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逆流伐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东征前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道路上人马严整,旌旗招展,正滚滚向前。

魏君重,目前讲武堂出身,军衔最高的将领,骑马随队而行,不时地用严肃的目光扫视自己的部队。

从最先装备燧发火枪和刺刀的样板营开始,他统领的部队越来越多,广州战役结束,他已经是一师之长,手下有三团之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断的扩充,他属下的军官也被不断调走去其他火枪部队,但在严格的训练下,魏君重依然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部队是明军最为精锐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长矛火枪混杂配备,到全火枪建制,魏君重属下的部队打的仗最多,也是战术、武器改进的样板部队,更是讲武堂毕业军官实习锻炼的首选。

当然,这支拳头部队得到了人员、装备上的优先补充,新兵在体质上是比较好的,火炮的数量是满额配备,骡马化也比其他部队先行一步。

正因为如此,广州战役结束后,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师便随着晋世子李嗣兴北上攻掠。原因很简单,继续东征的明军在数量要超过北进兵团两倍,自然要以精锐弥补北进兵团人数上的不足。

而事实上的北进行动比预料中还要顺利。攻克广州、尚逆授首对广东尚存的清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慑,再有苗文秀、吴启镇等降兵降将的劝说,北进兵团一路猛进,却并没有发生太大规模的战斗,便轻取了韶关。

明军攻入广东时,尚可喜曾四处派人请求援救。江西兵少将寡,仓促间难以聚集大兵,便只是派遣了南安府(府治大余)守将刘伯禄、金震率所部三千余人及赣州守军两千余人前来增援。刘伯禄、金震自知兵力不多,进入广东后便驻于南雄。观望战局变化。

广州陷落、平藩身亡的消息传来,刘伯禄、金震便是惊骇莫名,惊惶恐惧。等到明军的北进兵团迅速逼近,不战而收降韶关后,这两位便立刻放弃南雄,率领兵马翻越梅岭逃回了自己的老家——江西南安府。

这样一来。北进兵团的战略目的便已达到,以南雄为后盾,在大小梅岭构筑防御工事,建起了广州的北面屏障,并对江西清军构成了压力。以至于南安府的刘伯禄、金震惊魂未定,又向赣州“泣血求救,一刻四报,危在旦夕”。

而北进兵团和东征兵团本来有着差不多的战略目的,都是建起卫护广州的防线。并暂停军事行动,囤积弹药物资,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只是东征兵团窥机而动,再度展开攻势,杀入了闽省。

为了确保东线在迎战满蒙八旗和耿逆藩兵时拥有最大的胜算,朱永兴顺理成章地从相对稳定的北线抽调了精兵,赶往增援东线战场。而魏君重的这个师奉命抽调两个团归入东征建制,另一个团则继续留在北线充当骨干和主力。

与汝阳王马宝一样。魏君重在得知将与满蒙八旗对阵厮杀的时候,心中不是畏惧。却是充满了自豪与渴望。这样的调动说明他的部队不愧是军中精锐,满蒙八旗这样的劲旅才能由他们来解决。同时,击败满蒙八旗的军功、荣誉、名望,更是对魏君重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殿下想得周到啊!”魏君重望着行军亦不失严整的部队,心中相当骄傲,也并不为抵达东线后没有用武之地而感到担忧。

谕令说得明白。他所率的部队既是增援,又是归建。换句话说,他将是隶属于东征兵团的军队,归马宝指挥。这便消除了马宝唯恐客军建功,使东征兵团面上无光的担心。没有了这个顾虑。为使对满蒙八旗的胜利更有把握,魏君重的部队无疑将会是出战的首选。

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供应,在后方的朱永兴还在力争使作战将领少些羁绊,少些动小心思的机会,以利于能全心全意地去赢取胜利。

魏君重此时便没有太多的杂念,而是专心思索着对阵满蒙八旗时应采取的战术、阵形。这一战关系重大,魏君重从朱永兴的一系列调整中,已经看得相当通透。明军需要一个补充武器弹药、训练新兵、稳定地方、再次聚力的缓冲时间,而这个缓冲时间只能在击败满蒙八旗后才能够获得。

稳扎稳打,以包括兵力、火力等因素的绝对实力进行碾压式的攻击,将战争中的不确定影响降至最低。时至今日,了解朱永兴的战争思路,并将其贯彻下去的将领已不在少数,魏君重正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他得到朱永兴青睐的重要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