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第478章 儿女
天日胜一日地热起来, 母亲早便挪去了上阳宫, 临水住着,满城亲贵,凡在附近有别院者亦纷纷追随。乐文我因有些虚胖, 本比旁人更怕热些,且近来李暅在东宫, 阿欢又一心扑在武氏身上, 不常与我相见,便也住出了城。母亲却不肯让我闲着,勒令我每日还入宫省,主持外间奏事, 择其中紧要者带到上阳宫, 交予她知闻——说是紧要者, 其实只西北一事:吐蕃突厥的军情、边疆的准备、粮草调拨、出使情形、和亲准备,而说是主持,其实不过我出个面, 将众臣的意见汇总节略, 带进宫交到婉儿或阿青手上,偶尔在御前议一议, 多数时候是我与婉儿及当值宰相商量定了,向母亲报一遍便是。
这差事听起来似平淡无奇,其实却已形同宰相之首,因此纵是在这样天气,每日要冒着大太阳来回宫城内外, 有时还要反复折腾许多趟,我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许是见我辛劳,母亲命守礼协助筹备和亲,以柳厚德加礼部尚书,知奉天局如故,作为和亲事的名义副手、实际经办、兼职金主。
我既忙得团团转,女人社的事便顾不上,偏偏先前答应了清河姑姑母女入社的事,眼下婉儿在上阳宫陪侍母亲,崔明德在突厥,兰生要替我处理往来的文书人情,思来想去,竟只能劳阿欢代为主理社中事,亏得眼下太子已立,她身份不似从前那般敏感,我便寻了一个吉日,将阿欢、清河和我那苦命表妹一道引入社中。社员都或多或少地猜到了和亲之事,对清河母女皆示以极大的热情,阿欢为太子妃,代理的事亦无异议。
宫中大体如此,外朝却委实有些艰难,艰难也非因有人反对或是有事不决,而是因我这人手实在不足——奉天局开到现在这规模,活生生已是大周第一国企,兼有情报之任,事务繁忙,柳厚德又被扔了和亲这事,忙得连大臣仪态都顾不上,从早到晚,走路如风;崔秀是宰相,自不必说,兼有狄仁杰、王及善两个病着,中枢事务更繁;郑元一资历浅,印刷局又新立,亦无暇□□——我自己还给他扔了一堆“承接广告印刷”“出杂志”“出小说”“改进印刷质量”之类的任务;骆逢春去了边关;女人社中几个亲眷资历太高,调进来便该当省中高位,然而侍郎以上,一时却还无空缺。
幸而当年陆陆续续关照过许多士人,其中亦不乏有入了六七品的,我自这些人中选了几个,带在身边充些跑腿通传的琐事:一个崔湜——此子是博陵崔氏,与其族兄曾参与我的诗会,诗作我品不出,谈吐却甚有可看之处,因为我所引荐,一个杜宇——此子为襄阳杜氏,依在我家中读书,前已举进士,得母亲授右拾遗,一个韦涛——此子为阿欢族兄,与无生忍交好。
然而我虽用着他们,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认真想时,却又想不起到底是什么。论起做事,他们都算是伶俐,诗文体貌,亦都在中人之上——可就是会觉得他们有所不足。这感觉并不严重,却总是隐隐约约地困扰着我,令我不安,偏生近来事多,又无暇细究。说来着实心烦。
另一件令我心烦的事,却是李旦。这厮出了宫开了府,放着母亲赐予南门甲第不要,偏求了母亲,住在我家隔壁一坊褊小宅邸,在上阳宫左近营造了别院,别院又与我的别院紧紧挨着。我住在了城外,他也住出了城,每日早晨,天不亮我便起身进城,他则也在差不多时间起身出门,或游猎,或踏青,或赴宴,总之是有无数的理由与我相遇,见了面,少不了便要问一问好,问好的语句也很有意思:“阿姊今日忙些什么?去省中,还是去宫中?”
我有时觉得他是在窥伺于我,可他却又从不打听细节,李暅都忍不住要借酒向我打探“清河姑姑家的小三娘是不是要和亲”,李旦反对这些毫不关心,有一回我故意提起省中琐事,他认真听我说完,却开始大谈特谈他新养的斗鸡。我看他这模样,觉得自己像是太多心——都是这些年养出来的毛病——但一想到李暅还被拘在东宫,不得与外间交通,他却每日在都中交游,便又隐隐地有些担忧。
然而缺乏人手和李旦,都还不是最令我心烦的事,最令我心烦的,还是守礼。
我甚是头痛地看着眼前的小儿郎——守礼已比我高出一大截了,叫小儿郎似有些不大确切,但在我心中,他却永远都是那个怯生生、跟在我身后问东问西的小孩子——他今日穿着簇新白衫、新紫半臂、白绫袴,配齐了龟符、七事,戴着武官巾螅看着便英武非凡,说出来的话倒也很有担当,只是惯例地叫我为难:“二郎说从未见过都城繁华,苦苦央了我,我见他怪可怜的,就乘间接了他出了宫,没有去远,就在天津桥走了一圈,喝了一杯酒,看了一会吞火戏,还给阿娘和几个妹妹们都买了些小玩意。谁知阿娘就发了火,要禁他们的足——他们本就圈在东宫,不得自由,姑姑代我向阿娘求求情,不要责备他们可好?”
我半晌方道:“你阿娘不是怪你带他出去——当然,带他出去本也不对——你阿娘怪的是,你待二郎,为何这么好?”
守礼不明所以地挠挠头:“兄弟之间,应当友爱,难道不对么?”
他说的实在太理所当然,我不自觉地蹙了眉:“兄弟之间,当然应该友爱,但是…我是想问,你和他,自何时起这么要好了?你是已开府的亲王,出入宫禁,本有忌讳,陛下又一向不愿东宫与外交通,你冒着风险带他出去…”这是掏心掏肺的在待他好——但不知为何,一看着守礼的眼睛,我便说不出这句话。
这孩子的眼睛又大又亮,像是能照彻人心,有时看着他,我便觉出自己的龌蹉,许多阴暗的心思,也不愿和他说多。
这么大的人了,被我一问,却还是如孩子般低了头,迟疑良久,才抬头道:“我知道阿娘不喜欢弟弟妹妹们,也知道阿耶喜欢他们更多些,可他毕竟是我弟弟。我…我从小便羡慕李千里有那么多兄弟,所以…他一求我,我便答应了。”伸出手来,并不敢与我有所触碰,便只扯了扯我的衣袖:“姑姑…能帮守礼一回么?”
我替他正了正衣冠,许久才道:“既是如此,你也不要只顾着二郎,忘了三郎守忠——他也是你亲弟弟。日后你阿耶再有别的弟弟,你也要一视同仁,不要只和二郎亲近。”
守礼两眼发光,用力点了一下头,我看着他,不知怎么,忽地明白了母亲当年教我时的心情——儿女都是债。。
作者有话要说:啊又写到这时间…bug明天改,晚安_(:зゝ∠)_
第479章 字
一打发走守礼我便唤了冯永寿来, 命他去东宫向阿欢问好,顺道问一问阿欢有没有空“指教些佛经典故”,冯永寿会意, 快马入城,不多时便回来:“太子妃说明日请了尼静安经讲,娘子若得空, 可一道来听。”我因命人备了些佛前持物为供奉, 待到次日,早上将一切外事处置毕, 午后入东宫见了阿欢, 阿欢果然在小殿设了佛堂,与武氏及无生忍之妻卢氏、长媳薛氏端坐听经, 我到时彼此寒暄一遍, 想武氏她身体如何,不知卢氏与薛氏知不知此事, 便先拿眼看阿欢,阿欢笑看武氏, 武氏倒有些不好意思,低头道:“多谢姑姑送的书册, 而今饮食上都还好, 在此读书,也比在外面清净些。”
我问:“大郎呢,怎么不见他来看你?”她便羞红了脸:“大郎三二日便要进来一次,纵不来时, 也有书信。”说到“书信”二字,头压得更低,小儿女情态更切,我便知他两个感情甚好——也知守礼为何会带守仁出宫了——欣慰之余,又想起一事来,将阿欢一看,阿欢正与我心意相通,彼此一对眼,我便先起身更衣,走到厕间,候不一时,阿欢也已过来,将我手一握,半是埋怨、半是玩笑地道:“我以为你在外面待得快活,都想不起这里还有我了。”
我道:“分明是你有了儿媳妇便不要我,倒好意思问我么!”
阿欢竟不反驳,只微笑道:“她身子甚是强健,旁的人或饮食不进,或焦躁不安,她却一切如常,跟着我念书、管事,也算不笨。”停了一停,眉眼一扬,笑道:“我为她起了个表字,叫希孟,从此后她便以字行,为武希孟了——你觉得这名字好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