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极品驸马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4章 曲江垂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极品驸马作者:萧玄武

第64章曲江垂钓

春雨迷濛有如妙笔,给芙蓉园的楼台宫厥涂上了层宛如淡墨的新色。曲江池水微波荡漾似有清烟弥漫,堤岸上杨柳扶风形如佳人漫舞。

曲江池,芙蓉园,春日赏百花夏季观垂柳,秋夜赏明月冬季品雪晴,年四季美景醉人。

池中的鲈鱼,是味佳肴。在食不厌精的唐人菜谱上,“南鱼北羊”最是珍贵,对鱼的吃法则是最为讲究,除了常见的煎蒸烤煮,还吃生鱼片。白居易就有诗句“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用来形容把鱼切成了丝鲙再沾了芥末来吃。在大唐的宫廷菜肴中,鱼鲙丝也是道重要的名菜,而且要厨师手执双刀在席间现场表演,“无声细下飞碎雪”,鱼片要切得像雪花样的细薄,技艺之精湛和娴熟令人叹为观止。

关中两京的鲜鱼不如南方水乡那么产,自然加珍贵。曲江池皇家园林里倒是养了不少的鲈鱼,但不允许渔民前来捕捞,只是偶尔能看到两个人拿着钓竿来曲江池垂钓。

当然,绝对不可能是平民。

细雨淅沥,薛绍打着把油纸伞,手执根绿油油的竹钓竿拎着个马札(小矮凳子),脚下的人字木屐踩在石桥上咯噔、咯噔的作响。

听着木屐的声音,薛绍心中不禁有点感慨。许原本属于大唐的东西,比如横刀,和服,建筑,文字,生鱼片甚至三省六部的建制,包括这种人字木屐先后都传到了日本被他们学习和模仿并完好的保留了下来。在我们华夏的大地上却反而少见,甚至被大数的人遗忘了。以至于有人看到贴花钿、点朱唇、穿木屐、梳仙髻的大唐仕女扮相,还以为那是在模仿日本人。

薛绍摇头笑了笑,我们总是善于阉割和遗忘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会把别人从我们这里学去的东西当作异域精萃来欣赏。

这很讽刺,也很;。

妖儿戴着顶很大的斗笠像是根筷子顶着个茶碗,赤着双脚丫儿,左手提着鞋右手拎着个小木筒走在薛绍的前面,蹦跳,用她带着几分稚气的干净嗓音吟诵着首白居易的诗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薛绍hēhē的轻笑,妖儿是江南人,所以我教她这首诗。不以图名谋利为目的的剽窃,应该不算特别恶俗吧!

透过迷濛的细雨,薛绍看到石桥尽头的前端与柳堤相接的拐角处,有两个身影。个魁梧而高大穿着身蓑衣立着,打着把伞;另人身着灰色布衣蹲在伞下,身前有根绿色的竹竿横在水面之上。

薛绍微然笑,半吊子神棍总算干了件靠谱的事情,今天裴行俭还真的来这里钓鱼了。

妖儿欢快的走在前面,薛绍从容缓步的走得慢了些,妖儿瘦小的身影都有些模糊了,只看到顶与她身材不合的大斗笠,听到她在反复的吟诵那首诗。

薛绍告诉她,这首诗描述的江南水乡的景致。于是,从小在洞庭湖畔长大的妖儿,就直将它挂在嘴边了。

妖儿走到了石桥的尽头停下步子等薛绍,那两个人都扭头来看着她。蹲着的那个还起了身来,对妖儿道:“小姑娘,这首诗是你作的吗?”

声音略显苍老,却通透且雄浑。

妖儿抬手朝薛绍指,“是神仙哥哥教我的!”

“神仙?”那二人都朝薛绍看。

薛绍打着伞慢慢的走过来,“妖儿,不得无礼。”

“噢!”妖儿连忙放下手中的鞋子和小木桶,还摘下了斗笠,拱手对着桥下的两人拜了拜,“回长者话,这首诗作是我家神仙哥哥教给我的!”

“hēhē,真是个乖巧伶俐的小姑娘!”桥下的两个人都笑了。

薛绍走得近了些,桥下的两人都看着他。薛绍双手拿着东西,微笑的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初次jiànmiàn,点头之交。既不谄媚也不失礼,恰到好处。

桥下的两人也都点了点头算是回了礼。

薛绍看到,穿蓑衣的高个子是个二十岁的青年,貌不惊人,安静到木讷,腰上悬的不是富丽光鲜的书生饰剑,而是把茶色木鞘、麻布裹柄的老旧横刀。

这把刀就像他的人样,朴素而简单,但绝对是把杀人饮血的快刀。

他的气质,让薛绍感觉似曾相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特种部队里的战友。

伞下的那名老者,灰发灰须笑容可掬,穿身边缘毛糙卷曲的灰色布衣,脚下双沾了许江泥的搭耳草鞋。但是,但凡稍有眼力的人都不会把他视作个平民家的老头子。用后人的话来形容,眼前这位老者“将才文雄,凛然英风”。就算他在群比他高大健硕的人当中,就凭这卓尔非凡的气度,必然鹤立鸡群。

儒将之雄,裴行俭。

薛绍踩着木屐“咯噔、咯噔”的从堤岸上走过,在离裴行俭约有二十米的地方停下,选了块较大的石头搁放马札坐了下去,上饵,抛钩,开始垂钓。妖儿把小水桶放到了薛绍的身边,好奇的用树枝去捅小瓦瓮里的蚯蚓玩,时不时的发出几声咯吱的大笑。

裴行俭和那个青年又huīfù了之前的姿势,蹲安静的垂钓,如同江岸边的两尊石塑,与周遭的环境融作了浑然体。

钓鱼是个很需要耐心的活儿,沉不住气的人是肯定不会喜欢的。

薛绍向来就沉得住气,裴行俭显然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