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作者:三胖
第125章
陪她一起来的摄像师此时方才从后面跑上来,拿了一个相当于后世微单的照相机,准备给杨锐拍摄。
杨锐迟疑了一下,却道:“你刚才不是说要先看样刊?”
他可不想给一群人做重复试验。一方面,这些连辅酶是什么都不懂的人,看了重复试验也是白看;另一方面,这些人里要是有懂得什么是辅酶q10的人,就可能学走他实验里的关键步骤。
发表到国外的论文,虽然说明了实验流程,但却缺少了关键的几步实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这样的论文,没有杨锐的帮助和授权,是不可能进入实际生产的。
这就像是杨锐交给夏侯欢的蒸发结晶器一样,你好像看到了很多东西,却没有看到实际的东西。要重新研究一遍,支出大于收获。
然而,杨锐若是给他们当场表演了,关键步骤就不受控制了,赵丹年当日没有提到这一点,杨锐也没有想到,遂成尴尬局面。
大家都看到了杨锐的遮掩,市县两级的干部,顿时用严厉的表情看向赵丹年,确认后者一切正常以后,才收回目光。
高瘦的蒋德科长心下一顿,抽了一本单行本,一边看一边道:“杨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这次,不等杨锐再说,校长先跑了出来,忙道:“没问题。大家先看一下期刊,我们做一些实验前的准备。”
说完,他将杨锐扯到了一边,低声问:“有什么问题?”
“我的这组实验,里面有几个步骤,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杨锐低声回答。
“还保密,怕什么?他们哪懂这个。”赵丹年撇撇嘴。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算了,我试一下。”杨锐知道拖不得,再次回到实验室中央,道:“实验需要一名助手,我的实验助手正好不在,你们有谁会用这些仪器的吗?”
“我会。”蒋德蒋科长得意洋洋的站了出来,道:“我在大学里是学化学的,接触过一些实验方面的训练,也做过实验助手。我读了杨同学的做法,《用皂化法提取辅酶q10并提高其产量》,如果真能做到,每年可能给制药公司节省下不少的资金,您像命令管理实验助手一样命令我就好了。”
“河东大学的毕业生?本科还是研究生?”杨锐从柜子里拿出一堆容器。
蒋德微笑说:“本科,考研的时间太久了。”
杨锐稍松一口气,转着脑筋,应付着差事。
80年代的中国大学教育,尽管是纯粹的精英教育,但限于财力和积累,在实验和实践方面,并不一定能保证普通大学生见识的比后世大学生更多。
可另一方面,此时的研究生和名牌大学重点专业,却是纯纯的精英教育。如清华北大中科大一类的学校,都有安排超牛们直接带本科班的,工程院院士选两个学生做助手也是非常常见的事。这种培养到了十几年后就很少见了,所谓的博士后们也得不到相当的待遇。
80年代初的大学生中频繁出现牛人,与此时的教育体制有极大的关系。无论是做学术还是做管理,又或者做官,经验都是极重要的财富。30年后的大学生兴许到了大四才未曾触碰过那些顶级仪器,可在80年代,能捞到这种机会的大一大二生都非常多。
如今的老师很少,学生也很少,不是牛到天界的教授,也不敢说自己手下能有几个导师和助教帮忙干活。82年还没开始招收博士生,研究生是直升招录,并未经过本科训练,所以,许多看起来很有灵性的学生,一旦运气爆棚,就有可能进入某位牛人的实验室,参与某些至关重要的实验。
类似的机会,后世的学生也许要等待20年。
蒋德要是河东大学的硕士毕业,杨锐说什么都不会当场做重复实验的。用皂化法提取辅酶q10不能说是了不起的发明,但也代表着数额不菲的外汇,杨锐急需这一桶金,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与之相比,一篇报导根本不能比,即使赵校长再不高兴,也是白搭。
不过,蒋德既然是河东大学的化学本科,那他要对生物专业的所有实验流程都了若指掌就不太可能了。
以此时大学的富裕程度,估计也支撑不起学生在不同的院系间交叉做实验。至少,普通的学生是无法得到这种待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