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逆流伐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十二章 北伐新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既然放弃了毕全功于一役的耗费巨大的两栖作战,按照目前物资囤积的状况,明军便能开始发动北伐战役。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登陆山东已经是北伐的序幕拉开。

粮草物资的囤积和供应是统筹全局的,这边省下来,便可以侧重另一边。而在辽东开辟战场,目前正是清军在辽东布防空虚的时候,可谓是个好时机。依靠着明军强大水师,自可以由岛入陆,或在朝鲜之助下在满清的所谓龙兴之地插上一刀。

初步计划很快便被制定出来,先是增兵山东,设立登辽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山东与辽东的作战事宜;其次是在山东扩军,做好以山东兵征战辽东的准备;最后则是集结荡朔军、灭朔军、征朔军,将克期于两淮展开攻势,沿运河北上,争取与山东战场联为一体。而从初步计划来看,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路线很相似。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这是朱元璋北伐的路线,先山东,后河南,再转山东直入京师。

从兵力上看,朱元璋是动员了大军二十五万进行北伐,在攻占山东沂州(现临沂)前几乎是没有分过兵。之后攻掠河南、直入京师,可谓是势如破竹,最后才是乘胜西进,占领了山西和陕西。

而明军现在的布署是处处压迫,从甘陕、河南、两淮,一直到山东,兵力似乎有所分散。但也造成了清军处处布防的局面,这与朱元璋北伐时元廷外援已绝是有些相似的。

现在,只要明军聚力于一个方向上达成了突破。便有使满清整个防线产生动摇的可能。比如现在的西南攻势,即将展开的两淮攻势,形成了一个钳形,不管哪边取得了成功,在长江中游与明军对峙的清军便有被旋师包围的危险。

当年的朱元璋北伐是沿运河向北,直接打到天津。现在明军也可以这么做。虽然运河被清军堵塞了多处,但并不是不能够重新疏通,并使其成为运输兵员、物资的航路。更有利的一点便是明军在山东已经有了稳固的基地,两淮清军处在可能被截断退路的危险之中。

显然,满清想用两淮之地换取胶东,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只不过,朱永兴早已视还未光复的地区为国土,根本没有什么“议和”的诚意。相反,他倒想借着满清有意放弃两淮而轻松光复这些地区。

“高皇帝光复江南。使蒙元丧失漕粮产地并断绝了漕运,被切断生命线的蒙元统治者再无力维持在北方的统治,很快便崩溃了。”朱永兴对北伐的信心不仅在于军力,“现在是同样的情形,漕粮既是京城满清皇皇室贵族、王公大臣的口粮来源,又是驻扎在北京一带八旗军队的给养来源。虽然短期内满清能靠库存,或者从民间搜刮来维持。但其无力再夺江南的这个事实,却已经是昭然若揭。也就是说。从稍长期看,满清败势已定。这必将会引起其政权内部文臣武将的离心离德。叶卿,国安部要先行一步,为大军北伐创造有利条件。”

“万岁所言极是。”国安部叶虎上前奏道:“据最近一个时期的情报显示,策反招降工作比以往更见成效。一些清廷官员虽在犹豫,却也不敢对我情报人员施以强硬。”

“离间,反间。要兼而用之。”朱永兴知道国安部的策反工作都是很谨慎的,不是多次试探以确定其心意者,是绝不会轻易摊牌的,但他还是多加了几句进行提点,“真真假假混杂。以造成满清的猜忌、杀戮,借敌之手以灭敌。要飞书遍投,示假以真,使得满清疑惧益甚,凛凛终日。”

“微臣谨遵圣谕。”叶虎恭谨答道:“因疑用疑,使其自相鱼肉,必不负万岁教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