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追求漂亮而经典的曲线,这是最好的实验数据,然而,现实的实验大多数都是不好看的数据组成的,经典曲线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国内目前的实验条件,你不能指望筛眼比黄豆还大的筛子下面只有芝麻。
魏振学被杨锐转移了视线,低头重看论文,一会儿说:“是挺漂亮的……但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我想做化合物合成,不想做金属玻璃。
“搞研究做实验的,哪个不是边学边做的?你先把金属玻璃的实验做出来,以后我资助你搞化合物合成。”
魏振学被说的有些心动了,问:“那我就照他论文的模样重复一遍。”
“只重复一遍不行,你必须做出结果来,或者证明这个结果做不出来。”杨锐停了一下,道:“对外的话,你就以这篇论文为比较,做一个延伸论文,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确实可行,你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投稿发表好了,算是给李鑫增加一个引用。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不可行,你就以自己的论文受到了影响,向杂志社和李鑫的单位投诉。”
杨锐现在只是怀疑,他也不能就一定造假。人家万一是真的走****运,做出了漂亮曲线呢?
魏振学又看了作者的名字和单位地址,说:“重做论文也不好做呢,我以前搞煤化工的,和轻工不一样。”
“我知道,可你不能继续做重工吧,总要转一个方向。”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这个方向当然好,我不反对,现在是想找你先做这个实验,是你帮我忙啊。”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的设备还没到不是?你闲着也是闲着,做这个实验,不耽搁功夫。”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杨锐的脸都绿了:“咱们不说化合物合成行不?”
“这个实验用的仪器,咱们实验室没有,全部买下来,少说得二十多万。”
杨锐松了一口气,说:“我想办法给你借。”
大部分的实验仪器是专业的,不做该领域的实验,以后都可能用不上,而且,仪器也不是电器,掏钱就能买到,订货的时间往往长的令人发指。
魏振学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材料也要几千块。”
“这钱我出了。”这是逃不脱的钱,要重做实验就得花钱,往往还得多花钱。
因为对方做出了结果,实验就结束了,你得证明做不出结果,当然得要多做实验。所以,重做论文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因为检查和重复论文往往比直接做出来还难。
比如号称中国最牛化学所的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就曾经有过博士生造价的丑闻,她的院士导师不得不派出数名博士生,用了半年时间,花费巨资才确定了造假的事实。
当然,人家是高智商的高端造假,用院士的话来说,是把30分的成绩造假成了90分。李鑫的论文水平在那里放着,如果造假了,也不可能像是人家那样高端。不过,要证明此点,至少得比李鑫的论文水平高端一点,才能做到。
这也是无数研究者前仆后继的造假而未获惩戒的原因之一。造假的成本很低,而证明造假的成本却很高。
魏振学有段时间没好好做实验了,新的实验室建成才没多久,好的项目所需的经费也不少,杨锐都没开工,他自然也没有东西可做,本人是饥渴难忍。
思来想去,魏振学道:“你让我重做这个论文可以,但你得让我做第一作者。”
第445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