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第一太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五十七章 江阴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而且江阴侯吴良也非泛泛之辈,并不是朱标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其心性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就连老朱都曾夸赞吴良,良仁恕俭约,今之吴起也!

不同于一些封了勋爵之后就肆无忌惮贪图享乐的将帅,吴良崇尚节俭,对酒色财权都不太看重,镇守江阴十年,贵为统帅但却经常睡在城楼之上,枕着刀戈过夜……

也正是因为这般的品性,朱标才会将如此大事交托到吴良手上,要知道此次出洋定然是要在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华夏历史的进程,而是整个世界。

关于这点吴良也清楚,当年朱标巡查沿海的时候就曾与其密谈过,吴良是个做实务的人,知晓此事对大明的益处之后就坚定的应下了,近年来眼瞅着别的将帅圈地捞钱,自家兄弟威扬南洋,没有心浮气躁而是继续默默钻研。

这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此行成否,朱标都会将吴良的爵位提一提,成则海国公名留青史,若是意外亡故于海上就追封一个远洋公。

再大的船舰在海上也不过是无根浮萍,一场突如其来狂风巨浪就足矣将他们埋葬,海洋的力量绝非人力可抗衡,朱标其实也做好了迎接挫败的准备。

虽然前途未卜,但终究还是要踏出这一步的,朱标等了五年,不可能再等五年了,何况该准备的其实都准备的很妥帖了,剩下的就是天意了。

这几年朝廷一直没有停止让各地船厂造船,除了倭寇外方国珍等残余势力也一直盘旋于沿海地区,加上朱标的大力干涉大明造船业的发展可谓是红红火火,不断有突破。

朱标准备今年开启计划,也是因为一艘真正意义上跨时代的船舶造出来了,据奏报长约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是能容下四千料的巨舶。

换算一下也就是一百四十多米长,四十多米宽,排水量达到近三千吨的庞然大物,要知道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只排水量最大才100吨,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总共只有5艘船,驾驶的旗舰排水量的排水量也不过110吨,其他4艘都不足百吨。

都无需说别的,光是从这悬殊的排水量上就可知晓大明造船技术是有多么璀璨,匠工们在主体为木质的船舶上只用了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工具就建造了如此堪称奇迹的远洋巨舰。

这自然也得感谢宋元打下的基础,现在的大明,在造船业上起码领先世界一两百年,也只有如此基石才能让朱标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开启一个时代,而不是空叹时代限制了我。

如果没有他们重视上海贸易促使匠工们钻研造船技艺,朱标只是靠自己从头培养匠工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看到如此巨舰,从头打拼跟继往开来的难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朱标想着挥笔写下书信并附带着自己的一张空白手令交给刘瑾,让他派人送到吴良手中,在如今航行靠季风的时代,等他在南京下命令肯定是不赶趟的,还是得看他们自己掌握。

朱标的要求是今年出航,至于是下个月还是今年年末出海他不管,不过料想怎么也得等到下半年,毕竟船虽然造好了,但里面需要添的东西多了,粮食火炮等物装载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朱标给一张加盖了太子宝印空白手令,就是允许吴良自己往上填需要的必须物资,可以直接要求沿海州府供给,甚至就算官府拿不出,凭着手令也能让江南世族提供。

这是表达对吴良的信任也是对远洋事宜的重视,手令的象征意义大过其实际意义,朱标的表态可以让吴良等人不用为其余琐碎事宜分心。

地方上的事儿复杂的很,没有朱标这个实权太子的表态,那么大支船队的粮草物资筹措地方官员能拖你两三年,而且还让你一点脾气没有。

朱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心里想着到了夏天还是去看看吧,左右京城就在南方,来回一趟也不算多折腾,而且去年朱标可是就答应过自己太子妃要领她出去转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