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作者:三胖
第185章
杨锐所言的分配,其实就是他读研的时候,自己与导师的工作分配。
导师完成最核心的部分,学生完成最累的部分。最终,最有价值的第一作者归导师,可有可无的第二作者归学生。
就学术期刊的署名原则来说,除非是并列第一作者——后世的《自然》和《科学》杂志经常会有多达二三十人的并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的价值都很有限,也就是在校的学生会觉得开心。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大二还是研二的学生,不经历打杂无署名和打杂署名第二作者的经历,也是很难有做实验和写论文的机会的。
这就和老式店铺的员工,从伙计到掌柜的攀爬道路一样。小太监到大太监,再到权阉的路途,亦是如此。
然而,姚悦关注的明显不是署名问题,她很自然的问道:“你再写的论文,不一定能发表吧。”
“肯定能发表,我保证。”
“仓教授写的论文,也不保证能发表。”
“我会优先选择能发表的论文。”
“你怎么知道哪篇论文容易发表?你都没有写出来呢。”有点熟悉了以后,姚悦的思维也变的敏捷了。
杨锐无话可说,摇头道:“你要是有兴趣,挑个时间来西堡中学看看,我演示给你看。”
“你刚才不如在实验室演示给我看。”
“仓教授要是看了,又是一堆的问题。总之,你有兴趣就到西堡中学来,否则,就当我没说。”
“你不会是骗我去西堡中学吧?”姚悦满眼的狐疑。
……
不好骗的女孩子,反而让人心生好感。至少证明,这株好白菜不会轻易被猪给拱了。
杨锐尽管没有存着什么特殊的心思,但与漂亮女生聊天说话,总是比每日里与粗汉子上课来的愉快。
在80年代的中国内地,也就是在大学校园里,才能肆无忌惮的与女生并肩在林荫路上说笑。杨锐放松了心情,掰着手指道:“从高考结束到现在,我总共写了四篇论文了,两篇发表在国内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上,两篇发表在国外的《生物化学系统生态》上,四篇全中,几乎没有要求被修改。另外,捷利康制药公司对我的研究也很看好,投资100万美元的西捷制药工厂已经投产了,西捷制药的设备很多,但也不够全,所以我才想找人合作继续写论文。”
“西捷制药工厂我听说过。老师们都在议论。”姚悦眼睛亮闪闪的,虽然听说了杨锐撰写了论文,发表在外国期刊上,也听说了西捷制药厂,但听他详细说明,感觉截然不同。
而姚悦也没有将老师们的议论说出来。事实上,西捷制药工厂在河东省投产,对于河东省的生物界来说,算是一次低烈度的地震了,杨锐所谓的三个月投产,也因此被许多业内认识拿出来批判。河东大学的教师,就不止一次的在课堂上说出类似“哗众取宠”的评价。
当西捷制药厂在无数人的眼皮子底下,正式投产以后,就很少再有业内人士谈到这个工厂了。
针砭时弊是时代特色,若是被时弊给针砭了,自然会变成笑料。
姚悦将杨锐与那些平日里牛气哄哄的教授们一对比,反而觉得杨锐内敛而出色,不由的在心里重新评估他的提议。
然而,杨锐一瞬间就打破了适才留给她的内敛影响,自我炫耀道:“他们说好或者不好,都无关紧要。要我说,你们学校里,能在国外发表生物论文的教师,不多吧?”
河东省并非生物大省,也许有河东籍的牛人,多数也不会留在河东省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