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请了个安见过礼:“卫大人不必忧心,福建的事儿,师傅大概其也跟我说过,真惊扰了人,才更好,卫大人不动,我不动,他们都不动,这案子,还怎么查呢?福建的水浑了,可都浑浊在底下,明面儿上还是一片清澈,非得搅动起来,你才看得见,哪里是浑浊的,哪里是干净的。”
谢池春听来,心道怪不得当年能做郑扬的左膀右臂,这样子口齿伶俐,条理清晰,的确是个能干大事儿的。
卫箴便果真没多说什么,也不与他绕弯子瞎扯,扬了声一针见血的问他:“汪易昌真的通了倭?”
他没说话,眼中却闪过惊诧,大概也是没想到,卫箴还真的这样直截了当,于是先是侧目看向了郑扬。
郑扬欸了声:“看我干什么?我不跟你说了,卫大人问什么,你就答什么。招儿,你可别藏着瞒着,叫我知道了,头一个不纵着你。”
蒋招立时正经起来,又打个礼说徒弟知道了,跟着才转回目光,落在卫箴的身上:“大人久居京城,我却是长住在福州府的。要是说汪指挥使通了倭,您可着整个沿海这一带去打听,看百姓不把说这话的人舌头给拔了。”
很得民心啊?
卫箴搓着手指想了想,没言声,拿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第一百零八章:一言难尽的征兵令
第一百零八章一言难尽的征兵令
横竖话也都说出口了,蒋招大概是也没了什么顾忌,更何况郑扬还坐在这儿,他说这些话,那是郑扬点了头的。
之前郑扬来信诘问他,为什么汪易昌通倭的事情,他没能上报朝廷,反倒叫张显阳抢了先,难道他身在军中,身为福建的守备太监,却这样子玩忽职守吗?
那时他也慌了。
汪易昌通倭?这怎么可能呢!
再者说了,他们这样的人,外放做了守备太监,那就是陛下的眼、陛下的耳,他凡事不敢不尽心,更不敢有一刻懈怠的,唯恐叫人家拿住把柄,那就是万劫不复,还要连累了他师傅。
“沿海这一带,这些年倭寇越发的猖獗,谁拿他们有法子?”蒋招掐了掐左手虎口处,显然是气不过的模样,“后来他们都怕了,老百姓怕,当官儿的也怕,不要说我们福建省,卫大人您尽管往浙江、广州去打听,要不是朝廷把灭倭的旨意逼到他们脸上,他们谁敢去招惹倭寇?”
卫箴倒听明白了,不阴不阳的哦了一嗓子:“汪易昌却敢,是吗?”
他这话语气古怪的很,蒋招眼神略变了变,又很恭敬的同他做个礼:“您大概要以为,汪指挥使是拿着这个当借口,暗地里却行的是通倭的事儿。您容我说句不该说的,打从我认在师傅跟前儿那天起,就再也没有服气过谁,昔年在宫中时,就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们,我见了,也绝不卑躬屈膝,更不会佩服半个字。”
他一面说,一面站起身,眉眼间早就没了笑意,脸色凝重又难看:“卫大人大概觉得我轻狂,可话便是这么个话,您心里该明白我是什么意思,不是要在您面前摆谱儿说嘴,实则是后来外派到了福建来,打心眼儿里佩服敬重这位都指挥使。”
太监们嘴里没几句真话,但郑扬是那个例外,他大多时候不屑于扯谎,除了是必要的时候,比如说,在如今的昭德宫面前。
蒋招其实骨子里有些像他,早年又跟在他手底下,是他手把手调教出来的。
当初蒋招没外派福建省,卫箴对他的行事做派也是有所耳闻。
分卷阅读105