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身为北大的教授或副教授,在场的老师,还能看到比常人更多的信息。
那是没有写在文字中,却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挣扎与拮据。
拮据并不一定是缺钱的,当然,缺钱一定是拮据的,但在研究过程中,资金充足只是最基础的条件。
而在充足的资金之上,还要有顺畅的花钱途径,才不至于拮据。
而在杨锐的论文中,诱变果蝇细胞需要果蝇,若是看着欧美的参考资料做,最好的办法是购买亲代果蝇,然后在专业用具的帮助下,自己培养。
然而,国内却没有那么方便购买到想要的果蝇和专业用具,于是,自己培养的不止是子代果蝇,还需要确定亲代果蝇的状态,于是,杨锐的参考文献里,出现了中文期刊的文章。
类似的情况还有克隆突变基因时所需的各种试剂,欧美研究员都是习惯从生物公司购买现成的,就像是后世的国内实验室也一样,这样做最简单,试剂的性质可追踪。
然而,不是所有的试剂都适合采购和运送回北京的,没有又必须要用的试剂,杨锐就得自己合成出来。这些选择试剂的内容,自然不用发表在正文中,但在参考文献的一栏里,却是添上了有关试剂合成的论文。
这种拮据不是中国特有的拮据,它是所有不发达地区的研究者所面临的问题。
而杨锐所暴露出来的挣扎,也不是真实的挣扎,而是每一次选择前的自我怀疑。
在一次实验就可能毁掉几个月成果的科研世界,再成功的学者,也摆脱不了浓郁的自我怀疑。
而在中国,所有伟大的发现,都是在拮据和挣扎之后创生的。
老师们默契的坐在椅子上,或者看手里的论文,或者看那些看论文的人。
这有点像是国旗下的肃静,既有外表的沉静,又有内心的激荡,更多的是尊重与自重,还有同宗同种的自豪。
……
“虽然不止一次看到这篇论文了,但每一次看,感觉还是很不一样,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也不敢相信,一篇能够开创一个流派的论文,是由一名本科大一的学生写出来的。”蔡教授的声音柔和以至于绵软,轻轻的打破了会议室里的静谧。
杨锐分明听到明显的呼气声。
集体沉默的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杨锐轻轻的扭了扭腰,道:“我也不敢相信。”
几声轻笑响起,在这个严肃的场合,这就算是开玩笑了。
蔡教授微微点头,笑道:“成功无侥幸,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其实都看在眼里。你刚入学申请学校基金的时候,拿出来的文章还是《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损伤机理》,还有一篇更好一点,记得是是《钠和钾通道中的电压门控的分子机理》吧。”
“是。没想到您还记得。”杨锐都快忘记名字了。
蔡教授笑笑,道:“我开会前才看了名字。”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论文的题名要求是很明确的,就是用关键字说明你写的是什么,强调的是准确和逻辑性,这让一般人很难记住全名。
就算是杨锐,现在都记不住自己所有的论文名了,更别说其他人。
第663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