了出来。
贾珍骂道:“你还有脸哭!黑心肠子懒了舌头的东西!那老太太是什么人?皇上圣旨训斥过的!别人家的姑娘都唯恐避之不及,怕跟着坏了名声,偏你还把小姑子往火坑里推!你还有没有良心,拍着胸脯想一想,惜春好歹叫了你这么多年嫂子,你也有脸说那话!不怕遭报应!”
尤氏也不哭了,冷笑道:“我黑了心肝,难道你就是什么好东西?别一口一个仁义道德的,你也好不到哪儿去!今儿个蓉儿没走就对了,叫他好好见识一下自己英明神武的老子,到底是个什么德行!你若真有良心,为何跟自己儿媳爬灰!别以为你们那点龌龊事我不知道呢,整日里挂在最边上的疼着。别说是儿媳,便是亲生女儿,也没有这么个宠法的!便是你亲娘老子,只怕也不及秦氏的九牛一毛!”
贾蓉听这话,早就愣住了。父亲对自己媳妇略好了些,他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出。不,不对,父亲对可儿虽好,却带着一个“敬”字。况且是骨肉至亲,老爷再怎么糊涂,万不至于如此的。
果然就听贾珍骂道:“呸!这话也是当家太太能说出口的!我爬灰?是你亲自看见的,还是有人瞧见了告诉你的?你是有认证还是有物证?没凭没据的你也敢开这个口!你这话也是人说的!可是瞧见我们家消停几年了,没有事便生出事来。”
尤氏尖声叫道:“无凭无据?那秦氏的天香楼还不算证据吗?人影儿还没瞧见呢,就巴巴的给人家建了天香楼。那些个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宋学士秦太虚的对联,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的木瓜,寿昌公主卧的榻,同昌公主的涟珠帐,都是哪儿来的?别跟我说这都是她自己带过来的嫁妆!这是明面上的,背地里还不知道填补了多少呢!”
又指着贾蓉大笑道:“这可是你正经的独子呢,往日里也不见你这么填补的。不过娶了一个姿色不错的媳妇进来,你就恨不得把家底都给人家掏空了!你还敢说没有什么?那天香楼建的都赶上公主府了!”
贾珍听到这儿,已经不耐烦尤氏了。叹了口气,转身坐下,道:“不是赶上公主府,今儿个你们娘俩都在这儿,我便把话交出去。那天香楼,就是公主府!”说完这话,扬声叫心腹管家进来了,道:“太太病了,需要静养,见不得人。带着你媳妇,把太太送回房里去,任何人都不准踏入一步。若有敢帮着传递消息的,抓住了,不管是谁,都一律打死!”
尤氏已经愣住了,公主府?是了,否则一个营缮郎抱养的女孩儿,再怎么出色,也不够资格做宁国府袭爵嫡子的嫡妻啊。难怪当日贾蓉大婚时,四王八公来了那么多人。难怪秦氏嫁妆如此丰厚,只怕将秦家几辈子的家底都带过来,也没有这么多。
尤氏怔怔的被人搀了下去,留下贾珍、贾蓉父子俩面面相觑。
半晌,贾珍方道:“之前不说,是为了你好。你和你媳妇还年轻,若是不知道那些个勾当,感情好些,日子也好过。你若是知道了,行动间难免带出来,倒叫她脸上不好看了。”
贾蓉对父亲如此回护自己,心中自是感动的,父子二人正在一处交心,突然听见外面有奴才的声音:“姑奶奶,您真不能进去,求求您别难为小的们了。”
贾珍问道:“门外怎么了,吵吵嚷嚷的?”
管家连忙低头回道:“是姑奶奶,想要见老爷呢,因着老爷吩咐不准人进来,因此奴才们不敢擅自做主。”
贾珍点头笑道:“快叫她进来。”
惜春气势汹汹的冲进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要去西府!你们若是嫌弃我碍眼,我只剪了头发做姑子去!那些个腌臜地方,我是宁死不去的!”
☆、第三十三章惜春
话说惜春虽还年幼,万事不理,却在府中也颇有些地位。贾珍怜惜这个嫡亲的妹妹,自幼没有父母照料,待她更是十二分的尊重。使得惜春在宁国府,并不是睁眼瞎,也有几个得用的人使唤。
这日贾珍叫来族中有头有脸的主子们,商议西府的事情,惜春本是知道的。只是觉得与自己无干,并不在意。独有身边的两个丫鬟,叫做十二和雪儿的,整日里叽叽喳喳,张罗着要去看热闹。
惜春也不理她们,只道,“你们想着偷懒耍滑,也得分场合。左右我是拦不住的,只有一句话。若是你们被发现了,或是贬,或是罚,或是被撵出去,都别来找我求情,我是再也不管的。”
两人听了,虽有些害怕,却也知道惜春素日里心冷口冷的,并不惶恐。毕竟都还年纪小,抵不住热闹,最后仍是去了。惜春自在屋里画画,焚了香,摆了案,怕染了俗气,也不叫人伺候。过了半晌,却见两个小丫头惊慌失措的一头扎了进来。不满道:“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呢,我好好的画,都被你们惊得歪了一笔。”
不料却听十二和雪儿一脸惊恐,道:“我的好姑娘啊,快别管什么画了。大事不好了,刚刚我们在窗外和一群婆子们一起听热闹,听见老爷要将姑娘送给西府呢!”
惜春听了,眼前一阵发黑,拄着桌子,强站起来,喝道:“这事也是你们能叫舌头的?谁给你们胆子编排这个!”
十二年纪最小,不禁吓,哭道:“哪里是我们编排了,听得真真的,都说姑娘过去的事儿呢。”
惜春尖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给我仔仔细细的说,不许少一个字!”
雪儿还算镇定,咽咽吐沫,仔细说道:“我们刚凑过去,便听主子们说西府的老太太最会调理女孩子们,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各个都是极好的,哦,还说那府的琮哥儿行事最雅。又说若是老爷有个亲生女儿,定是要送给老太太养着的。那边的老太太又道,既是没有女儿,妹妹也是一样的。两厢商议了,说是叫姑娘你去西府过活呢。之后又说了些什么,我们没听仔细,只听到那边老太太很高兴的样子,说是有什么喜事。我们听了这些话,便不敢多呆,连忙回来报与姑娘了。”
惜春听了这话,泪珠滚滚而下!这话丫鬟们许是听不懂,她却是知道的!无缘无故的,为何要把自己送的那腌臜地方去?之后荣国府为何又有喜事?定是哥哥嫂嫂把她卖了!叫她做个人质,与那边二房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这可是骨肉血亲呢,竟然眼睁睁的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惜春想到这里,连站都站不住了,身子直打摆子。十二连忙过来搀着她坐下,劝道:“姑娘快别急,毕竟老爷是你亲哥哥呢。往日里虽做过几件糊涂事,却断不至于如此的。”
惜春摇头苦笑,十二还是没读过书的缘故,总觉得亲人之间不至于如此。却不知史上那些个奸雄、枭雄,乃至奸臣、佞臣,作践自家人的,还少吗?惜春自怜自怨了半晌,咬咬牙,道:“你们去瞧瞧,族里的主子们可走了吗?若是走了,便来回我。”
两人点头称是,忙溜出去盯着。
过了半晌,雪儿才自己回来,道:“姑娘,客人们都已经走了,如今正厅里只剩下老爷、太太和蓉哥儿了。”
惜春冷笑道:“咱们走,我倒要去问问,他贾珍问谁借了胆子,敢将我这个国公府嫡出的小姐,送到罪人身边教养!”
雪儿忙扶着惜春来到正厅,却见门前有几个贾珍的心腹仆人守着,门窗紧闭。惜春心里猜度着,定是在商议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否则青天白日,光明磊落的谁会门窗紧闭的说话?因此不顾下人们劝阻,执意要往屋子里冲。
贾珍听见,忙叫人将惜春放了进来。
惜春冲进来便道:“我却不知哪里得罪了哥哥了,竟要将我送到西府去做人质!那西府是个什么样子,京城中还有谁是不知的?我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家,为何叫她们带了我!”
贾珍听着这话不像,连忙问道:“这话是从哪里说起的!西府如今一团糟,长幼不分,尊卑不清,老太太还受过皇上贬谪,二房才交了十万两罚银,二太太又是收过监的。我如何会叫你去跟着带累了名声!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混账话?”
惜春冷笑道:“你还打量着瞒着我吗?是谁说的但凡有个亲生的女儿,便送给那边教养的!又说没有女儿,妹妹也是一样的,还道西府有了喜事。这难道不是你为了富贵荣华,要讲我送去做了人质吗!”
贾珍怒道:“妹妹拍着良心想一想,我素日里待你如何!凭谁说几句酸话,你便也信!我若用你换富贵荣华,那我贾珍还成了什么了!原来我素日里都白待你了,如今竟然换来这些刀子似的冷话!”
惜春见此,心稍稍放下来,凝了凝神,道:“前晌家里来了许多族老,我身边两个丫鬟想着要瞧个热闹,回来后只说哥哥要将我送去西府。”说着,便将两个丫鬟的话细细的说了。一边说着,一边自己也反应过来了,连忙喊道:“快叫人去找,十二和雪儿都去哪儿了!赶紧都压过来!”
自叫她们盯着大厅开始,十二就再没出现过。至于雪儿明明刚才是跟着她一起过来的,可是在门前时人多,两厢闹将起来,却不见了那蹄子的踪影!
过了一刻钟,才有婆子来回,说是小丫头十二失足跌进了池子里,捞上来后身子已经僵了。至于雪儿,拿着惜春的牌子想要往外溜,幸而发现的早,还没叫她跑掉。
接下来的事情就清楚了。
雪儿虽是东府的家生子,却是早就投了贾母的。这些年跟着惜春身边,没少说贾珍的酸话,挑拨兄妹俩的关系。今日之事,也是得了贾母指示的。
一般的闺阁小姐,知道哥哥嫂子要将自己送出去,只会听天由命,叹一声遇人不淑,如原著中迎春那般逆来顺受。贾母原想着,惜春性子冷,定不会在意这些,只叫丫头们夸大一些,叫她心灰。若是最后能将惜春抱过来养,那便可趁机叫她和东府断了情分,不怕日后养不熟。哪想到贾惜春竟是个性子烈的!竟敢和贾珍面对面的对峙!
雪儿见此慌了神,在和十二一起去盯着大堂回来的时候,趁其不备,伸手将她按到了池子里,杀人灭口。自己原打算一会趁乱逃走,却没想到贾珍和惜春发现的如此之快,只差一步,护院在角门处将她拦了下来。
贾珍气的直跺脚!自己亲妹子身边的大丫鬟,竟然是旁人派来的钉子!这尤氏是如何理的家!大手一挥,以后内宅管家的事,都交给儿媳秦氏。命管家协助秦氏仔细把下人们都查一遍,查出有二心的,一律卖到煤窑子里去!
惜春冷笑道:“你如今才悟了,当日竟然听了外人的话,给自己找了那么一个没见识的管家太太来。如今乍然兴师动众的排查,像个什么样子。不如一点一点的来,左右这群人也在府里呆了这么多年了,不差这几天。”
又道:“雪儿可是我那好嫂子亲自拨给我使唤的,说她一点不知,只怕也没人信。要我说,你也不必做这个坏人发作谁,没得带累了自己,落下一个恨苛的名声。只把雪儿一家老小连着卖身契,都送到荣国府给那老太君去!我倒要看看,跟着那边的好主子,他们能有什么下场!”
贾珍一听这话有理,兄妹两个将话说开后,齐心协力,感情竟是更好了些。
这边贾珍的心腹管家,亲自拿了贾珍的象征着一族之长的帖子,带人压着雪儿一家老小,浩浩荡荡的堵在荣国府正门。这是一个宗族观念非常强的时代,贾母虽看不起贾珍,但他发了族长的正帖,贾母再不耐烦,也是不敢不接的。只得带着贾政等人迎出来。
贾母接了帖子,笑着问道:“不知珍哥儿有什么吩咐,竟要这般兴师动众的,还劳烦管家亲自来?”
管家只恭恭敬敬的道:“吩咐倒是不敢当,我们老爷说了,这一家子奴才钦慕老太太已久。老爷慈善,少不得成全,叫小的把这一家子的卖身契都送了来,就当孝敬老太太几个不中用的奴才使唤。另外,还有这两摞一人多高的折子,都是朝中御史言官们弹劾您的,老爷叫我一并给您送过来。若是老太太看不懂,二老爷是读过书的,定能看得明白。”
管家一边说着,一边挥挥手,早有小子们将折子搬过来,摆在地上。管家说完,拱个手,便扬长而去。留下一地的折子,和一家子痛哭流涕着求饶的背主奴才。引得路人纷纷围观,对着脸色铁青的贾母等人,指指点点。
贾政见此,踟蹰道:“老太太,您看这事”
贾母喝道:“还看不明白吗!你亲自去平遥大街将你哥哥请回来!珍哥儿这是连面子上的情分都不顾了!若是此事再不平息下去,咱们这个家,也不必要了!荣国府百年的名声,为了护着你,如今竟是毁在我手里!”说完,也不顾贾政脸色,对着赖大等人喝道“来人,将折子都给我搬进去,今日之事都给我烂在肚子里,有乱嚼舌头,都打死!”
☆、第三十四章贾政反水
贾政被贾母一通发作,又羞又愧,面红耳赤。张了张嘴,想要说点什么。却见贾母看也不看他,转身就回府了。独留下贾政一个人,站在宁荣街上,受着贩夫走卒们的指指点点。
贾政心中憋闷,干脆连屋子也不回了,一赌气跟下人们道:“走,备马,去平遥大街!”
贾政此时觉得,再没有人比自己更委屈的了。幼时兄弟二人一起读书习字,母亲偏爱自己,行动间难免有些偏颇,引得父亲和兄长多有不满。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母亲又是驳了父亲的意见,力排众议,给自己找了个王家嫡女。待父亲去世后,又是母亲自说自话,命令自己入住荣禧堂,抢了大哥的房子住。
自始至终,自己从未争过什么,都是母亲硬要塞给自己的。原先他只觉得老太太偏爱他,心中自豪,并未多想。如今看来,岂知竟是为了制衡大哥,而将自己推到人前当了靶子?
贾政心中万分委屈,埋怨母亲不顾自己的意愿,挑拨自己和大哥的兄弟情分,使得自己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他此时却忘了,当初自己对着兄长时的洋洋得意与骨子里的瞧不起,也忘了自己当日,为了出人头地而努力讨好贾母的情景了。
再说这边贾赦,早就收到了宁国府传来的消息,因此对贾政的到来毫不意外。
虽然他心里极为膈应自己这个道貌岸然的弟弟,但是小儿子有一句话说得好,如今就是在比谁更虚伪一些。因此贾赦是堆着笑脸,亲自去门外相迎的。
贾政本来心里做好了受到大哥白眼的准备,只想着,这趟无论如何,也得把人迎回去,否则日后自己在京中,再无立足之地了。本想着会遭到冷言冷语,各般刁难,如今却见长兄如此款待,不禁十分感动,暗悔自己往日的怠慢。两人在大门前寒暄了一阵,遂相携着走进贾赦新居,给看热闹的百姓留下的,是一个兄友弟恭的和谐背影。
贾政自来是不会转弯抹角的,但凡他懂一些交际的艺术,也不会在工部一呆就是这么多年了。因此两人一坐稳,上了茶,还未待叫下人出去,贾政就迫不及待的开门见山,道:“政今日来访,是特意向兄长赔罪的。”
贾赦嘴角一咧,这个老二,果然是个棒槌!自己当初怎么会被这货压了几十年不得翻身的?心中不屑,嘴上却笑着,“自家兄弟,这是哪里的话!我知道你也是身不由己的,你又何罪之有?”
之后两个人关起门来说了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唯一叫人目瞪口呆的是,一个多时辰之后,两个人是亲亲热热的一起走出来的,气氛十分融洽。贾政更是把自己这个哥哥当成了可以掏心掏肺的知己,好不亲密。
一番忽悠之后,贾赦请人算了黄道吉日,十日后方可迁居,便定下十日后大房众人搬回府。而贾政心里堵着一口气,想着自己十日后和大哥一起回去,也更显得脸上有光。贾赦也是这么劝他的,只道他和自己一处住些日子,叫人知道两个人感情甚笃,那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贾政深以为然,就此住了下来。若是贾母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二到这种地步,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了。
难得贾母不在身边,贾赦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和弟弟交流感情的机会。贾琮见此,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有句话说的好,男人之间促进感情的最好方式,有四种:一起同过窗的,一起扛过枪的,一起下过乡的,一起嫖过娼的。因此贾琮极力撺掇着自己老爹,他那么多买来摆设的戏子、舞娘,多分几个给二叔,用了放松心情嘛。
贾赦虽和邢夫人感情极好,却也免不了这时候男人们的毛病,喜欢拈花惹草。家里虽没有其他姨娘,但是通房丫头、戏子、舞娘之尤,却也不少。贾琮这个主意一举三得。既能叫贾政玩的高兴,也能膈应一下大着肚子的王夫人,还能帮邢夫人打发几个不老实的狐媚子。
因此贾琮在挑人的时候,综合贾赦和邢夫人的意见,挑的都是一些野心颇大不老实的。悄悄的给贾政拨过去服侍衣食起居。贾政自负是个正人君子,却不知英雄都难过美人关,更何况是他呢?因此一个没把持住,十天后,随着大房一家回府的,还有贾政新上任的三个通房丫鬟。将坐胎未稳的王夫人,气的直接昏了过去。
王夫人在原著中,除了贾宝玉这个奇葩以为,并没有老蚌生珠的迹象。因此贾琮十分疑惑这胎的来源,决心弄个明白。还在平遥大街时,就指挥着贾政那三个新欢,把人灌醉。又叫了原来给自己和邢夫人诊脉的倒霉老大夫姓施的,给贾政把了脉。
老大夫原本开了一个小医馆度日,虽没什么富贵荣华,却也是衣食无忧。谁曾想自打和荣国府有了交集之后,就再也没安生日子了。不过是一个气血两虚的脉象,贾琮上下嘴皮子一碰,“我是装晕的,你都诊不出来?”“不过就饿了几顿,就气血两虚了,你是不是夸大脉象了?这可是过了御前的官司啊。”“我年纪还小呢,只说吓到了就是了,倒是你,这可是欺君大罪啊。”“你跟着我混吧,吃香的喝辣的,要不然就告诉老爷,说你欺负人。”
得了,这下子施大夫跑不掉了。牢牢的捆在贾琮的战船上,说他和贾琮没有关系,都没人信。他也对这个人小鬼大的贾家三公子怕了,生怕他什么时候给自己下个套儿,自己还傻乎乎的往里钻。瞧瞧荣国府二房如今的情景,施大夫是再不敢不听贾琮的。自那以后,连贾赦说话,都没有贾琮好使了。
贾琮叫施大夫来给贾政诊脉的事情,没瞒着人。因此贾赦和邢夫人都十分关心此事的后续。像这种把人灌醉了再意图不轨的事情,贾赦和邢夫人都自持身份,不肯去做的。贾琏倒是无所谓,却没这个胆儿。因此一家大小的眼睛都盯着贾琮。
待施大夫走后,贾赦、邢夫人连忙把贾琮叫过来。贾琮此时目瞪口呆,整个人都是飘着的,半天走到邢夫人房中。
天啊,王家的女儿也胆子太大了吧!这孩子生下来之后,二房的日子定是会更热闹了!
待到贾政住满四日,大房正式搬家。大房来的很仓促,不过只带了些日常用的东西。因此其实也没什么好搬的。不过这事讲究一个体面,大房不明不白的搬出来,如今却再不能不明不白的搬回去。
请了相熟的亲朋,摆了宴席。贾珍这个族长出面相请,再由贾政、贾赦象征性的三请二拒,这众人做个见证,这事才算了结。大房这次搬回去,可是热闹,一路上敲敲打打,还点了几挂鞭炮去晦气。
待大房搬回去后,贾政一家仍住在荣国府最北侧的院子里,属于客房范围。两家虽住在一起,却分开来过活。每月邢夫人将二房度日所需的月钱银子拨过去,二房再拿着银子自理料理。
贾母有意叫邢夫人照料王夫人的肚子,却不好说出口。想来想去,又叫邢夫人多给二房填补些,邢夫人答应的也干脆。贾母和王夫人要什么,她就给什么。人参、燕窝、鹿茸、雪莲,都无所谓。现在她们吃进去了什么,待到日后分家时,都得翻倍的给她吐出来!
☆、第三十五章凤姐儿表妹
大房这段时间来回折腾着搬家,弄得阖府上下鸡飞狗跳。
作为管家奶奶,凤姐儿自是十分辛苦的。今儿个这个婆子拿着对牌要茶碗,明儿个那个媳妇拿着对牌要灯油。库中都有什么物件,都放在哪里,价值几何,何时得用,须要牢记在心里。再有在两次搬家中,有偷奸耍滑的,浑水摸鱼的,手脚不干净的,也都得一一揪出来料理。
因此凤姐儿这段日子着实是累着了,总觉得后腰发酸,脑袋发晕,胃口也不好。只是仗着自己年轻,想着过些日子略养养也便好了,也不听平儿、安儿等人的劝阻,只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