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川庆毕业于上海南洋无线电技术学校,在交通部系统的威海电台、天津电台工作。由于擅长从纷乱的无线电讯号中排除干扰,被国民党军统局看中,调到重庆任军统电讯总台的报务主任。张卫林好冯川庆因工作而相识,因信仰而相交,两人无话不谈,决心一起投奔延安。于是,两人结伴冒险来到重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
曾家岩位于重庆市郊的一处红色岩石之上,又称红岩。这里的机关对外称“八办”,对内是中共南方局,领导着西南、华南的中共地下组织。南方局军事组组长叶剑英接待了这两个军统军官,决定让他们继续留在军统内工作,获取情报。不久,又发展二人为秘密xx员。
沈玉原名佘家英,1937年,16岁的她经中共川西特委负责人车耀先保送到延安军政大学受训,1939年结业后在延安文联担任秘书。1940年悄悄潜入参加息烽特训班,圆满结业后被光明正大的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把同志们从军统机关截获的重要情报送到南方局。
很快沈玉领导的地下党支部犹如一柄出鞘的利剑,插在敌人的心脏,在敌人最森严、最机密的特务首脑机关里,构建了一个党的“红色电台”,并使敌人的许多秘密行动被我党掌握。
国民党军统电讯总台设在重庆两路口浮图关下的遗爱祠,是由美国援建的现代化电讯中心,由这里发出的电讯,指挥着其在海内外的数百个秘密情报组织、数十万秘密特工。冯川庆在电讯总台的职位仅次于台长,管辖军统在海内外的数百部电台好上千名报务人员。冯川庆的位置可以掌握军统的核心秘密,而张卫林任职的重庆卫戍区电讯监察科,则负责监听重庆地区无线电讯号,控制无线电器材,正可以保护重庆地区的xx秘密电台。
他俩组成了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军统之中的情报小组,其作用十分重要。为了保证安全,南方局军事组禁止他们再到曾家岩来。
沈玉的到来南方局给她规定了三项任务:一是领导已经打入军统机关内部的张卫林、冯川庆;二是直接与南方局联系传递情报;三是相机在军统内部继续发展党员。为了便于工作,不致引起敌人注意,组织上决定她以张卫林“未婚妻”的身份作掩护,并让张卫林从军统宿舍搬出来,以“夫妻”的名义和张沈玉一起住在牛角沱的两间平房里。为了避免特务盯梢,沈玉和南方局的联系不直接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去,而是通过四德里的一个古老小巷里的联络站进行。
就这样,年仅20的沈玉和她的战友们,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插入了国民党的心脏。他们憧憬着民主事业胜利的曙光早日闪现,临危不惧地工作着。沈玉他们多次获得总台的密码、波长、呼号、图表和军统在全国各地秘密电台的分布情况。与此同时,延安电台也不断收到在军统电讯总台工作的xx员冯川庆利用电台值班间隙发出的密电。
一次,从戴笠发给胡宗南的密电中获悉军统准备派遣一个“三人小组”,携带美制小型电台,通过胡宗南防区,潜入陕甘宁边区搜取情报,这个密令被沈玉等传送给南方局,南方局直告中共中央。结果,“三人小组”刚跨入边区地界,就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军民抓获,不仅美制电台成了战利品,同时,也增加了一条揭露蒋介石“假抗战真反共”的具体罪证。
分卷阅读267
分卷阅读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