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436 自己动动脑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事实上,其实宫里面试验过,十六个人也是拉不开的。崇祯皇帝让那些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试过,要十八个人才能拉开。

当然,如果真有大力士的话,十六个人估计也能拉开,毕竟这些大汉将军只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的。

“回陛下,我爹说的!”郑森没有一点自觉,直接把他爹给卖了,“我爹说了,陛下赏银一百两,而十六个人的费用接近一百两,因此估计是十六个人能拉开。”

崇祯皇帝听得不由得一笑,竟然是从这个角度猜的。他还以为郑森很聪明,竟然能知道大气压强的事情。

对此,刘伟超也曾给崇祯皇帝科普过,平日里,比如拿锅盖、托盘之类有点类似半球型的工具,放入水中之后,和水平行提起的话,就能感受到压强。

对此,如果会认真观察思考的话,也肯定是有这种认知的。

崇祯皇帝以为,郑森也是一个善于观察总结的人,结果没想到,是郑芝龙从赏银数额上推断的。

面对郑森的问题,崇祯皇帝便微微一笑道:“差不多,这两个半球的事情,其实和大气压强有关,你去大明皇家科学院学习,便能知道缘由的。”

郑森听了,很是惊讶,不由得对那大明皇家科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领旨谢恩,算是结束了这次觐见。

看着他离开,崇祯皇帝的脸上,还带着一丝笑容。

虽然这个郑森并没有让他感觉到非常聪明,但是却是一个藏不住心思的人。这样的人,用着也放心。

这么闲着,崇祯皇帝就立刻又想起了郑森的老爹郑芝龙,果然是个聪明人!

既然是聪明人,那就不用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事便成。

于是,在召见了郑森的第二天,崇祯皇帝便下旨给在驿站候旨的郑芝龙,让郑鸿逵陪同他一起去天津造船厂参观,然后再回京师。

对此,郑芝龙也没办法,只能遵旨而行。

并且他知道,那个造船厂肯定是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去看的,要不然,皇帝不会下这道旨意。

基于在京师的见闻,郑芝龙对于天津造船厂之行,其实还挺感兴趣的。毕竟他是海盗出身,对于船这种东西来说,就和普通人吃饭的碗一样熟悉。

顺带着,他去天津的时候,因为是白天,还坐着蒸汽火车沿途看了一阵子风景。

不过到天津时,因为已是晚上,便先入住天津这边的驿站。

次日的时候,他才前往造船厂,是科技伯宋应星接待了他。

宋应星倒也没有任何架子,只是很有兴趣地对他说道:“你最擅长海战,我这边奉旨建造的船,你该是最有资格评价在海战中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加指正!”

此时的郑芝龙,自然对京师的情况已经了解地比较多了。因此,他知道,眼前这个科技伯,那绝对是当今天子眼中的红人。

以举人的身份,不见官场之上,也没去战场立下军功,却能得封科技伯,实在是大明的异数。

并且,科技伯,这个科技两字,可是如今天子最是引以为豪的学问,由此可见皇帝多重视眼前这位没有一点架子的伯爵了。

这么想着,郑芝龙连忙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小人只是粗通海战而已,其实也没什么本事!”

宋应星听了,只是笑笑,当即领头,带着郑芝龙从衙门离开去海边。

当然了,一路上自然不会不说话,他顺便就问郑芝龙道:“听说西夷的船快,炮远,海上遇到他们,非常的不容易?”

宋应星的见识,主要是他从江西到京师赶考的路上见闻,对于海上的情况,其实了解还真不多。

以宋应星的求知欲,如今有郑芝龙在身边,自然是想问个明白了。

郑芝龙听了,当即点点头,有点感慨地说道:“没错,西夷的帆船速度很快,并且火炮又远又准,如果是在海上遭遇的话,我们大明的战船,只能挨打还不了手。这两年,末将已经仿造了几艘西夷帆船,但是终归还是不如西夷人用得好!”

言辞之间,透着浓浓的遗憾之意。

宋应星听了一笑道:“这次我奉旨改造战船,目标就是要和西夷在海上一争高下。你是来得正好,可以衡量下我们大明的新式战船,有没有这个本钱和西夷的战船一争高下了!”

“哦?”郑芝龙一听,顿时露出浓厚的兴趣,带着那种期待之色,连忙回道道:“那敢情是好,要是战船火炮真得不比西夷逊色,就凭他们远道而来的那点船和人,末将能教他们乖乖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