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东钉子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二十四章 除旧布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嗒嗒嗒……

马蹄踏着结实的大路,飞奔出去,这已经是一天之中的第十波。京中的乱局还没有结束,张恪就以“护国”的名义,发下了命令,要求各地守卫疆土,不得造次,一切都按部就班。除此之外,张恪颁布了两条政令,第一条叫做“兴学令”。

所有州县必须设置州学县学,每所州学名额不低于三千人,县学两千,分成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面向所有学子开放,只要通过基本测试就可以入学。高级班则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老童生和秀才。不论是初级班还是高级班,一律享受津贴。

明朝早就有县学体系,只不过人数有限,最多百十几个人,张恪一下子扩张了几十倍,对于一般小县城来说,只要读一点书,就能上学。

中国历来讲究学而优则仕,读书当官是最好的光宗耀祖的终南捷径,书读得好,就能改变命运。同时期的欧洲,根本不敢想象,他们还是封建领主制呢,至于美洲,遍地都是追着野牛跑的印第安人,更别说读书学习了。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能学习,有上进的途径,人心就安定了。

而张恪的第二道命令,更是让人欣喜若狂。

从明年起,也就是黄帝4336年起,连续三年,加开恩科,广揽人才。每科录取人数暂定一千人,如果成绩优秀,可以适当放宽。

这条命令下去,所有读书人都沸腾了,大明的会试三年一次。每一科三四百人而已。多少人熬白了头发,耗尽了心血,从青葱少年,熬得两鬓斑白,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在后世小丑一般的范进。放在大明朝,那就是老天眷顾的幸运儿了,可见科举之难,简直难于上青天。

张恪连开三场恩科,而且录取人数扩大了三倍,中进士的难度一下子下降了十倍不止。听到消息的时候,无数学子跪在地上,嚎啕痛哭,宛如杜鹃啼血。

上一秒还在痛骂逆贼无耻,要起兵声讨的学子转瞬就称颂新君英明仁厚。一转头,跑到家里,捧着书疯狂的用功。天赐良机,不抓住了,简直天理不容!

谁还有心思管大明的江山,朱皇帝要是有张皇帝的大度,哪里会丢失江山。

两道命令下去,蠢蠢欲动的读书人全都安静下来。别看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真正成功的造反都离不开读书人。比如刘邦就是有张良和萧何,朱元璋也有李善长和刘基等人辅佐,至于可怜的李自成只能弄到装神弄鬼的宋献策和牛金星。结果打下了京城却坐不住江山。

没有读书人煽动,地方的士绅就闹不起来,地方豪强不出力,就算那些有心勤王,想要给崇祯报仇的忠臣孝子,最多只是吆喝两嗓子。穿上孝服,扛着哭丧棒。跑大街上玩行为艺术。

抛出两道命令,张恪的精神头都放在了恢复京城的秩序上。经过两天多的大乱。参与叛乱的士兵基本被干掉,残存的也都束手就擒。主要带兵的头头儿,魏国公徐弘基断了一条胳膊,被俘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

至于袁崇焕,十分的凶悍,砍伤了两名士兵,被绊马索摔倒,成了阶下之囚。袁崇焕是赌徒的性子,被抓捕之后,知道他彻底赌输了,就干脆发了疯。

先是大喊大叫三天,接着一语不发,坐在天牢里面,当狱卒以为他死了的时候,凑近一看,刺鼻的臭气差点让他吐了,敢情大小便都**了,弄得满身都是,腌臜污秽,简直难以形容。

此时京城的损失情况大体计算出来,一共死掉的乱兵有两万三千出头,另外遇害的百姓也有三万多人,被烧毁房屋更是五千多所,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由于乱斗是从紫禁城辐射出来的,居住在外城的百姓反而没有受到多大波及,张恪希望的基本保全京城还是做到了。

但是对无家可归的百姓也不能视若无睹,张恪下令,将京城的军营,还有残余叛乱的贵族府邸宅院全都没收,分给百姓居住。

而且张恪还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他把紫禁城的三大殿开放出来,在空地上设置帐篷,安置民众。

神秘莫测的紫禁城竟然向老百姓开放,这个举动简直吓坏了所有人。

别说普通百姓,就连张恪手下的这帮大将都受不了了。

在沈岳的撺掇之下,张峰,乔福带着几十个人找上了门。开玩笑,皇城自古都是皇帝居住的,怎么能让老百姓住进去,还要不要规矩,讲不讲体统。

他们刚刚冲进来,却傻愣愣地看到有几个老头正陪在张恪身边。为首的就是洪敷敎,其余还有李之藻,杨廷筠,甚至包括张宗衡和刚刚投降的首辅周廷儒。

“儒家不是讲究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更何况我还不是皇帝,把紫禁城让出来也没什么不妥。”

张宗衡急忙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三大殿乃是举行朝会之所,若是有一帮百姓在一旁吃喝拉撒,委实不雅啊!”

“岂止不雅,简直有辱圣上威仪,老臣以为陛下有爱民之心即可,不必如此苛求自己,委屈了陛下,也委屈了诸位臣工。”李之藻沉着脸说道。

张恪笑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只是我可从没有想过住在紫禁城。”

“神马?”

刚走进来的张峰几步冲到了张恪面前,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永贞,你要是皇帝了,干嘛不住紫禁城?”

“难道紫禁城很好嘛?”张恪反问道:“朱明三百年的江山,一座紫禁城埋葬了多少怨气,鳞次栉比的屋檐之下,到处都有死人。到处都是怨气。近百年来,大明皇室子嗣艰难,已经证明紫禁城不适合居住。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就算正式称帝,我也绝不住紫禁城?”

“那。那你要住哪?”

“西苑!”张恪轻轻吐出两个字。

所谓西苑,就是太液池,皇家园林,是明代帝王休息游玩的场所,在后世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中南海!

比起层层叠叠。充满压迫感的紫禁城,西苑更加宽松,也更加随意,非常符合张恪的口味。

“诸位,往后我就在西苑办公。再专门辟出一片区域,留给内阁,再有规矩也要改一改。起五经爬半夜式的上朝太辛苦大家了,御前例会定在下午,我让人安排了会议室,大家坐而论道,就像在辽东的时候一样。在西苑我也不安排太监,打杂的事情交给女官。十五岁以上,超过二十五岁,就可以出宫。不耽搁她们结婚生子。诸位以为如何?”

张恪的话不多,可是信息量却大得惊人!

别说几位经验丰富得老人,就算年轻兄弟都傻眼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