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是没什么营养的询问,杨锐简单的阐述了自己在美国的工作以后,记者们的问题果然开始飘忽起来。
就听有记者问:“杨锐先生,您是怎么样在20岁的年纪,做出目前的成就的。”
杨锐很怀疑这是一个陷阱,中国人面对中国媒体,不到死的一刻,哪里敢说自己有什么成就啊。
不管对方的目的如何,杨锐立即打点好精神,在脑海中翻开各色语录,找了个差不多合适的答道:“‘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确面对压力,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力量……”
记者们听的有点发愣,这个话的味道有点奇特啊,是美国带回来的特产语言?
不等其他人回味,下一名记者迫不及待的问道:“杨锐先生,我看了你的专访,说的非常漂亮,恩,你现在的回答也很棒,这是你从学校里学来的吗?北大会教你们如何应对媒体吗?”
杨锐本能的认为还是陷阱,这样的问答进行下去,岂不是又要进入无休止的教育评论环节了?
杨锐保持着温和的笑容,迅速拟定回答道:“我从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
杨锐深情满满的道:“正因为如此,我们珍视每一次机会,不管是做学习、考试,还是做实验,又或者参加专访,被媒体采访……都是如此。”
他的最后一句话得到了一些笑容,同时也让更多的记者迷茫了。
要说他言不达意,那肯定不是,但要说回答的完善,那肯定也不是。
记者们也说不清杨锐的回答怪在哪里,又或者好是不好,总而言之,他们是得到了答案,赶上了热潮。
在你催我敢的氛围里,杨锐一口气灌出去了数十碗鸡汤,把所有人都灌的饱饱的,才施施然的离去。
只在大厅里留下一群记者,满脸怪异的交流:
“这个报道怎么写啊。”
“感觉说的挺好,就是不太连贯啊。”
“我是觉得太多了,要不然,咱也写系列报道?”
“你傻呀,这里多少家媒体了?不等你的系列报道写到第二篇,所有内容都用完了,你信不信?”
……
胥岸青一动不动的坐在椅子上,看着对面的女生认认真真的为自己扑粉画眉。△,.
今天下午,他是要登台的。
而在胥岸青的两侧,另有七八位同学,也在享受相似的待遇,有男有女,都是笑嘻嘻的高兴模样。
他们头顶有一个简陋的遮阳棚,能起到部分的遮光作用,而主要发挥作用的,仍然是华盖般的大树。
与胥岸青相隔不远的女生最快完成了初步的化妆工作,笑眯眯的走过来帮胥岸青化妆,口中笑道:“多亏有你找来的遮阳棚,要不然,北京的秋老虎要晒死我们了。”
“棚子不好,只剩下这个了。”胥岸青谦虚了一句。
第869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