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举之家有考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6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科举之家有考生 作者:百果酒

分卷阅读67

甚为壮观,尤为珍贵。而最为珍贵的则是那盆银咀银丝马尾兰,它的叶片比常见的略小些,叶端或全叶缘镶嵌银白色线艺,叶面上的线艺也为银白色。

在李雁回的印记中,此物的标签只有六个字此种甚少、价昂。

在繁花似锦、培育手法成熟的现代,它们还如此珍稀,在种植培育手段落后的古代,李雁回都不知道它们该是何等的珍贵。在李爹未高中之前,李雁回都不敢让它们见天日,都放在了小叔的房间里请小叔代为照顾。

李雁回是真的很佩服原身的娘亲。

不怪乎能将李爹吃得死死的,散尽嫁妆救助娘家人、为娘家人操心费力直至一尸两命、甚至在临死之前都将娘家人拖给李爹照顾,李爹亦无怨无悔。

这样貌美如花又有手段心计的女子,她能养出如此好的兰花,李雁回一点儿也不奇怪。

因为绿帽金丝马尾兰叶片肥大浓绿粗密,花开金黄明亮、甚为壮观,所以,李雁回的兰屏风选的就是它了。

竹则选的是桃丝竹做为原形。

桃丝竹叶如棕,密节而实心,厚理瘦骨,天然柱杖,因其秀雅灵奇,而备受人们喜爱。

最后的菊选的则是有“羽翎自择霜风国,淡妆素裹艳,暗香不输桂”的瑶台玉凤。

这四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美、美、美,很符合她花团锦簇又暗带风骨的要求。因为她对红须朱砂梅的喜爱,所以,她特意先绣梅的小屏风。

看着自己绣棚上的点点红须朱砂梅,李雁回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考虑到时间紧,所以,李雁回在绣棚上的梅花并不多,只是嫣然墙角里,春风吹透一枝横。

李雁回打算到时候再让李爹给她分别写上“梅、兰、竹、菊”四个字,让她绣在留白的地方。

正好,她梅花的屏风快绣完了,李爹又不出门了,等她绣完了,就先让李爹给她先写个梅字。

李雁回心里想得美,手下的针就动得更快了。

“雁回,灯太暗了,仔细伤了眼睛。快别绣了,回去睡觉。”

不知什么时候,李爹已经吃完了面,并且已经收拾好了,正站在她面前一脸的不赞同呢。

李雁回光顾着绣屏风了,都没留心李爹早已经吃完了,可是,李爹让她回去休息,不许她接着绣了,李雁回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犹豫。

她还想再绣几针呢,不让她绣了,她心里百爪挠心。可李爹说的也有道理,做绣活最忌讳在灯下,那最是伤眼睛。每一个学绣的人在动第一针时,就会被师傅们殷殷告诫,切不可在灯下动针。

“好罢,爹,我回屋休息了。”

李雁回压住心底的蠢蠢欲动,拿了绣棚回了屋子。

身后是李爹欣慰的笑容。

他家女儿真是又乖又听话。

……

虽然李爹人回来了,可李家还是闭门谢客了。

李爹说的很清楚,他要抄书赚取参加府试的钱,需要清静。李爹的话一出,李家众人欣慰都来不及,哪里还会给李爹扯后腿。尤其是大伯母和二伯母,都不用李奶奶出面,有客上门,这两位就将人婉拒了,只说三叔要为府试备考。

一来二去,新柳村的人也就不上李家的门了,毕竟,李爹要备考是正事。这关系到他们新柳村能否再出一位秀才公,为此族长和村长特意叮嘱下去,严禁族人和村里人去打扰李家和谢家。

李家和谢家的日子也因此终于恢复了平静。

小叔整日伺候他那几盆红薯叶外加一盆大葱、一盆蒜苗,家里桌上的青菜就全靠他们。雁回说了等蒜苗长成,就给他包三鲜馅的饺子,为了三鲜馅饺子,小叔拼了,一天要看那盆蒜苗好几遍。整日里加水控温,比伺候庄稼都上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