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998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关于基因组学的骨干和脉络,也渐渐清晰起来。

时隔两周。

杨锐开始了自己到清华园的第五节大课,在座的教师数量已超过50人,再加上近百名学生,是将一间不小的阶梯教室,塞的满满当当。

杨锐只瞅了一眼,就继续道:“这节课,我主要讲述基因组多态性……”

眼前的情况,并不出乎他的意料。

学生实际上并不懂课程的优劣,尤其是刚刚开始生物学学习的学生,他们哪里知道什么学说是新颖的,什么学说是陈旧的?对他们来说1884年的概念都是新概念,比如《物种起源》和《人类的起源》,许多生物系学生到毕业了,也不甚了了,最多知道两三个科普词汇罢了。

学生们最多知道的是哪个老师讲的生动幽默,哪个老师的课程好听好记,并将之认定为大师。

诚然,对学生来说,风趣幽默和好听好记就是他们对课程的唯一期望了,他们本来就是来学习旧知识,并不需要崭新的学说来洗刷自己的灵魂。

可惜,大师并不总是风趣幽默的,大师的课程从来不以好听好记为目标,风趣幽默和好听好记也不是学术成果。

比如著名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这位号称********的经济学家就以说话含混而著称,当他说话的时候,你要是不睡着就算是认真了,但是,真正听懂了他话中含义的人,往往会得到额外的褒奖,比如一千万美元的奖金,或者十亿美元的利润的故事,每天都在华尔街上演。

与之相对的是,站在讲台上的杨锐,也并不关心学生们学得到多少,或者能学多少。

大学生都应该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成年人,他们不需要填鸭似的强塞知识了,因此,杨锐也没有义务让他们学的轻松。

有的学就不错了!

杨锐唯一的义务,就是拿出知识给他们去学习,至于学习太难,或者效率太低——当他们成为科研汪的时候,才知道老师认认真真给你讲解120分钟有多难得。

&ure都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的学者上课,如果觉得课程令人困倦,那最好用锥子狠狠的戳自己大腿一下,此时不流血,何时再流血?

杨锐当年做补习老师的时候,也不以课程的风趣幽默而著称。

补习老师就是明确的功能性动物,他的目的就是让你提高分数,至于提高分数过程中的痛苦与辛苦——难道还不应该痛苦和辛苦吗?

杨锐此时的主要目标,就是阐述自己的理论,完成基因组学的系统性构建。

这个过程,对他本人是一次挑战,对于听明白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莫大的机缘。

从头构建一门全新的子学科,而且是生物学中极其重要的子学科。

这样的经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一生仅此一次。

就是听不明白的,能够学到这个构建构成的一些思维方法,也是终生受用不尽的,若是能听得明白,那好处就太多太多了,以后随便学着做点研究,吃一辈子轻轻松松。

即使是杨锐,他也是在近十年的科学训练,数年的研究生涯,以及长时间的领域前沿的熏陶后,才有这样的思路和方法。

而能长时间的处于领域前沿,又是因为杨锐脑海中的知识远超现在的原因。

算上杨锐上一世的经历,现在的杨锐,也正是三十岁左右,最容易创立世界级学说的年纪。

第998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