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作者有话要说:轻诵几句,便觉心中开朗,想那释教虽多言虚无漫有之事,于正心存意、革除欲念上却着实有些效用,可惜终非孔门正道,不可常以朗诵。
婉儿将这卷又看了一遍,自觉已有所悟,便将书放在一侧。久来当值,骤得闲暇,竟觉出些许疲倦来,索性解去衣裳,倒在床上,沉沉入眠。
然而那欲念离了《华严经》的阻隔,竟又钻入梦境,搅得她睡眠不宁,挥手比斥,好容易将一切做□□之形的男男女女都驱散开去,却又见一华服绣冠的妇人,雍容而至,伫立身前。
隔着幂离,婉儿看不清这人的面貌,只好婷婷一礼,请问名姓,那妇人发出爽朗的笑声,一手掀开幂离,露出脸时,却正是当今的天后武氏。
婉儿一惊,猛然坐起,窗外夜色孤清、冷月如钩,窗内人冷汗淋漓、透湿了衣衫。
—————————————————注释———————————————————————————
一.本文所引《华严经》应为晋译六十卷本,若有错误请不惮指出,非常感谢。
二.来自新华词典的解释:
蠲
拼 音 juān
部 首 虫笔 画 五 行 木 五 笔 UWLJ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除去,免除:~除。~免。
2.显示,昭明:“惠公~其大德”。
3.古同“涓”,清洁。
4.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三,楼罗:在唐代意为聪明狡猾。
第167章 打算
母亲不许我向任何人提起我参与朝议之事,却默默地让婉儿抄了一些诏书敕令,以及中书、门下的节略给我,让我自己慢慢研读。我的提议则在当日便由刘祎之奏上,刘祎之还特地在其中加了一条,以为既是天后之令,则不必加皇帝印玺,只消有天后印章即可。
这奏疏很快便在两位宰相的沉默和三位宰相的赞同中通过,于是我大唐开国以来,首次出现了中书、门下奉行“天后令”,而非“天后代陛下玺书”的情形。
如今天下重礼法,虽然都是母亲的命令,然而以天后而代皇帝行令,与以天后名义行令,其中差别直如天壤,非是明习政事之人,不能通晓其中差别,而明晓政事之人,既见了这样的诏令,自然便知道母亲的意思,何去何从,迅当了断——此方是我进言的深意,亦是母亲深为赞赏的缘由所在。
而以天后令而裁决政事,不过是母亲临朝称制乃至登基称帝的一个开始。只不过,我既已清楚地向母亲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聪慧,接下来的事,便不是我该积极参与的了。
以天后令行中书门下的第一日,母亲便下令拔擢父亲遗诏辅政之三人: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薛元超为侍中。接着母亲又将从前所倚重的刘祎之、胡元范、元万顷等人提拔至中舍人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