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家自从将女儿送入珏王府中,便开始大量招揽文人。虽然现在匈奴来袭,可谁都知道,大周朝国力昌盛,他们只敢小打小闹,不会真的来犯。
“呵,骊山之事还未平息,言宇城好大胃口。”谢殊很是不屑,“若不是匈奴突然有了异动,他早就下了狱,也不会只是如今这种只是降职而已。”
“本王也觉得蹊跷,便给永宁侯写了封信过去,我们且等几日。”
当年陈老侯爷功高震主,最后一役战死沙场,皇帝觉得有愧但又不得不防陈家,于是陈老侯爷唯一的儿子封了永宁侯便被遣去了边塞,名义上说镇守,实则手中并无兵权。兰妃当年被陷害而没有再次申冤,又何尝不是想护住这个弟弟。
这些年,李文桓怕皇帝多疑,每年只与那边通几次书信,报个平安。现在回到了京城,通信便又谨慎了几分。但事到如今他也不顾不得这些,边塞异动一定躲不开他舅舅的耳目,他不信那个从小天资聪慧的舅舅这些年会在边塞毫无作为。
见众人点头,李文桓才继续说道:“这事先放到一边,当务之急是一月之后能否选出为我所用之人。”
大周朝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看名人士的推荐。自他回来短短几日,光来桓王府的人就不在少数,想必其他皇子那只多不少。
“王爷并不算得宠之人,来的考生想必也只算广撒网。”苏靖宛说这话时,明显感觉朱衍投来的目光,“这批人我们可以从中挑选些,更重要是要多留意那些寒门士子,他们或是囊中羞涩或不屑此法子接近贵族。”
“苏大人和我想到了一处!”朱衍一拍大腿,“当年我连中三元,就没投靠过旁人!”
苏靖宛有些惊讶,想不到朱衍竟然三元出身,不由多看了他两眼。其实他提议多留意寒门士子也是想到上辈子,她记得状元之人便是谁也未投靠。
李文桓点头,对着谢殊说道:“老师,我已求得父王允准,这届会试你做主考。”因着骊山之事,皇帝觉得有愧于李文桓,对他所求便直接答应,“苏大人你也一道前去,做监考。”
苏靖宛一愣,没想到李文桓会让她参与这事。
事情已经交代清楚,三人行礼便想离开。
“苏大人请留步。”
还未走出书房的朱衍也停了下来,一脸好奇,准备厚着脸皮听上一会,没成想却被走在后面的谢殊一把推出了门外。
作者有话要说:谢殊:朱大人今日该如何报答我?
朱衍:你戳劳资屁股,还想劳资报答你?!
谢殊:若非我提醒,你早就被王爷的直接拖出去了。
朱衍:我不过说了几句苏大人,王爷怎会如此待我。
谢殊:啧,现在是苏大人,以后可不一定是了。
朱衍:那是,苏大人是苏相的女儿,以后肯定会被赶走。
谢殊:我为什么要和猪同朝为官!(疾步走开)
朱衍:谢大人,你骂人可就不对了,当年我可是连中三元……喂,别走!
--------------------------------
会试按规矩,在春天,但本文架空哟哟哟~~
分卷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