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逆流伐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八十二章 燧发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硝烟已经散去,留下的是尸横遍地的凄惨战场。围绕着宁明州州治崇善县城(现崇左)的攻防战,进行到了第十六天。在壕沟、胸墙的防御体系面前,由南宁而来的清军损失很大,终于占领了满目疮痍、空无一人的县城。

孙延龄和马雄的推诿拖延,给了明军立足的时间;土地、食盐的相诱,使明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新的防御体系杀伤了大量清军,也挫伤了清军的士气。当然,清军由孙、马两部组成,各怀心思,不肯出死力,也是清军难以得到进展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占领,确切地讲,应该是明军的主动放弃。在达到拖延和杀伤清军的目的后,明军已经在崇善以西的大青山,以及南部的公母山山脉和十万大山余脉,建立起坚固的阻击阵地。

远处的视野在望远镜中被拉近,视角慢慢转换,汝阳王马宝观察良久,才放下了望远镜。

“王爷,雨季将至,也便是咱们展开攻势的时候了。”贺九义见马宝观察已毕,才开口说道:“清军满打满算,亦不过一万三四千,绿营兵又不堪使用,能打的只有七八千,我军并非不能战而胜之。”

马宝轻轻摇头,说道:“疲惫敌军,削弱敌军,此是殿下定计。先不对广西清军进行毁灭性打击,拖延广东清军介入的时间。待水师大成,足以牵制广东,方可大展手脚。否则。我军击败广西清军,便又要面对广东之敌。此是先易后难,非为殿下所愿。”

贺九义停顿了一下,苦笑道:“估计还是钱粮有困难,支应这么大的局面,殿下亦不苛待百姓,却是着实不易。”

“除了殿下,谁人有此才能?”马宝感慨地说道:“能保证军粮供应,还能不时增添装备。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如果深思殿下的缓进策略,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一来可使新兵得到训练,提高战力;二来可麻痹清军,使其不知不觉落在下风;三呢,可策应全局,方便我军个个击破。”

“末将还想到了其四,不知对也不对?”贺九义凑趣道:“观殿下用兵。每有神鬼莫测之计。如今取厚积薄发之势,日后必有大行动,只待时机耳。”

“时机?不错,借天地之威,掌莫测之事,伺机而发。此正是殿下所长。”马宝作恍然状,呵呵笑道:“不知殿下又欲借何处之力,行雷霆之击啊!”

“莫不是这山川险峻,雨季之临?”贺九义笑着猜测道:“此正是新编蛮兵所长,有杀敌重赏之诱。可成虎狼纵横山林也。”

“狼兵雄于天下,此番可管中窥豹矣。”马宝哈哈大笑。对战事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

山川险峻,雨季来临,这确实是朱永兴想要借助的,但却不是全部的原因。厚积薄发,目前厚积尚谈不上,又如何能薄发?

赚的钱是多了,可要花费的更多。要做的很多事情也只能先排出顺序,先办紧急的,缓办松驰的。

第三批镜子销售出去了,银子根本不用运来运去,因为一转手便花了出去。扩大兵工厂和铸币厂规模,采购硝石、硫磺、粮食……

大型火绳枪虽然威力可观,但实在是过于笨重,只能在固定阵地上对抗敌军,无法为步兵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到了十六世纪末,欧洲火枪的口径不断缩小,逐步接近现代步枪的尺寸。在牺牲破坏力的前提下,也为火枪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并彻底扭转了部队中火枪兵和长矛兵的比例。

火绳枪、燧发枪、刺刀,或者火绳枪、刺刀、燧发枪,这是历史发展的轨迹。早在五十多年前,北欧狮王古斯塔夫便要求所有的火枪手,都在火枪上装上刺刀,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装备刺刀的军队。尽管并未显示出其应有的威力,但这是大势所趋。

朱永兴不明白,燧发枪在1547年便由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发明了,现在已经开始装备欧洲军队。但历史上的清朝直到鸦片战争时,为何还在使用古老的火绳枪?

收起思绪,朱永兴认真地看着法国人在演示燧发枪的射击。马汉发明燧发枪,为法国人在欧洲赢得了声誉;三十年战争使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并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只是因为海军力量的薄弱,使法国在拓展殖民地的步伐上大大落后。

作为未来的敌人,朱永兴并不把法国视为劲敌,与其合作也便少了几分顾虑。况且,作为对镜子的制造秘密最感兴趣的国家,朱永兴认为交易成功的几率是相当大的。

被钱憋得痛苦不堪,又极想为明军装备燧发枪,朱永兴只好打破之前的计划,尝试以技术换技术的可能。

“尊贵的殿下,我国生产的枪枝十分优良,您刚才已经看到了,应该能够满意吧?”法国人勒内向朱永兴躬鞠,很自信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采购数量没有问题,我国的生产能力完全能够保证按时供应。”

“英国、瑞典、荷兰,他们也向吾作过同样的保证。”朱永兴淡淡地笑着,以一个精明的商人的口吻说道:“枪枝呢,都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还要比贵国高一些。”

“这不可能。”勒内连连摇头,一副不相信的神情,“燧发枪是我国最先发明的,最先装备军队的,也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他国家是不可能超过的。”

“那不见得吧?”朱永兴不露声色,冲着身后的亲卫摆了摆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