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赵香茹听李贵说要带小若回来,就想到母亲会因为小若而知道蔡珍珍和赵翔云的关系,预先已经在作妈妈的工作了。那时候她最怕的是小若知道家里这些破事儿后尴尬,从而影响到小若和李贵的感情。后来说珍珍要自己来,她就在想办法尽量让妈妈接受这件事,便使劲的在母亲面前夸奖蔡珍珍如何贤惠如何能干,现在看来这些努力已经起了作用,哪有母亲不喜欢自己媳妇又漂亮又能干的呢。
在川西南地区,老人给压岁钱不像广东人要包个利是,那是直接将钱给了后辈的,但对于新媳妇就有些不同,是要用红纸给包起来的。
儿子自己找的媳妇来了,赵母知道这已经是既成事实,自己也没了反对的余地,便去自己房间里找了些红纸,包了两个红包拿出来,分别给了蔡珍珍和小若。
当然李贵也得到了一张十元的压岁钱,这倒不是赵母吝啬不多给,而是外婆的一个意思而已,反正她的钱也是后辈孝敬的。
蔡珍珍还不了解这些地区习俗,赵母给红包的时候便大方的收下。蔡珍珍在接过爱郎的妈妈给自己的压岁钱红包后,从自己的小手包里拿出一叠百元大钞来递到赵母手里说道:“妈妈,我们很少回来,这钱是我和翔云孝敬您老人家的过年钱。”
蔡珍珍这样做在她自己看来是很正常的举动,但在赵母眼里就意味不同了,她看到蔡珍珍拿出钱来的时候就有点犹豫了,便转头望着大女儿赵香茹。
赵香茹也有点奇怪,但转念一想马上就明白了这是地区习惯的不同,她也不点破来只管催母亲快收下:“妈,您看这珍珍多懂事啊!这是您媳妇孝敬您的,您快收下撒。”
川西南地区未过门的媳妇可以给未来的婆婆礼物,但是不用给过年钱的,但是在结婚后就一定要给了。并且这习俗还有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儿子娶了媳妇后,所谓男主外女主内,逢年过节的时候,这孝敬父母的钱不是由儿子给,而是由媳妇给婆婆。
听大女儿这样一说,赵母以为儿子已经和蔡珍珍在外面将事情给办了,也就不再说话将钱接过来。赵母虽然觉得这钱有点多,但想到不管咋说这钱也是自家的,多少都不要紧。
在川西南地区,没有劳动能力的父母在逢年过节接受晚辈孝敬的钱,这些就是他们一年来的零花钱。如果晚辈孝敬得多,他们一般都是存起来,在有些孩子困难的时候进行支援维持大家庭的平衡。赵翔云当年在家的时候过得不如意,赵母就经常将女儿女婿们孝敬的钱拿出来补贴家用。
知道蔡珍珍可能不明白这些意思,赵香茹便在母亲接过蔡珍珍的钱后,伏在蔡珍珍的耳边轻声的将家乡的这些典故给蔡珍珍说了。
蔡珍珍这才知道爱郎的家乡有这么一个习俗,自己这个动作是在向爱郎的妈妈表明他们已经结婚了呢。蔡珍珍毕竟是已经人事的女子,再说她在深圳已经和爱郎同居了,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来说,这也算是夫妻关系了,当下又大方的拿出两叠钱来分别给李贵和小若。蔡珍珍给李贵和小若利是,这当然就是按照她广东人的风俗在办了。
在广东地方风俗里,到了新年已婚人士是要给未婚的年轻人利是的。在广东地方有专门的新年利是包出卖,上面就印有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新春祝福字样,到了年底人们都会根据自己的亲朋有多少未婚者买回利是包,然后将一些零钱封装起来,到了新年见到这些年轻的亲戚朋友就派发。
在现代,这个风俗得到了极端发展,年轻人不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被动的等待已婚者给利是,而是在新年里碰到熟人便会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当然给不给都无所谓,新年嘛图过喜庆。在公司里甚至有年轻人组织起来,在新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