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廉也有着一瞬的意外,但旋即不知想到了什么,皱眉深思道:“原来如此……”
因为冯霁雯遭此大险的缘故,故而他与和珅之前一直都留意着京郊劫匪一案。
结案之时,亦觉得有多处不对劲,所以暗中也未停止过暗访追查。
但奇怪的是,结案之后似乎所有的线索都被抹去了,他查到最后竟是一无所获。
如今经和珅这么一说,便陡然明白了!
他是仗着知道的内情多,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冯霁雯却是懵的,她不解地问:“劫匪一案不是已经肃清结案了吗?”
“那些所谓的劫匪,其实只是个幌子罢了,为的是声东击西,扰乱分散朝廷的注意力,从而趁乱在团河行宫内外做手脚。”和珅解释道。
冯霁雯皱了皱眉。
照这么说来,那些劫匪在城外滋事杀人,实则是遭人指使,早有预谋?
怪不得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在天子脚下犯事。
“可你是如何确定的?”她又问。
“我起初也只是觉得此事可疑之处颇多,出于猜测而已。”和珅道:“可顺着这条线查下去,我很快便发现了一处必然的联系——团河行宫布防本是由金简金大人全权负责,可就在圣驾出宫前往团河行宫五日之前,原本该在行宫内外驻守的八旗与绿营驻兵却少了一半兵力。”
====
ps:晚安。(未完待续。)
293 又要算计人了
“那余下的一半兵力用于了何处?”冯霁雯顺着他的话问道。
他既说两件事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这必然是极关键的一点。
“彼时刑部尚书袁守侗正奉命在三日之内缉拿流匪归案,迟迟未能找到流匪线索。而这些原本该驻守在团河行宫里的兵力,被金大人暗中调借给了袁守侗用以全力追查此案。”
“……金简好大的胆子,竟敢仗着在朝廷亲信耳目众多,私自将兵力借与刑部办案!”冯英廉听得也是大吃一惊。
私自借兵,若是遭了都察院弹劾,被冠上悖逆之嫌都属轻的。
但仔细想来,袁守侗是金简一手扶持上去的得力帮手,金简自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袁守侗延误圣命,再被扒下刑部尚书那身官服来。
况且都察院的御史钱沣又是金简的亲女婿……
“一万兵力不是少数,故而此事办得并非十分隐秘,只是正如太岳父方才所言,金简亲信耳目众多,又因此事未出什么差池来,故而当时并未被掀出来。”
冯英廉略一颔首,又问道:“照此说来,难不成团河行宫当日遭刺,问题是出在了金简外借出去的这一万兵力上面?”
“没错。”和珅点头之后,却是向冯英廉问道:“太岳父可还记得之前便觉得京郊劫匪一案有异?区区十余劫匪,竟能在刑部的追查下接连犯案,人就隐身在城外一座村落之中,刑部却找不到一丝线索——临到最后关头,却又忽然如期破了案。”
这些都是疑点。
只是当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群流匪如何丧尽天良,被缉拿之后如何大快人心之上了,再加之刑部给出的说法勉强还算有说服力,故而并无人留意到办案过程中的蹊跷。
但和珅与冯英廉留意到了。
皇上也隐约觉察到了,所以才会顺势听取了和珅的意见,并未立即封赏袁守侗。
“难道真是金简拨出去的这一万兵力帮到了袁守侗?”冯英廉微微眯起眼睛看着孙婿,眼中神情不明。
倘若真有这么简单的话,和珅必然不会再在这桩案子上多做言语。
分卷阅读478
分卷阅读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