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埋大清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07章 不是丝绸之路,而是白糖之路(求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公四年二月,北京,紫禁城。

这里现在成了大明天朝临时的权力中枢了!

虽说新大明的第一首都在南京城,北京和广州一样,都只是陪都。但是自打朱和墭收复北京城开始,他就再没回过南京。

而且在朱和墭从日本国奏凯而还,回到北京之后,更是将南京朝廷的衙门全都迁到了北京城,只是在南京设了个留守司,让太上皇留在那里看家。

朱大皇帝之所以要把朝廷暂时迁到北京,倒不是动了定都北京的念头。而是为了尽快消化新收复的北方各省,同时也为了方便彻底收服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和东北的明八旗。

这么一大摊子事儿,看着就头疼,办起来就更不易了。

现在北方的淮北、山东、河南、北直隶、陕西、山西等六省都已经收复,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合在一起设了个辽宁省(包括辽阳但不包括沈阳),所以需要朱和墭的朝廷整理的省一共有七个。

这七个省同新大明早前拿下的东南各省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这七省的财政都比较困难......它们要和江南一样富,那也就没有明末的乱子了。

虽然这七省财政困难,但是该花钱却不能少花,所以大明朝廷整个搬到北京,盯着七省官员们,总归能让他们精打细算一些。

第二個不同则是这七省地盘上有大量的“无主产业”......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朱和墭的朝廷当然不能任由这笔财富流失,毕竟他们已经通过发行“平辽债”预支了这笔财富。

所以大明朝廷必须把原本属于清八旗、汉奸狗官和锦衣卫认证的清妖皇商和官商所拥有的土地,以及因为各种原因无人开垦,但又拥有开垦价值的土地都圈起来,分成一个个的田庄,再对它们进行估价,最后由南边过来的大债主挑选......这事儿里面的猫腻可不会少,大明朝廷如果不盯仔细一点,可就要吃亏了。

而且大明朝廷也不想那些“大债主”拿到土地后就扔在那里,所以他们还得创造条件,帮助那些“大债主”们进行开发。。这又是个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精细活儿,所以大明朝廷也不能离得太远。

第三个不同,则是不包括辽宁省的其余六省地盘上的儒宗势力很大!儒宗和乡贤早就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这六个省的乡村精英,通过加入儒宗抱团,然后再成为乡贤或是为乡贤效力来获利。

而且这六个省历来又是闹白莲教比较凶的地方,许多世世代代搞白莲教的地方豪强也混进了儒宗,这就让儒宗势力变得非常顽固。

虽然面对无敌的大明天兵,这帮宵小不敢公然反抗,对于清田均田也比较配合,摆在明面上的儒宗堂口也都做鸟兽散。但是儒宗还有暗堂......而且儒宗暗堂并不是大明抵达之前匆忙成立的,而是一直就存在的!

而且,儒宗和乡贤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已经成功的垄断了北方各省乡村的教育。这是理所当然的,学了“反经”的儒宗和手腕刀把子的乡贤一拉手,就能完全免疫文字狱了。

另外,可以成为乡贤的豪强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庞大的宗族。虽然北方的大族因为频繁的战乱、饥荒、天灾等原因,规模普遍比较小,但是北方乡村的小家小户更多。

而小家小户对上抱成一团的宗族,其抵抗兼并的能力是远远比不上小宗族对上大宗族的......

所以现在儒宗和乡贤的势力表面上看是不存在了,可是在私底下他们依旧遍布北方六省的乡村。

而朱和墭如果想要将儒宗的影响力压到最低(彻底铲除是有点困难的),他就得在北六省地面上搭建起一套儒门可以掌控的教育和晋升体系——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北六省建立义务教育体系,同时开办大量的小学(小学之下还有蒙学)、中学、大学,以便让北方六省的知识精英们能有一个考试升级的路线。

谷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