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超发必然带来贬值,洪武三十年,一两白银可以买四石米,如果用宝钞买,却要十贯。朱元璋死后,大明宝钞的贬值程度日甚一日,到明宣宗的时候,一石米、一匹棉居然要宝钞五十贯。正统九年,一石米已经需要一百贯,从此大明宝钞兑换铜钱,一贯基本上没有超过两文。
发行纸币是需要准备金的,通俗地说,就是你发行一贯的纸币,国库里就得有一两银子存在那儿,这样,纸币才不会贬值。朱元璋的经济学常识等于零,发行纸币的时候,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准备金”这个概念。加上政权初创,用钱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钞票简直上了瘾。洪武时期发行大明宝钞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发行515万锭,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宝钞更是发行到了1500万锭。而元代发行的纸币最初只有20万锭,后来虽然有所增加,也大多控制在150万锭之下。也就是超发了十倍之多。
后来而且朝廷带头违规带头不收宝钞,朝廷的赋税都拒绝用宝钗来进行,如此的话,宝钞就越发贬值,到了正德时代彻底的就被废弃了,这样优秀的前车之鉴,怎么可能还会有人买这个?若是有买,也必然是一些真的忠心报国的傻子,绝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效果。
胡光墉说的大家伙不会买,原因是怕朝廷这里拿不到银子,但是薛蟠却是不如此认为,他认为的关键,不是这个原因,他受了胡光墉如此久的刺探追问和折磨,他也要出击了,“微臣以为,不是朝廷没有信用,而是这做钱息的人,真的太多了,这些人才是阻拦朝廷发行这个赚钱息最大的因素。”
薛蟠面向皇帝微微鞠躬,“钱庄的人,只怕是要会拦着这件事儿,而开钱庄最厉害的人,莫过于晋商和徽商,这两家才是钱庄最厉害的人物,故此,胡中堂所言之事,还要落实在这两处的身上,而这两处,”薛蟠转过头看,看着身侧的胡光墉,“徽商翘楚,就在这养心殿内。”
“皇上以为,”薛蟠笑盈盈的说道,“这事儿还有什么难的吗?”
胡光墉顿时变色,众人也齐刷刷的看到了胡光墉的身上,话儿这么一跳明,谁还不清楚薛蟠和胡光墉话里头的意思是什么?胡光墉说朝廷若是发行这种也支付利息的债券,就好像是钱庄一样把大家伙的银子给收起来付利息给老百姓,若是利息可观,再怎么样,朝廷的公信力总是比私人人的钱庄要强一些,但为什么会不可能推行下去?无非就是这些大财团在里头作梗罢了,昔日这币制改革,众人已经见识过了外头这些富豪之家的力量了,可以说是牵动天下风云,叫人听之色变,是毫不夸张的。
薛蟠直接的就点出了胡光墉的身份,没错,胡光墉就是徽商之中的头脑,这徽商最会赚钱最会做生意的大商人,甚至都做到了红顶大商人,做到了政事堂宰相,为官最为位高权重的位置上了,这件事儿上来分析,票号和钱庄这个生意做的最厉害的,就是晋商和微商,微商的大首脑都在这里头了,你又是当过户部尚书管理过天下财计的,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又是管着户部这一块,这样的话,是不是该你出头?“胡相,”薛蟠笑盈盈的说道,“该您出马了。”
九十五、大人物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