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作者:萧玄武
第210章苦中作乐
直到夜深,火长才说完了军法。军中片刁斗声响,全部就寝。
七个新兵像瘫痪了样全体躺下,秒钟,鼾声大作。
薛绍趴在硬实的木板上,身上盖着床僵硬的棉被,听着如雷的鼾声闻着让人头晕目炫的汗臭,他就着帐篷口投进来的点火把光芒,在行军笔记本上悄悄的记写东西。
有些东西,真的只有深入实践了,才能切身的了解与体会。
大唐现在是很富庶,每个从征健儿的口粮能够达到每日两升米的标准。这两当然是换算之后得来的结果,军队里所有的军粮都换算成米来计算。每人每天两升米,听起来能撑死人。但shíjì执行下来,却未必如此。
军中的军粮是以粟米为主、糜子(黍米)为辅。至于白麦面和白大米,在大唐时代还只是贵族的主食,到了军队里也不是普通军士轻易就能吃得到的,般只供军官。
除了主食,军队里的军粮还包括酒、肉、醋、酱、茶和盐这些东西。酒是利于保存不易发酸的果酒,军队里也有酿酒师随军而行。按规矩是每人每天有斤酒的指标,但除了军官平常没人能够喝上酒。般是战前总动员再不jiùshì打了胜仗以后,普通的卫士才能喝点酒。
肉是腌制的酢肉或者风干的脯肉,按标准来说每人每天有斤的肉可以吃。同样的,除非是军官或者战前再不shènglì之后,否则很难吃上肉。每天shíjì上分到每个卫士碗里的有二两肉算不错了。
薛绍他们今天吃的军队里的第顿饭,就只放了几勺子猪油,根本没有肉。
在军队里,想要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盐、茶、醋、油这些全是按人等份每日限量供应。
军队里的马是珍贵无比的资源,马料是由苜蓿、黄豆和粟米的混合物,光吃青草那是要跑肚拉稀害病的。
马比人要吃得好,匹马要抵得过六个人的口粮。
……
薛绍详细记下了自己第天的所见所闻,明白了件事情——打仗,打的jiùshì综合国力。三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的开销都是惊人的数字。因此兵法中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每场战争都是国力的大损耗和国民的大负担,能够在敌人那里取用斤粮草,相当于为国力节省二十斤粮草的开销。相反,战战败,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将失于敌手,自己国力大衰而助长了敌军之势,这就等于是削弱了自己的国力而助长了敌国的实力。
战争直接关乎民生与国运。所以,兵者是“民之司命”。
另外,大唐的普通卫士干着比奴隶还累的活儿,提着nǎodài上前线玩命,生活上却很艰苦。很人都是奔着那点军饷或是战后得爵受赏来的。
其中能有少人是奔着“为君效力保疆卫国”的理想来的,真不知道。显然,不能指望这些文化水平低劣的农民和流民、奴隶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这些普通的卫士要求不高,平常能够吃得好点就很满足了。能够拿到军饷、立功之后的赏赐能够兑现,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因此薛绍认为,为将者如果能够真正的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赏罚分明言而有信,必能获取士卒的拥戴。只有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基础才可以谈为将者的威信,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自如,支军队才能成为个整体。
要想做好个将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运用战争的谋略指挥军队克敌制胜之前,他还有无数的功课要做。
这恐怕jiùshì,千军易得将难求的原因所在。
……
入军第天薛绍的感悟不少,刷刷的写完了整管墨水,明天还得想bànfǎ借些墨水来用了。
次日黎明薛绍和其他的新兵们还在睡梦之中,就被火长踢着床板叫醒了。
“群猪,还在蠢睡!赶紧起床操练!”
众新兵们艰难的爬起来,好人浑身肿胀酸疼。动作慢了火长的鞭子就已经抽上来了。
薛绍和所有的新兵们起,在极短的时间内每人用碗水洗漱完毕之后成了队列,再抡起木枪来跟着训练。
训练是以队为单位进行的,入门级的军中武术套路。
薛绍板眼的跟着练,练得很认真。他可不想和那几个手忙脚乱的新兵样挨上几个鞭子。
赵队正在新兵们中间边走边看,眼神儿落在了牛奔身上。
“你会武?”赵队正问道。
牛奔昨天吃了他二十记鞭怠还是有点害怕的,老老实实的回答说,以往在西域每天都要跟人摔跤或是打架,有时还得duìfù草原上的狼群和打劫的马匪,因此练过些弓马和刀枪防身。
“用过陌刀吗?”赵队正问道。
陌刀是大唐军队里步兵用的“大杀器”,三米长的大陌刀重达六十斤,得有高大的身材和雄浑的力量才能使得好。陌刀兵自然也就成为了军队里的高级兵种,各方面待遇也就要好些了。
牛奔直摇头,“啥是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