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找少将军。”
目送着梁越远去,徐雅晴的眼神晦暗不明。嘴角自嘲的笑意,只能留给自己。
……………………………………
“目前西北的战事,多集中于山西。不出意外,两个月内洪承畴必然过河。辽东方向,参谋部预估也是最迟两月,黄台吉必定会对大凌河城发动进攻。”
军事会议上,柳一元代表参谋部做了局势研判。
“黄台吉雄才大略,不应该要那么久才反应过来吧?”
对参谋部的研判,左荣却颇不认可。
锦州就在明朝和后金对峙的前线,这里但凡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黄台吉面前。
怎么想,他也不会要到两个月后才出兵。
其他几个将领都比较认同左荣的看法,认为参谋部的判断有问题。
“各位,正因为黄台吉雄才大略,所以才会两个月后动兵。”
左永这个副官站了出来,支持柳一元。
毕竟这个研判是他们参谋部集体的成果,怀疑柳一元就是怀疑他们所有人。
群体讨论,有争议才是好事。
左梦庚乐于见到这种场面,出面替大家问道:“说说你们的理由。”
左永智珠在握,问道:“各位,筑一座城需要多久?”
众人知道他问的是大凌河城,因此也不挑刺。
“怎么也要三月以上。”
大凌河城的唯一用途就是军事,城池的规模有限,只需要考虑防御就行,因此三个月左右足矣。
而这也是大家想不明白的。
大凌河城五月开始修筑,到七月基本上都快完事了。
此时黄台吉才出兵,筑城的明军已经有险可守,岂不是增加作战的难度?
左永眼露精光,很喜欢这种分析敌人的行为。
“黄台吉七月才会出兵,实在是将一切都算计到了骨子里。届时大凌河城修筑两月有余,完工近在眼前。对朝廷而言,那么多的土木物资投入进去,那么多的军队和民夫困在城中,总不能半途而废吧?为此便只能硬着头皮接战。”
柳一元帮着他道:“到了七月的大凌河城,对朝廷而言,就差最后一榔头。一旦放弃,先期投入的那么多物资成本全都浪费了。不放弃,就得不断派兵救援。”
左梦庚的脸上完全控制不住笑意,对参谋部的能力十分认可。
“黄台吉根本就没打算强攻大凌河城,他的目的,应该是围城打援。大凌河城再坚固,也不过一座孤城,里面的粮草迟早会消耗殆尽。一旦外援被消灭干净,城内的明军要么投降、要么饿死。”
此时的后金虽然拥有重炮,但要想攻破军事标准建造的大凌河城,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因此攻城是不可能攻城的,哪有野战对付明军更好?
通过己巳之变,后金对明军的野战能力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当战场距离后金的老家更近时,明军野战打赢后金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穿了,黄台吉想的就是利用大凌河城完成再一次的对大明的削弱,而且是最直接的军事削弱。
一旦赢得大凌河之战,那么锦州的防御作用就等于彻底失去。
整个辽西走廊都在后金的兵锋之下,再无宁日,辽东的局势也就不可逆转了。
都说锦州是辽西走廊的锁匙,但这个锁匙的防御效果,其实对关内远比关外要好。
因为从锦州朝向山海关方向,地形是越来越缩紧的,所以比较好防御。
辽沈战役时,四野只是把塔山一堵,kmt的东进集团就彻底抓瞎,不得寸进。
但是从锦州面对辽东方向,却是一片开阔。锦州周围的大片地方,例如大凌河城一带,都可以容大军通过。
所以没有大凌河城的锦州,是起不到防御作用的。
表面上看,黄台吉攻打大凌河,是要拆除这座坚城,但实际上,黄台吉考虑的是整个辽东态势的奠定。
想通这些,左梦庚也不禁对这位对手佩服之至。
“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咱们也不能视而不见。不论是山西的战事,还是辽东的局势,对咱们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接下来,各位要警醒起来。别等馅饼从天上掉下来,咱们却接不住。”
左梦庚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接收果实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