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作者:三胖
第590章
然而,杨锐的年纪加上这篇强悍论文,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杨锐,你会如何评价自己?”这是英国记者闯过围堵问出的第一个问题。
同样用英语问话的还有美国记者:“杨锐,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去美国读书?”
这两个问题问出来,中国记者都不说话了。
一半是因为听不懂,一半是出于谦让的心态。
外国同行千里迢迢而来,自然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礼仪之邦的礼仪。
杨锐见状,也就先用英语回答老外的问题:“我认为,自己还处于积累和学习的阶段,论文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不是目的。”
言不由衷的用中国人喜欢的调调回答了英国记者的问题以后,杨锐又转向美国人道:“我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因此也就谈不上方向了。出国留学的话,现在说还为时尚早,我至少要到大三阶段,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你不考虑提前毕业吗?以你目前的成绩,是很有机会就读哈佛的。”美国记者突然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选项。
这也就是美国人才会有的骄傲思维了。在他们眼里,世界的中心就是美国,美国的学术中心又是哈佛,那么,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自然应该优先考虑哈佛大学。
事实也没有太大的纰漏,在2013年,也就是中国学术界大喷发的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然》系列上发表的论文,仍然比全中国的研究机构加起来发表的还要多,至于贫瘠的1984年就更不用说了。
杨锐在美国记者眼里,与其说是优秀学者,不如说是“来自远东的天才少年”。
杨锐却是不去猜记者的想法,见招拆招的道:“暂时没有提前毕业的想法,哈佛大学的话,如果形容的话,我会用好奇而不是向往。当然,哈佛大学是世界顶级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绩斐然,但我更习惯中国高校的气氛,这一次,能做出优秀的成绩,与实验室里的导师和同学的帮助分不开,我在北大发展的很顺利,希望有一天也有助于北大的发展……”
无比流利的美式英语,让记者们听起来毫不费劲。
中国记者却是全都听住了,一会儿,却是兴奋至极的摄像和记录起来,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一副抓到大新闻的样子。
在他们看来,用英语与外国记者流畅聊天的大一学生,显然比写出了一篇生涩论文的大一学生更容易让人理解,似乎也更能说明“天才”的性质。
被挤在人群后方的《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兵甚至想好了新闻的标题:《北大奇才受邀入读哈佛大学》!
“杨锐,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哈佛?”同宿舍的毛启明没去自己班上课,反而巴巴的跑到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室里来,低声的打问起杨锐来了。
他也确实是太好奇了。
老师在前面讲台讲课,后排右方的学生则竖着耳朵等着听杨锐的回答。
杨锐本来在看书,闻言无奈的道:“谁说我要去哈佛了?”
“报纸上都写了,光明日报写了,还有几个报纸都转载了,说美国人请你去哈佛读书,就等你点头了。”毛启明言之凿凿。
不止是他,这两天的北大,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这个了。
杨锐摇头:“报纸上胡写的,人家只是问我有没有去哈佛的打算,不是请我去哈佛读书。再说了,一家美国报纸的记者,哪里有资格请我去哈佛读书,有这个本事,他应该自己先读了再说吧。”
“报纸怎么可能胡写。”毛启明完全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