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必然不能够出错。
他的见识还不如十一阿哥来的广,但是十一阿哥方才的回答,皇阿玛显然并不满意。
见他迟迟未作答,十一阿哥眼中盛满了不屑与嘲讽的冷笑。
连个问题都不敢回答的胆小鬼,额娘竟还提醒他在皇阿玛面前要多多提防这个小屁孩儿。
没听着回答,乾隆仍未抬头地道:“答不出来便罢了,回去温书吧。”
本没寄什么希望,故而倒也谈不上失望。
“回皇阿玛,依儿臣拙见——”永琰强压下紧张感,抬起头来道:“不妨赏他个一官半职。”
乾隆闻言收下翻阅的动作一顿,抬眼看向他。
“他如今正职为御前侍卫,提拔他做侍卫统领么?”
对上他睿智而看不出真实情绪的一双眼睛,永琰不禁握紧了垂在两侧的手掌,鼓起勇气答道:“儿臣认为,他更应当做个文官。”
“哦?”乾隆笑了一声,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一旁的永瑆也忍不住发出一道冷笑。
真是黄口小儿,信口开河啊。
“早前儿臣便听闻过这个和珅在咸安宫官学中便是个文采出类拔萃的人物,如今又将这案子办得滴水不漏,可见其确是个有能力之人,故而儿臣认为……应当人尽其用。”
永瑆闻言更加不遮掩脸上的嘲笑之意。
乾隆眼底神色却微微变了变。
他凝神打量着站在下面的永琰。
不过就是个九岁的孩子而已,回答时略有些胆怯退缩,此刻更有几分紧张之色。
“你把和珅写得这道折子拿回去读一读。”乾隆既没褒贬两个儿子的回答是好是坏,只是忽而对永琰讲道:“此人文采确实极好,折子写得比文章还值得细读,你好好学一学。”
说着,便让一侧的太监高云从将折子递到了永琰面前。
永琰双手接过,连忙应道:“谢皇阿玛,儿臣必当细读。”
……
两日后,京城又遇着了阴雨天。
丁子昱只庆幸好在这场雨水来的不算太大,刚修过的屋顶还勉强扛得住,不至于像上次那般致使漏雨,将他半箱子书籍都泡了去。
此刻他坐在摆设陈旧的堂屋内,正望着手中的荷包出神。
荷包之上绣着君子竹,里面装着些碎银子,但他从未动用过。
之前还有一纸折了一道又一道的回信。
信已经被他焚了,可其上的内容他却至今都记得一字不差。
他当初考场失意,万念俱灰,因不想再令她心怀牵挂羁绊,便写了那封信给她。
她便回他,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他不要放弃初心。
言语间,算是默认了他所说的日后不必再有往来之意。
可那之后隐约便听闻她病了一场,至今也不知可转好了一些。
望着手中荷包,丁子昱心结百转,神思也随之越飘越远。
直到有脚步声逐渐传近,他适才思绪回笼,忙下意识地将荷包藏入袖中。
钱
分卷阅读368
分卷阅读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