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一种莫名的空虚感,萦绕于他胸腹之间,叫他一时间没了方向感。
从骤遭大难,逃出生天开始,复仇就成为了他人生的目标。
赵高是害死他父亲的小人,所以他要赵高的头颅,是在离开咸阳之前就想好的。
他奔着这目标,一路披荆斩棘而来,却蓦然发现,不对,赵高之死并不能平息他的痛苦仇恨。
赵高是什么?
赵高不过一只蝼蚁罢了。
赵高之死,是死于他的征战杀伐吗?
不,赵高死于帝王之无情。
他的父亲兄长,是死于赵高的谗言吗?
不,他的父亲兄长,同样是死于帝王之无情。
犹记得离宫之前,他在殿外所见,皇帝与赵高谈笑无忌、君臣相得。
不过眨眼之间,赵高头颅便已送到自己面前。
父亲陪伴先帝多年,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戍边十年,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那又如何?
新君继位,说杀便杀了。
“吭啷”一声,蒙盐拔出宝剑。
这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物,剑身青光闪闪,如霜似电。
他出手狂乱,似要纾解胸中郁结。
漫天剑光中,他一剑急出,狭长双目一凝,仿佛看到剑尖刺入了帝王喉头。
大嫂劝他,那是皇帝,不能与皇帝论恩义。
他偏就要与皇帝论一番,以生,以死。
第72章
却说刘邦成了“一只耳”, 仓皇逃出城外, 身边只剩了夏侯婴、樊哙、曹参、周勃等十数个老伙计。
萧何一走, 曹参这个狱掾就成了其中原本官职最高的。
刘邦笑道:“老子这遭没死, 定有领兵再杀回来的时候。现下的问题是, 咱们去哪儿弄兵呢?曹参你说说。”
曹参叹气道:“若是萧何在就好了。他一定有好主意。”
刘邦笑道:“那老小子现在做了九卿之一的少府,吃香的喝辣的, 就等着咱们去咸阳会合呢。”他一拍大腿, “等咱们杀入咸阳, 个个都做三公九卿。”
一时想起萧何族人都在城中,也不知境况如何,心中不免惋惜这次失了萧何族人, 怕是治不住那老小子了。那皇帝也当真邪门,怎么就挑了萧何做少府, 用人还真是不拘一格。
樊哙撸起袖子,道:“姐夫, 管他的呢!咱们就在乡间召集人马,再杀回去!”
乡间召集的黔首,举着木杆穿着草鞋饿得面黄肌瘦,能打过朝廷的精兵吗?
分卷阅读126
分卷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