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母亲怀抱中的孩子,因为饥饿,还会发出哭声。
可是就连那哭声,都是惨淡的,细弱的,像是随时都会终止的。
胡亥看到孩子头发上插着的草标他震惊地望去,却见在场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插着草标。
“这些孩子……”
韩信叹息道:“这些孩子,若是有人愿意买走,还有条活路。若是没人买走,他们的父母也养不活他们,小的只能溺死,大的就赶走。其实这还不算最惨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下面的话说了出来,“臣行兵之时,曾见饥荒之所,村民易子而食。”
胡亥立在原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就在此时,忽然一阵喧嚷声传来,竟是淮南县的县丞亲自领兵来锁拿眼看着把码头上的力夫妇人孩童都捉了起来。
胡亥问道:“他们犯了什么罪?”
那县丞是接了县令的命令来的。
淮南县县令也并不知道今日过境的竟是皇帝。但是皇帝来楚地之事,他是知道的。又听闻了这么大的排场,县令还以为是跟随皇帝一起来的重臣下访。
所以当着“重臣”,那县丞更要表白自己一片忠心,严守法度。
那县丞道:“这些刁民,竟敢买卖子女,不仅违背法律,更是有伤人伦……”
胡亥默然。
秦时律法,买卖人口的确是犯法的,更何况是卖儿卖女。
那县丞又道:“更何况,当今天下有仁爱之心,复位之初,体谅从前战乱黔首不易,因此赦免了从前因为生计而自卖为奴之人,更恢复了他们的身份。如今天下承平,这些刁民非但不努力耕作,反倒行此下贱之事,自然要锁拿起来,好好教导。”他又笑道:“不过我们县令也追随陛下仁泽,只训导这些刁民向好,也是一片苦心。”
赵高在旁,已是动怒,然而不敢再皇帝之前开口,只按捺着。
韩信低声问道:“可要动手?”
胡亥摇头。
一时离了码头,胡亥才道:“等朕走了,你叫底下把人放出来。”
韩信奇道:“为何要等您走了?”
胡亥道:“那些县令县丞,平时也不会管码头上的事儿,如今不过是因为听说朕在左近,要刻意示好罢了。况且他们虽无体恤黔首之心,却于律令上无误。”他顿了顿,道:“是律令错了。”
胡亥对赵高道:“记得提醒朕,回咸阳件事,便是改一条律令,使得父母卖子女无罪当然,这是特殊时期,不得不如此。”
分卷阅读314
分卷阅读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